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百四十七章 潘家园

作者:冷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潘家园旧货市场是全国人气最旺的古旧物品市场。

    市场坐店商铺全年365天开市,地摊每周末开市,周末开市日客流量达六、七万人,其中外宾近万人。

    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阶层、不同信仰的游客在这里交融。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夫人希拉里、美国众议院议长哈斯德、希腊总理希米蒂斯、罗马尼亚总理纳斯塔塞、斯里兰卡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泰国公主诗琳通等数十位外国政要都曾来这里游览购物。

    "登长城、吃烤鸭、游故宫、逛潘家园"已成为外国游客到中国燕京旅游的重要项目。

    潘家园旧货市场是全国品类最全的收藏品市场。

    经营的主要物品有仿古家具,文房四宝、古籍字画、旧书刊、玛瑙玉翠、陶瓷、中外钱币、竹木骨雕、皮影脸谱、佛教信物、民族服装服饰、文革遗物等。

    潘家园旧货市场是许多藏品展示的窗口,藏家交流的平台,藏友淘宝的乐园。

    也是全国最大的民间工艺品集散地。

    衡水的鼻烟、杨柳青的年画、苏州的绣品、东阳的木雕、曲阳的石雕石刻、鲁地的皮影、赣省的瓷器和水晶饰品、宜兴的紫砂、陕省的青铜器、云省的服饰、藏地的佛教用品、新省的白玉、宝湾的交趾陶等。

    这些不同民间特色的工艺品从全国各地汇聚潘家园,又从这里销往全国和世界。

    潘家园旧货市场2004年在"首届中国收藏界年度排行榜颁奖大会"上,通过社会公众投票,被评为"全国十大古玩市场"。

    "潘家园"已成为地域文化的载体,成为一种特色的文化象征,一个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笔无形资产。

    2001年10月底建成投入使用的工艺品大棚。

    每周末都有许多专业或业余的书画家在此直接销售自己的书画作品,因此价格比别处便宜。

    燕京的许多画廊也从这里进货。

    燕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潘家园分部也入驻旧货市场,规范了市场,保护了消费者权益。

    在潘家园市场上有许多经营古旧书画的摊位,特别是各个年代的宣传画,是影视作品中反映时代特点的重要道具,也是一些人收藏的对象。

    一路赶来潘家园旧货市场,张老板孜孜不倦,滔滔不绝的为唐顺讲述着这里的历史和故事。

    唐顺耐心的听着,并记在了心中。

    想要在一个地方扎根,就得先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和传承。

    一个连自己的根据地都不了解的商人,还指望他能够在这里发展起什么事业吗?

    潘家园旧货市场,往来的游客,多不胜数。

    其中,大部分都是外地人。

    到时候,一旦遇到游客向他询问些市场内的奇闻异事,却一问三不知。

    那样的状况,会不会让人很扫兴?

    让登门的客人扫兴,你还想赚他们的钱?

    怕不是天上掉馅饼!

    所以,张老板的讲述,唐顺都有仔细聆听,并且牢牢记住。

    “一会儿咱们看完店铺,大哥带我们好好地逛逛潘家园吧?”唐顺提议道。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在一个地方开店,必须熟悉附近的环境。

    同时,唐顺还打算观望一下附近店面的生意,和他们的经营之道。

    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够确保生意的顺利。

    张老板欣然应承,没有推诿。

    从张家到潘家园,开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车,才顺利抵达。

    停好车,张老板在前带路,领着唐顺和慕容卿,去了他购置的店铺。

    这家店铺,在潘家园古玩街的街尾。

    往来的人流,并不算多。

    比起主流街道,差了几倍不止。

    这块地理位置,明显不怎么好。

    “潘家园市场的店铺,一直都很紧张,所以很抢手。这间店铺,偏是偏了点,但聊胜于无。”

    张老板似乎也知晓地段不好,所以解释道:“之前我也有犹豫,但等了几天,附近都没有其他店面打算租售。所以,只得暂时拿下了这家店。”

    唐顺微微颔首,表示明白。

    作为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古玩市场,潘家园内的店铺都是炙手可热的。

    哪怕这家店铺很偏僻,不在主流街道。

    但是,依旧不少人想要抢走。

    如果张老板托了关系,想要拿下来,都未必能够顺利得逞。

    “之前我想跟你聊聊这个的,只是一直都没有找到机会。而这边的店家又催得紧,所以,没办法之下,我只有暂时擅作主张了。”张老板摊手道。

    看到张老板的歉疚,唐顺摇头一笑:“大哥,没什么的,这种事情,您完全可以自行做主的。”

    “况且,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咱们的东西好,就不怕招揽不到客人。即便位置偏僻,到时候咱们发些精力,多做些宣传,总会有知名度的。”

    唐顺倒是没有太在意这些东西。

    只要有店铺,那就不怕没生意。

    最怕的是没有店铺,那才是糟心呢。

    以唐顺的交集,到时候古玩店开业,他大肆操办一下。

    整个潘家园,都足以轰动。

    到时候,还怕别人不来逛逛?

