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8章 梁山的冬天不冷

作者:本色农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所以说,虽然说名师出高徒,但未必师傅就比徒弟强。

    谁能想象得到,一个不会武功的周侗,居然会培养几位盖世高手史文恭、岳飞还有梁红玉出来,说出来谁会相信。

    或许这才是周侗所给予岳飞最大的人格力量:倾尽全力,不计得失,只求青出青蓝而更胜于蓝。

    也或许正是这种精神,一直鼓励着岳飞,不计个人得失,一定要收回幽云,迎回二帝。

    或也正是这种力量,让岳飞听说走文官之途,能更大的发挥他的能力,所以义无反顾的在二十五岁之龄,仍愿弃武从文,进入科举,哪怕那尖利的竹片将他的背部刮得鲜血淋漓,他也毫不在乎了。

    转眼间就进入了冬天。

    这个时期,正处于小冰河期的初期,所以,梁山的冬天比往常还要冷一些。

    然而,大家现在都不要担心了。

    虽然户外是寒风凛冽的,但所有的人都有了自己的房子入住了,家家户户也买了蜂窝煤炉子,虽然身上仍是那么单薄,然而,只要不出门,还是不那么冷的。

    是的,现实就是这么的残酷,汴京大户人家们穿的羽绒服,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了,几乎全部都产自于梁山,可是梁山的军民们,除了杨司锋的家人,以及武松等极少数人之外,其它人还是舍不得花几十贯钱买上一件的,太贵了。

    正如那啥诗中写的: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可梁山的百姓们,似乎并没有那么矫情。

    他们一点都不痛恨那些穿上他们自己制作的羽绒服的富人们,相反,他们还感谢富人们买走了他们的羽绒服。

    如果没有这些富人们出高价买下他们的羽绒服,他们就没有钱买下蜂窝煤炉子,没有钱给家里的娃儿媳妇添置新衣服,虽然粮食是自己家产的,但他们住的房子还是要交租金的。

    是的,虽然是他们自己双手建的,所用的树木也是他们自己亲自砍的,然而,一个两间的小套房,他们每个月仍要付上100文钱的租金。

    虽然这房子官府似乎没有付出任何投入,全部是他们自己的努力建成的,但只付出100文钱就能住上这么整齐划一的房子,他们觉得很满意,没有任何的怨言。

    因为,如果他们租住在别的地方的话,最少需要两三倍的价钱。而依靠他们单门独户的,也不可能独自建起这么好的房子出来,所以,他们流落在外的时候,经常是住在四处透风的窝棚内。

    其实这房间真的不能算好,为了尽快的安置大家,这些房子全部都是用粘土夯就而成的,连窗子都小得可怜,哪怕大白天进屋,屋里面也黑漆漆的,然而,大家仍是十分的满意。

    更妙的是,如果他们租住这些房子十年以上,在梁山缴纳税收十年以上,这房子就是他们的了——这一点都不稀奇,杨司锋只是希望他们在梁山扎下根来,有了自己的房间后,让他们不再四处流浪罢了。

    说实在话,大宋对百姓们的外出的管理确实太奔放了,无论是明朝的路引还是更晚一点的暂居证制度,在他们看来都是一个笑话,所以,老百姓们只要想,他们就能背起行李带着一家人流落到任何他们认为好呆的地方去。

    然而,无论是种地还是进作坊,太大的流动性肯定是不好的。所以,让他们扎根下来,成长成为梁山的第一批产业工人,或者不给其它的地方添乱,杨司锋觉得,官府的这种作法是正确的。

    而且,官府除了规划了一些本来就是空置的土地,确实也什么没有付出啊,一个月收人家100文,他已经觉得不好意思了,还要人家怎么样?

    当然,杨司锋自己也不确定,这些村堡的未来发展会怎么样,因为现在的房子也太过简陋了,太过粗糙了。所以,未来的某段时间内,一定会进行改造的。

    所以,他们在租赁合同里加了这么一条:10年以后,若是官府要对这些住房进行统一改建,则官府只需补偿相同面积的使用面积即可,不可提出其它任何的要求。

    能住上更整洁的房子,而且还是新房子,还不减少面积,这还有什么说的?老百姓们几乎没有任何想法就按下了指印。

    真的说,这时候的百姓们还是单纯可爱啊,不是他们自己的东西,他们一点都不去多想。若是那些指望拆迁富三代的人在他们面前,不知道又会如何想的了。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来自原辽国的汉民丁大力,他本来可以留在齐东,作为齐东的首批居民的,可他却在听到了梁山的百姓的日子之后,主动找到杨司锋,要求迁来梁山。

    杨司锋问他的时候,他却这样说:“在齐东,无论带个路,开个小店,或者搬个东西,来钱肯定都会快一点,但我们家祖祖代代都是种田的出身,还是离不开土地啊,总觉得自己家地里长出来的东西,才觉得实在。”

    也不能说这种想法就是不思进取,目光短浅了。只怕,大部分的国人都有这种对土地的情结,也正是这种对土地的深深的眷念,让国人们一心想着的就是把自己家的地种好,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而从来不会想去霸占别人家的财产。

    然而,这种思想虽然是好的,但仅仅种好自己家的地是不够的。大宋虽然够大,但还远没有达到杨司锋希望的目的。他一直有一个梦想,等到未来强大了之后,他一定要带着大宋去其它的地方开荒去,要不然,咱们自己的土地迟早会不够用的。

    不只丁大力,还有他的宋人兄弟丁大永,他们也相约一起来到了梁山,找梁山要来了某块他们看中的地,他们决心,把这块土地建设成为未来的丁家庄,作为他们丁家人的繁衍生息之地。

    当然,他们的下一代人仍只有一个不到十岁的丁磊,想要把这片土地变成丁家庄,他们还得生很多的孩子才行。

    不只原辽地的汉人,甚至一些来自更北的地方的金人,他们在牛大壮、牛富贵等人的劝说下,也要求入住梁山。

    别人不理解,但杨司锋却是明白。任何一个民族都会存在弱势群体,金人仍然是属狼的是没错,但也有一些弱狼他们打不过自己的同胞,向往汉人的生活,这没有错。

    虽然说,咱们大宋又不是藏污纳垢的地方,不是专门收留弱势群体的慈善国度,更不是那跪舔洋人,甚至是一群黑洋人的某大,但杨司锋却以为,这些金人,对于他们未来经营东北一定是有作用的。因为,想要瓦解一个民族,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就是:带路党的存在,希望牛大壮和牛富贵能对得起自己的信任。

    杨司锋以前担忧的是,梁山的人口基数还是太小,所以,哪怕是该杀头的流民,只要没有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的,他也让他们留了下来。然后,徐宁从江南带了了数万的灾民,算是让梁山有点象个县的样子了。

    可是马上杨司锋就有幸福的烦恼了。

    也不知道楚州之外其它的地方的百姓们是如此度过洪灾的,总之,朝廷的邸报中,江南是成功的逃过了这些洪灾,没有酿成太大的损失。

    可事实却是,仍然有三五成群的百姓们投奔梁而来。

    问他们为何在这大冬天里仍然投来梁山,这些人有气无力地说:“实在过不下日子了啊,因为我们听说,梁山这里冬天不太冷,还有暖和的房子住,我们不想冻死啊,所以我们就来了。”

    (未完待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