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0章 不负余生不负卿

作者:本色农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杨司锋看过张叔夜专门派人统计过的济宁府的人口数据,不可谓不触目惊心。

    再加上崔彦达友情提供的青州的人口数据,更加验证了这些数据的真实性。

    仅就从青州和济宁两地的数据分析的话,女人怀胎十月所产下的孩子,能长大成年,并最少活到三十岁以上且留下子孙后代,只怕是三成都不到。

    其它七成的人,从他们出生直到三十岁之间,不是夭折了,就是各种意外丧失了性命。

    三十岁,在后世,许多人还根本没来得及结婚生子好不好,他们还算是妥妥的后生小子,可在这时代,许多人还没能熬到三十岁就已经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所以说,人多力量大,还真的不是盖的。

    北宋朝的人口数据到底有多少?众说纷纭,估计也没有准确的数据,因为除了生死之外,还有许多的逃户并未计算在列。

    但据杨司锋初步的估计,六千万到一亿之间,这个数据应该是靠谱的。

    就是说,就这个人口数据,后世至少有十个省市有这么多的人。

    有人会说,西北东北,还有一半的国土地不在我们手中啊,那里还应该有不少的人。

    可就算是后世,西北能有多少人?一亿都不到好吧。至于东北,哪怕是清朝中期的时候,那里还是一片蛮荒之地。直到共和国之后,才将那片黑土地变为大粮仓的。

    所以,也便有了杨司锋如今看到的,尽管宋朝的许多大城市看起来人们摩肩接踵、热闹非凡的,可在大部分的地方,仍是人烟稀少的存在。

    所以,也就有了八百里梁山水泊附近,几无人烟出现,让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俨然成为了宋江这些人据水称王的存在。

    杨司锋可是知道,在后世,这光这片湖面上,可是还有另外几个县存在的。他如今所做的,不过是提前让它出现罢了。

    所以,现在的梁山可不怕人多了,加之今年粮食产量大丰收,支援了楚州的粮食之后,还略有盈余。可也只能支援楚州了,其它的地方,他们也有心无力了。

    再说句题外话,楚州因为得了梁山的粮食,不只很快的将局面稳定下来,还成为江南地区少有的安定繁荣之地。

    那些跑到梁山或齐东打工的人,把他们在梁山或齐东赚回的钱带回楚州消费之后,让楚州出现了江南少有的繁华景象。

    这一幕,自然落入了前来江南视察的朝中大臣的眼中。

    虽然徽宗朝几乎是奸臣当道,可也有几个有良知的官员的。而前来视察,俨然是一身正气的李纲,对比其它地区的饿孚遍地,民不聊生,楚州境内却是一番少有的欣欣向荣,全民都埋头苦干的景象,自然落入了李纲的眼里。

    就算朝中有人不喜宋江这个贼子,然而在这乱世之中,治下不但不乱,而且还少有的繁荣,他们也不敢瞒了宋江的这份功劳。

    据说官家听了也是大喜,更为自己当初下令让张叔夜招降宋江的决定而沾沾而自喜,还打算对宋江另有重用。

    若是杨司锋听了,只怕要气死。宋江这贼子造反死伤了无数百姓不说,他如今什么都没有做,却还有机会升官,这世上还有没有天理了。

    然而,还是那句话,这世间的事,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若是把宋江的作为,同蔡京,或者之前坐镇江南的刘正夫、朱勉之流对比的话,他还真的不得不承认宋江的可爱之处。

    比如蔡京之流,志大才疏、私心泛滥、不学无术,倒也罢了,可只要他们对治下的百姓们稍微宽松一点,哪怕什么正当的事情都不做,那么,百姓们仅靠其自身的纠错能力,日子也不会过得太差的。

    当然,赵佶喜欢花石纲这是他的锅,不能否认,哪怕他是杨司锋的老丈人,也必须承认他是个祸害。

    可若不是蔡京、朱勉之流想借此机会敛财,又怎会对江南百姓造成如此大的伤害,又怎会让想当当皇帝的方腊有机会祸乱整个江南。

    甚至可不可以这样说,若不是因为方腊、宋江等厮为了自己的私心造反坏事从而让朝廷疲于奔命,耗尽了钱财的话,金兵有没有那么容易侵略我大宋,结果还另说。

    所以说,哪怕是宋江这样的并无治理地方的能力,更没有扶民助民的举动,只要他不要太过扰民,适时的接过杨司锋(徐宁)伸过去的橄榄枝,将其治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也算是一桩功劳。

