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9章 扬州再闻有仙姑

作者:本色农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这世界上没有无缘的恨,也绝对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扬州百姓之所以如此期待杨司锋,并不是杨司锋真的人品有多好,或者真的对他感情有多深,只是杨司锋在梁山的成功经验暗示了大家,只要杨司锋一来,大家就都有好日子过了。

    杨司锋打量了一眼前来欢迎他的人群,确实许多是饥寒交迫的老百姓,甚至还有以前基本上不敢进入城里的逃户们,此时也大着胆子挤到了欢迎的人群中。

    因为他们听说,在梁山,杨司锋可从来不杀逃户的,而且,梁山的逃户,现在不仅成为了大宋治下合法的百姓,而且日子过得比其它的地方的百姓的日子还要好。

    试问,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位父母官,百姓们还夫复何求呢。

    如此看来,老百姓的要求真的不高啊。

    可是,杨司锋现在两手空空,百姓的期望,却让他感到心里沉甸甸,几乎喘不过气来。

    因为他也看到了,许多大户人家的代表,虽然也在欢迎的人群中,可他们对自己的到来,似乎并不太欢迎。

    因为杨司锋一直以来的方略,就是向穷人倾斜。而杀富劫富,看来是许多官员们的不二法则,他们也怕,为了让扬州百姓过好日子,杨司锋会不会拿他们开刀。

    虽然许多人的钱粮还得并不清白,虽然他们也一定双手沾上了鲜血,可谁的钱粮都不是容易的得来的,所以,一旦到了他们手中,他们肯定是不会放出来的。

    虽然只是匆匆的打量一眼,对于众人的心态,杨司锋自忖也摸了个五六七。

    他们可能并不全是什么好人,可能有的人也并不是什么良善之辈,然而,他们想让自吃饱饭,这点没什么错。

    面对一双双殷切的眼神,杨司锋一时竟有不堪承受之轻的感觉。

    不管杨司锋的话是不是真诚的,然而老百姓信了,不少老人甚至眼角挤出了几滴老泪。毕竟,谁都不想过那么贫苦的日子,可是,百姓们苦了那么多年了,这一天真的会来到么。

    所以说,老百姓们真的是单纯的,身为父母官的如果对百姓们承诺了某些话的话,他们真的会相信的,哪怕他们一再的欺骗老百姓,老百姓也相信他们是好的因为,就算有那么几个骨骼清奇的,看透了这些官员们的假大空的本质之后,非要指摘出来的话,也多半会被捉去喝茶的。

    场面变得激烈起来,无数百姓们对着杨司锋呐喊,虽然他们也不知道在喊着什么,或许,他们根本就是在倾吐以前的郁闷之气。

    “好了,大家打住,打住了,”中年男子挥挥手,努力让人群平静下来,“大家已经等到杨大人过来了,可以放心回家了。杨大人初来乍到,先让大人去休息吧,杨大人既然已经承诺大家了,他就一定会实现他的承诺的。”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听到了他的话,中年男子然后走到杨司锋身边惶恐地说:“大人,这真不是下官们故意的,是百姓们自发前来的,倒是让大人受惊了。”

    “杨某倒没受什么惊,只是有些惶恐啊,杨某何德何能,让扬州父老们对杨某如此器重”,“杨司锋惭愧地说,“你说的对,让百姓们先散去吧,杨某还得先了解一下情况再做下一步的打算。还有,请问阁下如何称呼?”

    “下官江文杰,乃是扬州同知。唐大人离任扬州已经有三个月了,是下官无能,未能带领扬州百姓过好日子,所以,是下官向朝廷恳求,能将大人下派扬州的,大人恕罪。”中年男子惶恐地说道。

    “啊?”杨司锋小小的吓了一跳。还有替自己找上司的,不是应该自己顶上去么。这大宋朝的官制越来越让他看不懂了。

    然而,主动给自己找上官,而不是不知轻重的自己揽挑子,看来也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主,光凭这一点,人品应该差不到哪里去。

    “是下官唐突了,然而,百姓是无辜的,下官才学疏浅,用是政和三年的同进士出身,也想替地方父老做一番事业,只奈有心无力,早就听闻大人治理民生有些心得了,以后扬州就凭杨大人作主了,下官莫敢不从。”江文杰再次行礼道。

    好吧,不管他说的是不是真心话,杨司锋权当他是真心的了。

    “既如此,江大人看来也是个明白人,咱明人就不说暗话了,本官初来乍到,以后肯定还有许多仰仗江大人的,不要客气,这些百姓们先让他们散了吧,江大人先带杨某去州衙,说说扬州如今的情况。”

    至于安顿的事情,自然有梁红玉去安排了。就算杨司锋不说,这些人也早听说了杨司锋有个会武功的红颜知己,应该就是这位了。这位据说还有诰命之身,连正主儿公主都不得不接受,他们自然更不敢怠慢了。

    接下来的数天时间内,杨司锋一半的时间用来和江文杰了解扬州的情况,另一半的时间则用来走街串巷了。

    没有例外的,每当他外出的时候,梁红玉都会亲自带着一小队的健妇们贴身保护。还好的是,因为健妇们是女身,所以百姓们也不顾忌,若是带着武松那厮,凭他那一脸横肉的样子,肯定会吓跑老百姓的。

    扬州现在虽然萧条无比,可是其财税收入也算是全国前十了,所以,在国朝财政负担如此沉重的情况下,朝廷派杨司锋过来,肯定是有所期待的。

    杨司锋了解到的情况,扬州瘦马并不乱说说的。

    只是,方腊一场祸乱,几乎对扬州上上下下犁了一遍地,所以,如今扬州的这个特色产业仍然没有缓过神来。

    扬州更大的一项产业却是丝绸和纺织类,一是纺丝,二是纺麻,这也是扬州城里大部分老百姓们聊以养家糊口的活计。

    只是,一场大水,把扬州周边的桑林摧毁了不少,也把周边的麻地摧毁了不少。

    扬州的作坊主们又不是慈善家,他们得不到原材料,开不了工,不可能再发工钱把这些作坊工人给养起来的。所以,扬州许多百姓们失业了,如今许多人家都是靠着老本在苟活着,没有老本的,也好在官府会施点粥,这也是他们翘首以盼杨司锋到来的理由。

    因为他们听说,杨司锋在梁山的时候,也是凭着赤手空拳,白手起家的就让老百姓们过好日子的。

    杨司锋听罢却只能苦笑,梁山那里虽然算是白手起家,可自己刚开始的时候好歹得了不少的银子,朝廷也有赈济,然后梁山还守着梁山泊这么一大片水泊,扬州有什么能让他想办法呢。

    杨司锋心事重重的走在扬州的街头,见到相熟或不相熟的百姓冲着他们笑,只是木然的点点头,算是回应。

    “爹爹,你小心点,听说有个仙姑在东市那边施药,若是得了他的药,你的病就有治了,”杨司锋陡然听到一个清脆的女声道。

    恍惚间,似乎听到林冲也说过,河北也有一们什么姑的在那里出没。

    心中莫名的就有了一股烦闷之气,暗忖道:“方腊,你真的是阴魂不散,怎么老子走到哪里,你的那劳什子的什么姑就跟着了老子了?”

    (未完待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