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39章 贫穷不应是原罪

作者:本色农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杨司锋以前总觉得,什么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他丫的就是商家的噱头而己。

    可随着他越来越融入大宋的生活当中,他不得不承认,这妥妥的就是真理啊。

    什么只要努力就能成功?这根本就是有毒的鸡汤。虽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后,可能有万分之一的人成功了,但万分之九千多的人,都只是成为了别人的垫脚石而己。

    而世人都只留意到了那些成功人士的光环了,可有谁留意到,那同样付出过智慧和心血的失败者呢?他们所差的,或就只是那么一丁点运气而己。

    所以,哪怕是一句鸡汤,也要给人家全副的,半副的鸡汤,说不定他丫的就是有毒的。

    爱迪生倒是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运气。可是,有谁告诉过世人们,人家后面半句还有的就是:然而往往那百分之一的运气才是决定性的。

    不说别人,就说杨司锋他自己。虽然他拥有多于世人几百年的见识,还有丰富的文理科知识,可在后世,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屌丝而己。象他这样的满肚子才华和见识的人,在后世可是多得数不清。

    可就算他许多的见识超于当今这个时代的人们,可是,如果不是高衙内这位好兄弟不遗余力的帮助,他根本连冒头的机会都没有。

    就比如他辗露头露的那一刻,徐宁削尖了脑袋,林冲也是忍气吞声的,他们才只是混得了一个七品武官的职位,他们可真正是有一身本领的人。

    可是,杨司锋有什么呢,他只是高强的好朋友而己,别人费尽心血奋斗得来的成绩,他只需要高强去打句招呼,就能得到了。

    虽然后来,他通过自己的表现证明了自己的才能,可若是没有这个机会,张叔夜怎么会知道他的水平高低?怎么会提供给他治理梁山的机会?

    历史都是由某些读书人写的,真实的历史如何,可就全看这些读书人的节操的了。

    没有怀疑的,杨司锋可以想见,一定会有人将他杨司锋描写成为一个幸臣,是各种讨好卖乖以取悦赵佶才获得了上位的机会。

    可只要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的才能,只要他真的能改变一下大宋接下来的命运,世人如何评说他,他无所谓了。无数次面对他人的质疑,他都安慰自己说,只要自己问心无愧,管别人如何评价他呢。正如哪咤的电影中所说的那样,你的命,你自己说了算,你是妖还是魔,全在你自己的一念之间。

    可就算这样,就算他已经弯道超车,实现了许多读书人可能需要十几二十年才能实现的目标,他还是觉得自己的步伐太慢了些。

    或有读者说,杨司锋的这两年都是浪费的,作者你的节奏太慢了些。可是这是历史,历史是不能脱离现实的,这不是科幻也不是玄幻。所以,杨司锋不可能凭空的变出什么东西,利用两年的时间打下这个基础,他已经觉得自己不错了,他理应为自己点个赞。

    随着他正式的进入大宋的正治舞台,正式的成为士大夫中的一员,也以自己治理梁山的成绩,获得了部分人的认可,也标志着,他算是真正的在这个圈子中站住了脚跟。从此以后,只要他不犯原则性的大错误,不说青步青云,直入中枢,至少进入朝堂的部堂首员,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当宋江自作主张的将安置流民的任务挑上之后,杨司锋的工作就只是配合他,给他配给一些人员和资源,再随着猪场和制药厂的全面展开,也标志着他的工业化迈出了第一步。

    这时候他开始考虑,他可以有时间攀爬一下科技树了。

    别以为他这两年都是歇着的,哪怕是在攻读四书五经的时候,他也在努力的凭自己的记忆,书写他初中或高中的数学、化学、历史等知识,甚至还包括一些地理的常识。

    可是,梁山的读书人太少,胡铨等人可能潜移默化的接受过他的理念,梁山学堂里的孩子们又还太小,连基础的文化知识都没掌握,也不适合他现在就给人家灌输这些思想。

    然而,当杨司锋入主扬州之后,当手下的各个知县们都将各自的责任挑起来,杨司锋也觉得,他可以开始自己的计划了。

    尽管杨司锋在梁山的所作所为,似乎是撇开了那些豪门大户们,没有豪绅们的制擎作用,他的战果似乎也不错,至少让梁山人们吃饱了,而且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然而,他比谁都更清楚的知道,光靠齐东的娱乐产业,或者梁山的粮食产出,是不可能让宋朝强大起来的。最多,当他们更富饶更富足了之后,让北方的蛮子们对他们更觑视而己。

    这也是虽然梁山是他的发迹之地,他却不能在梁山开始自己的攀爬之旅的主要原因了。

    尽管他非常的不喜欢那些大地主、地方豪强、或者士绅们,或是因为自己曾经身为屌丝的身份,也或是那些人根本就没有做什么好事情。

    可现在,他是扬州的父母官了,不管他有多不顾吃相,他也不能把那些人的钱财全部撸到自己的口袋里来,把人家的家人全部都象牛大壮一家那样撸去做一介普通的农夫。就算他真的有这么疯狂了,将扬州的中产阶级一撸而空,让大家真正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来奔跑。

    可是,没有疑问的,就算那群可能真的人品不怎么好的家伙真的老实的听从了他的安排,这样只会让扬州的发展变得更慢,而且不要多久,只要他不是故意压制那些人的发展的话,只要十几二十年,那些地主豪绅们照样会成为社会中出类拔萃的一分子现来。

    虽然,无庸置疑的,在他们发家的过程中,一定会有许多摆不上台面的动作,然而,他们之所以成为有钱人,而别的人之所以是穷人,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一点我是认同的,其实我爷爷那时候家境也不错的,家里也有几十亩的田地,虽然不至于大富大贵,然而一家子吃饱饭是没有问题的。“香香用自己的经历为杨司锋的话做了佐证。

    无奈何香香的爹爱上了赌钱,把家产输光了之后,还先把香香母女俩给卖掉了,香香现在还不知道她娘被卖到哪里了呢。至于她爹?据说某次是喝酒之后醉倒街头,还是官府收殓的,香香后来就只看到了一个小土堆了。

    “我也曾经是穷人,我从来就不认为贫穷就是我们的原罪。可是,我们真的不得不承认,有的人他们富有,真的不只是他们更无耻,更会掠夺我们。而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只是头脑比别人聪明灵活,他们还有自己的家风和家传,他们聪明之余,还比别人更加勤奋,若是他们不发达起来,那就真的没有天理了。”杨司锋总结性的说道。

    当然,除此之外,那些地方士绅们不只拥有宋朝最广大的读书人,还是掌控拥有各种优异的技术的匠人的老板们,他们手中更有各种各样的资源,所以,就算杨司锋再不喜欢他们,他想要在扬州发展工业化,就不可能绕开这些人。

    (未完待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