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8章 今年是个丰收年

作者:本色农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话应该是没有错的。

    而且,杨司锋也以为,这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

    尽管乡绅和地主曾经是要被打倒的坏人一群,但凭良心说的话,他虽然不认为所有的乡绅都是好人,可也不认为他们都是为富不仁的坏人。

    怀抱着最美好最大的善意,但要做好最坏最阴暗的准备,这就是他目前的心态。

    虽然薛世平比他的生理年龄还大了十几岁,倒不是说他就比人家聪明能干了,只是,身为后世的人,可是受过厚与黑的熏陶,再见过许多宫斗和权衡术什么的,就算再好的一个人,都把人教坏了啊。

    正如眼前这样的,黄文辉可能是个好人,也可能是个坏人,然而不重要了。但为了让皇令能下乡,让黄家集能真正的成为皇帝治下的领地,黄家辉一家必须接受牺牲。

    当然,如果他聪明的话,自然会从别的地方得到更多的阻挡,如果他不够聪明,那么阴挡历史进步的人,是什么结果,可想而知。

    目前来看,黄文辉虽然愣了一下,还是接受了现实,陪着笑脸说:“如此正好,有巡检使大人入驻本保,以后我们有苦也能有个地方倾诉了,既然朝廷都省了我们今年的税赋,那么帮助薛大人一家子安顿下来,自然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

    倒没有想到黄文辉能这么上道,让杨司锋还微微愣了一下。

    没有当面撕破脸皮怼杨司锋,就说明这家伙还是有底限的。

    接下来如何和他相处,就看薛世平的智慧和能力了。虽然他是个外来户,但他拥有代表皇权的合法性,还得到杨司锋的无条件支持,还给了他一百名梁山军的支持,若是他还拿不下黄文辉的话,那他就真的不要混了。

    将薛世平交给黄文辉去安顿,又让人偷偷的叫来了文家和李家的家主,不动声色地说:“黄巡检在这里可是人生地不熟的,你们是当地的地主,可要一尽地主之谊的好。若是让我知道你们给他扯后腿,本官饶不了你们。”

    “大人放心吧,我们知道怎么做的。”文家家主恭驯地说。

    “不要只盯着眼前的这点小利,按本官的预计,三年,三年内梁山的税赋将超过今年济宁整个府的,所以,你们有许多的机会。但能不能把握这个机会,可就看你们自己了,你们黄家、文家、周家都是一律平等的,本官需要看到你们的表现。”

    也不管他们是如何解读的,杨司锋摞下这些话就走了。

    走快一点的话,今天才能赶回梁山。话说这些年在外奔波的,现在没有个香香或韩娟在身边照顾着,他就会浑身的感到不自在。

    走在回梁山的路上,想着的却同黄家集的事情。

    既然命名为黄家集,自然这里是以黄家人最为多了。黄家的后人,占了整个镇的三万还要多。

    而文家和周家都是后来户,自然人丁不如黄家了,三家之间,为了许多的利益,也曾经发过不少的争执。

    至于其它的人家,他们都是来打酱油的,自然是唯强者是瞻。

    而黄、文、周三家的这种状态,才或是薛世平的机会。或许有点无耻,但这也是斗争,虽然是人民内部斗争,可是不解决好人民内部的矛盾,怎么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文家和周家的人,肯定早就对黄家人不满意了,只是奈何自己家的实力有限,官府又不管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忍了。

