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3章 马得力鲜逢对手

作者:本色农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虽然已经是凛冽的寒冬,但在梁山却仍然是热闹非凡。

    新来的灾民们,他们要赶在冬雪之前,将刚刚分给自己家的地深翻一遍,让土地吃透了雪水,来年就指定是个丰收之年。

    那些原来的百姓们,虽然他们比其它人也只早来了一年,可他们多少有点积蓄了,也不需要大冬天里赤着脚去受冻了,然而他们还有别的活要干。

    梁山确实缺少工业化萌芽的基础,也缺少足够形成产业工业群的土壤。可是,杨司锋知道自己时间的紧迫,所以,就算条件有限,他也得趁这个时间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

    有人认为,所谓工业化,应该就是大型的机器设备的应用,先进的技术的推广等等。

    这些当然是工业化的一部分,但绝对不是工业化的核心。

    工业化的萌芽,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分工和合作的生产方式之后,逐步产生的。

    也随着工业化的芽芽,才会形成第一批拥有各种技能的产业工人。

    虽然以梁山的基础,不足以拥有制造各种机器和设备的能力。但并不说明,他们就不可以进行一些工业化的尝试了。

    杨司锋认为,他们现在的被服制作加工厂,就已经有了工厂化和分工合作的刍形。

    甚至不需要杨司锋亲自去操作,在制作羽绒服的过程中,人们自动的形成了负责清洗羽毛的清洗车间,然后将原材料和产品进行搬运的搬运小组,再有负责对羽毛进行挑选和粉碎的加工车间,然后,根据羽毛的质量,再进行分拣,以区别用来制作高中低档的羽绒服的分选车间,再到人数最多的缝制车间,末了,还要对已经缝制好的衣服进行包装的捆包车间。然后,就可以交付仓库,等着每两天一班的货船,从仓库里拉到汴京等地发卖了。

    还有依托这个工厂形成的隶属于工厂的采购小组,四处去收集及评价各地的羽毛。至于销售,他们是不需要的,他们的羽绒服都供不过来呢,在棉花还没有进入天朝之前,这就是老百姓最有效的保暖装备了。

    不过,梁山的部分百姓们也能咬下买下一件羽绒服了,当然不能每个人都有,只能买个码子最大的,谁出门谁穿着,不出门的人,就在家里窝着吧。

    当然,因此对羽毛的需求而衍生的家禽养殖产业就不要赘述了,不过,因为大量的鸡鸭的养殖,梁山的水质受到了极大的污染,许多地方的水源已经不能饮用了。后来因为杨司锋发现大量的鸡瘟,让养殖户们都搞了圈养,梁山的水质才又好了起来。

    所以,现在梁山五六万人当中,成年的妇人,几乎有近半的妇人们在依托着被服厂工作着,除了制作羽绒服,她们还要缝制各式专供汴京的贵妇人们穿着的旗袍,以及里衣里裤,这些自然是面对所有的人穿着的。可也根据贫富的不同,有麻料的,专门是供给穷人穿着的,丝绸制作的,当然是供给有钱人穿着的了。

    至于其它未能进入工厂的妇人们,则只有怪她们当初太小心,太不相信杨司锋的节操了,因为她们都听说杨司锋有点好色。可她们也不想想,杨司锋自己家的媳妇都管不过来呢,哪里有工夫理会她们长成啥样?

    杨司锋还是感叹,可惜没有棉花啊,棉花此时还不知道在南美的哪个旮旯里长着呢,要是有棉花的话,种植棉花,纺纱织布,又可以形成许多个产业,又能容纳更多的妇人们去上班干活,看他们那些男人们还敢说生女儿是赔钱货的。

    那时候,若是他再提出来姑娘们必须十八岁才嫁人的话,那些为人父母的只怕是嫌杨司锋让姑娘们嫁得早了,应该再留在家里替弟弟们多赚几年钱才是。

    没有办法,很难说父母们这样做就是不对的。毕竟在天朝,父母们还是依托儿子养老的,不会问女儿要钱养老。所以,指望女儿帮衬一下儿子过好一点,也算是为人父母的一点私心吧。