    所以说,身为一个地方的主官,没有能力真的不是最大的祸害,要说刘邦也没有什么能力,可人家照样打下了偌大的大汉天下。

    没能力没有关系,只要谦虚,只要任用专业的人士去做专业的事情来,老百姓照样会把功劳算到他的身上。可若是明明没有什么能力,还喜欢充作专业人士胡乱指挥,跑到外面看到新奇的就想学着来邯郸学步,还不许别人有一点疑义,除了徒增笑料之外,给百姓们造成了多少麻烦,甚至让多少百姓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蔡京们心里难道没有一点数么?还动不动就请人家喝茶?脸呢?

    所以,杨司锋有时候甚至觉得,如果这天底下的官员都象宋江这样,虽然有点小贪才,但只要不是太不顾吃相,只要不是喜欢胡乱指挥,只要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正常的地方,就如徐宁刚刚登临楚州那时候一样,那么,以咱汉人的聪明才智和勤劳耐劳,实现天下太平,天下无敌,还真的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那些人多的烦恼,自然是田丕和徐宁等人的事情,还有那十几个秀才也正式回归原位了。杨司锋接下来的主要任务,便是被李清照拉到了学校,给孩子们授课。

    “我都不顾天下人的纷纷议论,给你来当校长来了,可你身为大山长,你不来给孩子们上上课,该当何理?”李清照的理由十分的充分。

    “是啊是啊,还有你和我说的那些算术的道理,我也说不清楚,不如你自己去和几位教师们说说,让他们搞懂了,他们才能教给孩子们啊。”何诗琪也附和道。

    若是在后世,杨司锋这样的算术水平,绝对是妥妥的菜鸟,但在这个时代,这个以文为称王的时代,他的算术水平,真的可以随便吊打这个时代的读书人。

    一组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和加减法的算式,就已经让十几个充当教习的教书人,对他惊为天人。

    再然后用一组最简单不过的二元一次方式,分分钟的解出来了鸡兔同笼的问题。虽然他们看不懂xy是什么,但他们都是极聪明的人,很快就能领会了其中的深意。

    然后杨司锋再举一反三,把那啥大小和尚吃馒头的例子一摆出来,果然,学子们用方程一解,以前冥思苦想老半天才能解答出来的问题,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杨司锋再出了一道小学生都知道的,一个池子放水加进水,什么时候能放满的问题,其实就是小学五年级的分数题目,再次把学子们唬得不要不要的。

    “这个题目,你们回去慢慢的想,明天我再来解答,”杨司锋讲了一天的算术,也不知道人家接受了多少,不过,他自己也确实讲得口干舌燥了。

    学子们各自带着问题散去。

    何诗琪和李清照自然也在听课的人当中,李清照虽然有点吃力,但也很快领悟过来。只有何诗琪,听了老半天还似乎不是很明白,自然要虚心的请教。

    “我前一段时间在燕州走了一圈,不过你不要担心,有林三哥照顾着,我没有吃亏。”何诗琪突然说道。

    杨司锋微微一愣,这姑娘这个时候和自己说这个,这是几个意思。

    “接下来我可能要离开一段时间了,什么时候会回来,我也不知道,也或许我永远都不会回来了。”何诗琪突然鼓起勇气说。

    杨司锋心中一惊,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的话,他该有多么的不舍,难道真的是自己太过自私?

    “然而,有一点我一定要让你相信,虽然我今生都不可能嫁人的,但我心里永远都只有你一个人,我的心里再也住不进别人了。你不要管我,是我自己选择的。所以,在我离开之前,能不能抱抱人家。”何诗琪站起身来,勇敢的望着杨司锋。

    张开怀抱,将玉人儿紧搂在怀里,却没有半分的邪念,只有万般的不舍。

    “我也想告诉你一件事情,你可以说我自私加无耻,其实…其实我也极喜欢你的,”杨司锋咬了咬牙,鼓足勇气道,“难道就没有一个两全之计,让杨某此生不负余生不负卿么?”

    (未完待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