    这在几百年后的乡下都是这样子,哪家的男丁多,哪家在地方上说话都有力量一些。

    而如今薛世平带着皇命来治理地方了,文家和周家只要不傻,肯定会过来抱大腿的。

    而薛世平只需保持默认的状态,他们肯定就有了和黄家撕逼的勇气。那时候,薛世平只要以裁判的身份出现,不需要拉偏架,黄家就要跪的。

    所以,对付这种乡间的事情,官府只要不下场,就能让自己处于法理上的高位。历朝以来,受儒家的思想,民都是怕官的,这是底限。

    但若是官府亲自下场参与地方纠纷的话,那遇到那豁出去的老百姓,人家不顾不管的和你撕扯起来,官府的公信力丧失了不说,能不能达成目标都难说。

    梁山离着北方的辽地可并不太远,真到了金兵南下的时候,治下的某个村寨要是那时候来给自己拉后腿,甚至直接向金人下跪,那他们还怎么抗击侵略。

    所以说,打扫好自家的庭院再对付外面,这根本上没有一点毛病。

    走过穿越田野里的、还淋过碎石的路面,路两边都是绿油油的一望无边的稻田,油然一股踏实感渗入心田。

    国人以农为本,都说家有余粮心中不慌,老天爷给力,朝廷也给了不少帮助,十几亩水田今年都播上了水稻,瞧这长势,今年必然是个丰收的年成。

    尽管许多人脸上仍然面黄肌瘦,尽管他们的衣服仍是补了又补的旧衣服,但洋溢在他们脸上的实在感,却是真切的。

    当看到杨司锋经过的时候,不少农人们会故意绕过来打个招呼,然后什么话都不说,又回到自己的田地里。

    做人不能忘本,他们之所以有今天,都得多谢这位年轻的知军。

    可杨司锋觉得自己并没有做什么,这一切的成绩都是大家自己取得的。

    如果非要说他做了什么的话,他不过是将这附近的山匪给清理干净了,然后给了大家一份安静的发展的实在感。

    至于开荒种地?国朝现在虽然土地兼并非常的严重,可象梁山这样大片荒地没有开发的也有许多,无他,以个人之力,实在没有能力剖那么宽的水面,让这些沼泽地带变为良田而己。他不过是将后代的人们已经实现的目标,让它提前实现了罢了。

    希望有环保的爱好者们,不要指责他破坏了八百里的梁山水泊,因为按他这种速度围湖造田下去,梁山泊已经少了十分之一的水面,那些如今都成为了良田。

    可是,如果他不这样做,以目前的状况,他也不可能真的打土壕分田地以来安置这些无家可归的农民,他更没有那么多的粮食,让国朝在灾难到来之前,拥有一些自保之力。

    在这里,居然还看到了牛家的家主,已经五十出头的牛大壮,只是此时的牛大壮,明显的比以前清瘦了不少。

    杨司锋看着牛大壮牵着头牛走过来,自己也迎了上去道:“老牛,在这里还适应吧,有没有恨本官什么的?”

    “老爷,这话你可不要乱说,”牛大壮立即谦卑地说,“若是没有老爷,大壮说不定早就被那伙饥民给撕了都不一定呢。而且,这一片田可是都是我牛家的,我们自己家种的,谁都拿不走我们的,今年瞧这年成,一定是个丰收年,这么说来,我牛家还得多感谢杨大人才是呢。”

    没有人是天生的懒人,许多人之所以懒下来了,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一个勤奋起来的理由而己。

    试问根本都不需要努力就能锦衣玉食的,谁会思考去怎么努力的干活赚钱啊。

    牛大壮已经体会了从劳动中获得自己的成就感了,这很好,这说明,哪怕是一个金人,牛大壮也至少是一个戾气不那么重的金人,这样的金人一定要值得表扬的。

    “老牛,你不错,知道要劳动去获得收入,这其实才是我宋人之所以富有的根本,知道为什么我们宋人比你们金人日子好过么?真的不是我们的田地肥沃,而是我们更加的努力,我们靠自己的双手争取粮食,而你们原先所在的辽东,其实土地比这里更加肥沃的,只要你们也和我们宋人一样努力,你们也能一起过上好日子的。”

    “老爷,不是说人家已经是宋人了么,干嘛还提那些事情。”牛大壮有些委屈地说。

    “对,对,你现在就是宋人,如假包换的宋人,而且是表现非常好的宋人,”杨司锋突然想起一个念头,拍了拍牛大壮的肩膀道,“好好干,总之,本官是不会亏待所有努力的人的。”

    (未完待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