    “走吧,先看店铺内置。”

    唐顺招呼了声,示意张老板开门。

    “好嘞!”

    张老板不再纠结这个事情,取出钥匙,打开了店门。

    将店门推开,张老板招呼着唐顺和慕容卿进去。

    “这家店铺面积不大,大概估计,只有六十多个平方。不过,胜在有两层,二楼有一半的空间,咱们可以用来做库房。”张老板介绍道。

    唐顺一边颔首,听着张老板的讲述,一边仔细打量着店内的内置。

    这家店铺,通体以木质搭建,古色古香。

    墙柱刷漆,但已经有些脱落,明显已经有了年份。

    店铺的大门,面向街道,开在右侧。

    入门左侧,则是招待区,放置着几张木质的桌椅和茶几。

    招待区左侧,临近墙壁,是柜台。

    柜台一侧紧贴外墙,另一侧是一截木质斜梯,直通二楼隔层。

    斜梯之下,靠内方向造着一排排壁橱。

    再从招待区延伸入内,往深处的大半店堂,都是一张张木质货架。

    店堂右侧,和内部墙壁,都是一排排壁橱。

    转悠一圈,店内的装潢,基本就了然于胸。

    很简单,没有什么豪华和奢侈的摆置。

    唐顺沿着斜梯,上了二楼。

    二楼很空,上面是呈圆锥形的屋顶。

    前后方向,开着壁窗,壁窗敞开,光亮照射进来。

    无论是通风,还是采光性,都是极佳。

    总体来说,这间店铺的格局,唐顺还算满意。

    比起他之前的猜想,倒是要强上许多,大大地超出了他的预料。

    “这间店铺在这之前,是专售文房四宝的。”

    眼看着唐顺观光完了店铺的内置,张老板便是快步走上前来,含笑介绍:“原来的店主,是一位老人。因为年事已高,所幸就转售了店面。”

    唐顺微微颔首,表示明白。

    “怎么样?这间店铺,能不能行的?”张老板问道。

    “还不错,比我想象中要好得多。”唐顺笑道。

    “那就好!那就好!”张老板舒了口气。

    这种事情,他擅作主张,终究感到有些底气不足。

    “装修呢?三弟你有没有什么建议?”张老板继续问道。

    “装修的话……”

    唐顺站在招待区,环视了一眼店内四周,随即说道:“我觉得这家店的内置风格都还不错,可以保留。最主要的,将这些墙柱的旧漆翻新一下就可以了吧。”

    “只翻新刷漆?”张老板问道。

    “对!内置的风格,可以保留,基本也算是符合我们开店的要求。”唐顺颔首应道。

    “成,一会儿晚点我就去联系一下工程,争取尽快完成。”张老板笑道。

    “嗯,这件事情,就还得麻烦大哥您多多费心。”唐顺笑道。

    “客气了不是?”

    张老板洒然一笑。

    “嘿嘿……”

    唐顺笑了笑,他倒是做惯了甩手掌柜。

    张老板没再纠结这个问题,转而问道:“三弟,你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补充的……

    唐顺蹙眉思索了下,打量了一圈店内,随即指着柜台和大门处,道:“这两处地方,可以去购置两尊仿古木雕,或者树雕吧。雕刻的内容,以寓意祥瑞,迎宾安乐的为主。”

    “没问题,一会儿咱们就可以去市场仿古家具店面逛逛。”张老板颔首应道。

    “成,那暂时没其他问题了。”唐顺笑道。

    “那好,咱们现在就去逛逛市场吧。”张老板提议道。

    “好!”

    张老板锁了门,在前带路,开始闲逛起来。

    他们一边熟悉潘家园古玩街的环境,一边搜索着仿古家具店面,准备订购几尊仿古雕塑。

    今天不是周末,潘家园市场的人流量,不算拥挤。

    不过,来往的人流,依旧不少。

    只是,相较之周末的时候,要轻松许多。

    也许是因为唐顺的原因,慕容卿现在对古玩文物似乎也有着不小的兴趣。

    沿途走过古玩街,慕容卿左顾右盼,观看着街道店铺内的摆设。

    遇到不错的店面,慕容卿都会挽着唐顺,进店游赏。

    “你们这群奸商,赔我圣旨!”

    但在这个时候,一道叱喝声,从人流中传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