    然后,杨司锋偶尔让杨玉立替高俅家做的一套家具,据说让高俅在汴京城的上层阶层中好好的显摆了一回,从高强嘴中得知消息之后,杨司锋灵机一动,就在梁山建立了一家家具厂和一家木器厂,也算是把梁山的男丁们也利用起来了。这个冬天,这些男人们也都不能闲着,他们虽然做不了大师傅,但跟着大师傅们打点下手,也能的挣下几个零花钱的。

    “罢了,看不懂,看不懂老夫就不管了,随便你去折腾得了,老夫只看到老百姓们多得了钱,老夫就不管你了。看你这样子,就以你梁山未来一年的税赋,看样子都能达到济宁一整个府的税收了。”张叔夜走了一圈之后,哭笑不得地说。“要不要我跟朝廷申请一下,不能再给你梁山免税了,你这样有钱的还要免税,你让别人怎么活啊。”

    都说开荒管三年,梁山整体上就是开荒的,所以,梁山可以三年之内不需要缴纳任何皇粮国税,这不只是宋朝的朝廷是这样要求的,从一千多年以前就形成了这样的规矩了,要不然谁愿意去开荒啊。

    “老师,您怎么总是坑学生啊,我们梁山现在虽然有几个钱,可这些钱还得用于投资啊,您可千万不能做杀鸡取卵的事啊。”杨司锋马上要哭的样子说。

    “好了,我不和你说了,只是和你说说而己,老夫好奇的是,你梁山未来会走到什么程度呢,老夫很是期待。”

    “学生也不知道,然而,梁山还是太小了,按学生的设想,想要爬科技和工业的树,还得是江南那种粮米富庶之地,不缺人也不缺技术,更不缺资源啊,梁山的基础太差了,学生现在也只能搞搞服和家具了。”杨司锋无奈地说道。

    张叔夜没有答话,想了很久之后,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

    又一只船队靠近了梁山的水港,张叔夜微眯起眼,疑惑地说:“你梁山每日不停的进进出出的什么货物,老夫记得不错的话,今天这是第三波了吧。”

    “学生也不知道,总之不是粮食就是原材料,”杨司锋也抬眼望运,有些疑惑,瞧那些船的模样,不象是货船,远望去,似乎还有皇家的标志。

    对了,张商英这老家伙现在虽然顶着相爷的帽子,可基本上没有履行宰相的职责,基本上甩锅给赵鼎了。他倒是将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了皇家的匠作监上,以皇家的名义制作的各种商品,如今也让赵佶赚了个心花怒放,莫非又是皇家的船来这里收货来了?

    杨司锋缓步向码头边上走去,张叔夜犹豫了一下,也信步跟了过去。

    船队缓缓靠岸,一队男男女女们急不可耐的跳上船来。

    “吴国公,你怎么来了。”瞧着慌张下船的赵枢,杨司锋不解地问道。

    “这么冷的天,你以为我想来,”赵枢不满地撇撇嘴,“是我那好妹子不放心你,担心你又在这里乱来,非要逼着我陪她过来。”

    杨司锋抬眼望去,果然,只见站在船头上满眼爱意,正在向他翘望的,不是赵巧云又是哪个。

    “得了,你们两个有什么话晚上回家再说,我这次来可是有好消息告诉你的,”赵枢一把将杨司锋拉到一边道,“你知道为什么我爹现在任着我胡来么,他的皇家马得力队不只在全国的足球联赛中以不败的战绩得了冠军,前几天还在四国邀请赛上把西夏的,还有那金国还有辽国的足球队打得找不着北,我爹太开心了就多喝了几酒,这不,我和小妹立即就和他建议,想来你梁山过个年,我爹满口就答应了下来。还好,他那会酒没有醒,要等他酒醒了,说不定就反悔了。”

    “啊,西夏和金国也玩足球啊,和我说说,你什么四国,除了你们,还有哪个国也来玩足球了?”杨司锋一脸好奇地问道。

    (未完待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