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89 惊人的眼力

作者:吃丸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人丑就要多读书,现在科技昌明,造假手段繁多,可以用机器临摹出手绘,而且极难发现。”李康淡声讲解。

    王老不由得点头:“现在造假着实可恨,防不胜防。”

    “但是这件,你怎么判断为假货?”刘老眯着眼问道。

    李康再次拿起花瓶,上下转动,抬头问道:“董其昌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尊崇古法!”刘老说道。

    “说白了迷信守旧,不懂得变通,但是这幅画,山水飘逸,只说构图,极具超前意识,虽然绘画技法,还是董其昌的,但是构图与其平素全然不同,很是超前。”李康指着那副由远及近的山水图。

    王老微微摇头道:“这不是你断定他就是现代的人的根本原因吧?”

    “自然不是。”李康说着手指在瓶身划过。

    最终停在山水之间的某处,朗声道:“华夏的山水画,讲究笔墨寥寥,但是意境深远,古代大家不知几何,创造了各种挥毫泼墨的技巧,于是这种黑白之间的艺术,被外界认为数千年的传承,已经走到了穷途,所谓不思则变,故步自封,到头来就会被这个世界所淘汰。”

    “谬论,我们华夏近代的领军人物,很是能够接受外来风格,融入国画之中,怎么能说没落?”刘老愤愤不平的说。

    李康放下花瓶,揉了揉酸涩的眼睛。

    不得不说,这副瓶绘里面所画的山水之间,还掺杂了一个小小的村落,而且还挺细致,有些很小的细节,哪怕拿着放大镜,也未必能寻到蛛丝马迹。

    于是他手指放在村落中,一渺小集市里。

    “其实这幅画破绽不多,就这么一处而已。”他拿着话筒,笑着讲解。

    刘老和黄老,两人不约而同的从袖中拿出精致的放大镜,靠近那集市中,把那山中小人物一一放大。

    两人神色起初是淡然,随着看下去,表情逐渐凝重。

    “怎会如此?”刘老表情严峻。

    “只能说对方百密一疏,还有我们被董其昌这个名头所迷惑。”王老连连摇头道。

    到了此刻,再傻的人也知道,两个古玩界老前辈,这次打了眼。

    “看来两位也不是刻意隐瞒。”李康见两人悔恨模样,估摸着也是被捡漏的喜悦笼罩,没有注意这青山绿水中的一点瑕疵。

    洛夫人此刻脸色不那么好看。

    “刘老,王老,我们蒲柳可没亏待二位吧!”她语气冰冷询问。

    这个老头,一年可是吃了她上百万的顾问费,竟然打眼了?

    那她蒲柳会所的商誉还要不要了。

    两老暗自摇头。

    刘老率先开口:“我们确实难辞其咎。”

    “王老,刘老,两位可是全国数一数二眼力好,能不能给咱们解惑,这个到底假在哪里?”台下某个慕名而来的古董商虚心求教道。

    “还是由最先发现端倪的李先生说吧。”王老兴致缺缺的说。

    刘老也微微颌首。

    “那还请李先生解惑!”台下某古董商语气诚恳。

    李康笑了笑,拿起话筒:“首先这是件很完美的赝品。正因为它完美,所以刘老和王老一时走眼不为过,洛夫人的蒲柳出现这种失误,也不是刻意的,相信事后也有赔偿机制。”

    “自然,我们蒲柳假一赔三!”洛夫人知道李康给台阶,自然懂得做人。

    “你的意思是,刘老和王老眼光不行了?”望少见缝插针。

    洛夫人闻言怒瞪道:“住嘴!这种超级赝品,就是拿到燕京顶级拍卖,一样会被蒙混过关,今天要不是李先生慧眼识剧,全场人哪个不是打眼。”

    望少被训了一顿,脸黑如碳,偏偏洛夫人是她长辈,和生意合作伙伴,还真没法辩驳,只能吃了这个闷亏,不过看向李康的眼神越发怨毒

    “你是傻逼么?”李康懒得多搭理对方,自己给足了台阶,人家不接,他也不是受虐狂,上赶着找骂。

    于是他再次拿起花瓶在刚才所指的地方画了一个圈,大屏幕上,很快操作出上面的具体细节。

    这个个位于山村里的小集市,交易双方,大多是粗布麻衣的几笔,每个人的笔墨不多,却各显百态,足见画画之人功底不俗。

    “国画其实说难不难,它由最简单的点、线、面组成,其中线条运用分为,一本用那柔软的毛笔,轻重缓急不同,来呈现不同的构图和大体轮廓,其中具体表现选进层次的是墨法。

    就是利用水的作用,产生了浓、淡、干、湿、深、浅不同的变化,也就是所谓的立体感。

    而大家看这里。”

    李康指着摊贩摆着的瓜果:“是不是觉得很立体?这是一种现代才有的国画技艺,结合西方的写实,增加国画的光感和立体感,这是近代改革才有的。”

    “那就不可能是古人也领悟这点么?”望少不由得讥讽道。

    “难道你问了我先前所说,董其昌是一个绝对遵循古法的人,说白了就是守旧派,绝无求变可能,别说这种标新立异的创新了。”李康淡淡回道。

    他说罢。

    全场皆惊。

    片刻后,一片哗然。

    “我去,这人什么构造,这么细微的东西,竟然能捕捉到。”

    “人家是专业,有什么难的?”

    “你可知道,这专业二字有多重,懂德化瓷,还懂董其昌,更知道国画百年演变,这都不可能是恰巧知道,如果说是刘老,黄老这种,见多识广的老杭尊,我无话可说,这年轻人才多大?说到底,眼力见,都是看阅历积累的啊。”

    “人家就是牛b,你能怎么着。”

    台下吵作一团,无不表示对李康的敬佩。

    台上。

    李康再次欠身道:“在下也只是被人逼迫的上台,并无和二老做对的意思,两位见谅。”

    “无碍,今天多亏了李先生,老刘受教了。”

    “黄某今日真是叹为观止,小友见微知著,真是我辈楷模。”

    两个老头客气的说着。

    俗话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十丈。

    人家才华横溢,又不张扬,这种年轻人,他们自然是观感极好。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