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6章 美好生活自己创

作者:本色农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这么说来,连张叔夜也是个不能免俗的人。

    其实不能怪他,这或就是大宋朝的规则之一。

    只要通过了这个科考的人,才能算是进入了士大夫的阶层,就算其它人不愿意不喜欢,也不得不接受他们成为士大夫中的一员,从此拥有和士大夫一起共治天下的权力。

    这个权力可不小,不但不会因言获罪,哪怕是看到皇帝老儿不舒服了,也可以纵情的指着皇帝骂上一顿,然后根本不要担心被皇帝请去喝茶,更不要担心被皇帝打击迫害。

    最多最多,也只是被皇帝摞到一边不太喜欢不太抬举罢了。

    可是,因为他们这种敢于怼皇帝的勇气,说不定还能让他们在民间获得极高的声望,反过来还让皇帝更加不敢得罪他们,还不得不用他们。

    利用这一点将皇帝整得毫无办法只能认怂的,王安石可谓是其中的侥侥者。所以说,士大夫是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的一群人,他们无须为了讨好皇帝而让自己跪着,更不需要写文章歌颂皇帝的丰功伟绩,这不符合他们的原则,没有之一。

    所以,比如徽宗朝的进士方廷实,这家伙是相当奔放的人。这货对抗秦桧的对金跪舔政策时,他是可是毫不顾忌地对宋朝皇帝赵构说的:“天下,指的是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士大夫、百姓、加军人之天下,非陛下你一人之天下,皇帝你有祖宗给的合法性,有老子们支持,有长江天险可以阻挡蛮子骑兵集群,为何要认怂?你认怂了,祖宗的面子放哪?中国的面子放哪?天下又不是你一个人的,所以你一个人决定认怂,他们的心态怎么摆平?”

    可哪怕是杀了岳飞的赵构,也不敢把方廷实如何,莫说要人家的小命,连请喝茶他都不敢,最多也只敢把人家外放了事。

    试试别的朝代试试,哪怕那些自我吹嘘多么公正无私的朝代,若是方廷实敢这样说皇帝的话,早就不知道被灭了多少次了。

    这就是让人蛋疼的大宋,除了李二时期和大宋,其实换哪朝哪代老方都大可能被砍了,然而就算是能杀岳飞的赵构,以及满肚子坏水的权相秦桧,也只能头疼的把老方一脚踢飞去地方待着,真的,对于这些有免死牌又不想做宰相的官场二流子,大宋皇帝和宰相拿他们没什么好办法。

    在当权者看来,这真的是一群借用体制、借用皇帝宰来相刷个人声望的二流子。因为世间有个真理是,尽管他们不一定对,但是敢于撸皇帝和宰相虎须的人,他绝对能得到老百姓的好评,能够名流青史。不只是史书,哪怕是老百姓也会认为,这些胆子大的人是为他们在说话的,所以,他们自然会获得世人的尊重的。

    张叔夜的话虽然没有说明白,但他的话里却饱含着许多的信息量。

    哪怕直到这一刻,张叔夜仍是被公认为公正无私的好人,可是,看样子为了帮助他的学生团结起一批真正对他有用的人,他是真的打算拿自己的声望和名誉去对赌了。

    反正大宋朝每三年都要录取几百名进士同进士什么的,与其录了那些除了混吃等死百无一用的废物,还不如录了这些能对国朝有用,对了解百姓疾苦的人呢。

    当然前提是,这批人首先得证明他们是真正有用的,真正能体察民情的。或许这就是张叔夜还不敢承诺杨司锋太多的主要原因。

    杨司锋想想就明白过来了。

    虽然这些人是李清照推荐过来的,可谁知道他们只是李清照的粉丝,或者根本就是找不到其它活路的想来这里混碗饭吃的?

    但在杨司锋看来,若是这些人真的能胜任自己治下的保正的工作,那以后让他们继续当个保正可就太屈才了。反正杨司锋知道,他所见识过的,许多在乡镇职位上干得好的官员,一旦升到县长的职位上,也多半会有建树的。倒是那些空降的官员,谁知道他是读死书的,还或是上面派下来只是走走流程、搞搞公关、甚至陪陪那啥来镀金的?

    可一旦这些人真的能成为自己的助手,那么,随着杨司锋未来的职位越来越高,甚至按张叔夜的说法,万一有机会进入中枢的话,那么,自己手下有几个和自己一条心的知县知州,岂不是美得不要不要的?

    张叔夜终于在梁山大醉了一场,可是心里还是极其开心的。

    自己的弟子可以通过正常的渠道走上科考,不需要他拿自己的名声和地位去刷,这足以让他感到欣尉。

    而且在梁山几个堡走了一阵之后,他也立即感到了梁山欣欣向荣的一面了,若是整个大宋都象梁山这样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样子,还要怕什么金人辽人的?分分钟让全世界都在我大宋面前跪下还差不多。

    张叔夜打着哈哈的离开了梁山,走的时候还有点宿醉未醒,瞥了眼远处前来送行的李清照,想说却没有说出口。

    “唉,若是这两个人早点遇到就好了,”张叔夜莫名其妙的也有了这种想法。

    虽然赵巧云也很不错,但张叔夜怎么突然觉得,如果从事业方面来看的话,李清照才是那个最能给予杨司锋帮助的人。至于赵明诚,那还是算了,那才是真正的纨绔。

    不,不是纨绔,说这个名字有点侮辱杨司锋了,赵明诚那样的货,就是个米虫而己,可是好好的耽误了李清照一肚子的才华。

    若是李清照真的能在这个学堂里一展所长,对李清照,对杨司锋,甚至对梁山的百姓,都一定莫大的帮助的。

    但是,杨司锋还不好意思和张叔夜明说,他其实所图更大。大宋的思想虽然很包容很奔放,但步子还不够大,脑洞也还不够大,他希望自己是那条稔鱼,让大宋文人的脑洞更大一些,更加敢于异想天开一些。希望那时候老师不要再抽自己的脑壳就好,抽多了听说人会变蠢的。

    送走了张叔夜之后,杨司锋专心致志的开始读书,其间李清照也会指点自己一下,虽然有时候二人经常会独处一室,可那时候的杨司锋全部心思都在书中,倒也没有一点不该有的想法。

    胡铨等人带着实习中的十一个秀才前来交作业了,按他们的说法,这十一个人的实习期都是合格的,可以胜任他们的保正工作了,胡铨他们也能功成身退,一心备考了。

    想起张叔夜的话,杨司锋却突然盯着这十一个年纪已经不小的秀才公们说:“既然各位已经打算在这里当保正了,想必也知道我大宋朝的保正的制度,那是得在当地扎根的,毕竟,各个村里保里可经常会有各种家长里短的事情来找你们的。要是你们不和自己的村民们住在一起,可就不好办事了。”

    秀才们露出疑惑的神色,真的要为了一个保长或者说一个饭碗,丢弃他们原先的家园?

    “其实还有一句话也是本官想要说的,”杨司锋顿了顿说,“虽然你们以前的考运不太好,可并不一定是你们的能力的问题,若是你们能把户头转到我梁山或者齐东来,再以梁山或齐东的秀才身份去参加,说不定就能转运考中了呢?当然了,如何选择都只看你们自己,但本官有一句话本官想要分享的就是,美好的生活得靠自己双手去争取,你们自己不去再试一下,焉知你们就真的考不中呢?”

    (未完待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