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37章 宣和五年那些事

作者:本色农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历史上的靖康年并没有出现。

    可是,和靖康之耻一样的耻辱,却没有例外的发生了。

    这年是宣和五年。

    宣和,大概也表明了赵佶的心意,希望真的天下太平,与世无争。老百姓们继续过着自己虽不富足,却也能凑合着的日子。

    士大夫们继续他们的醉生梦死。

    而赵佶,也能继续自己踢球遛鸟,心血来潮的时候,也跑到宣德楼上,看一看天下太平的景象,幻想着世人如何歌颂他的功德:接连消灭西夏和辽国的功勋,一定能让他彪炳千秋的。

    可是,历史根本没有他想好的剧本去上演啊。

    功勋没有出现,他却遭受了如此的奇耻大辱。不只是他个人和家族的奇耻大辱,更是近万万大宋军民全体的奇耻大辱。

    岳飞率部已经抵达了燕京城外。

    果然如种彦崇猜测的那样,金国的军队正全面向燕京收缩,对于其它各路宋军的追击和骚扰,他们也并不以为意,总之,他们的所有精力,都在保护从汴京直到燕京的这一条通道,对于其它的事情,他们完全不以为意。

    这太符合他们强盗的本性了。

    跑到大宋的境域内,他们已经抢够了,现在,他们一门心思想的,便是保住他们抢掠的胜利果实,尽快的跑回他们自己的老家去。

    至于他们当初约定好的,宋金两国一起灭了辽国之后,再瓜分辽国的协定,嘿嘿,有那么回事么?人家女真人这时候还没有这么回事呢,谁记得有什么协定

    可是,在宋朝所有的君臣们心中,他们是有这么一份协定的,所以,他们以为,金国只是想要来点钱财,大不了给他们点钱财,把他们哄跑了就是。

    哪怕未来的中兴名臣,此时张叔夜的助手赵鼎,都会有这种想法,试想想,其它的文武大臣们会怎么想了。

    根据宋金当初订同的协定,双方合作灭掉了辽国之后,辽国将原来应该向辽国缴纳的岁币转交给金国,而金国则将辽国在五代时期占领的燕蓟及长城以南地区归还给宋朝,双方以长城为界。

    可是,双方灭掉了辽国之后,金国却立即翻脸不认人了,宋使两次索要燕京都无果。

    可是,收回燕京,乃是宋国君臣上下的执念,为了能形式上收回燕京,他们再次提高筹码,承诺每年增加一百万缗铜钱作为代税钱,又遣返了叛逃入宋的李处等辽国旧臣,还答应借粮十万斛等条件,总算名义上让燕京归入了大宋的版图。

    可只是名义上而己,因为宋朝派往燕京的执政官员,宋国朝廷的政令他未必能接受多少,但金国的要求,他却得无条件的执行。

    所以,张觉逃到燕京的时候,他因为担心友邦惊诧,不假思索的便将人家父子二人的头颅送给了金国。可是,虽然他以为金国应该能满意了,可是,金国收下了张觉父子的人头之后,继续挥兵南下,王安中估计连抵抗都没有进行过,就让金兵兵临汴京城城下了。

    所以,站在后人的角度上来看,辽国虽然给宋朝添了不少的麻烦,但是,纵观整个历史的话,契丹人的辽国,对华夏民族的伤害却是最小的。

    而且,虽然澶渊之盟算是宋国小小的耻辱,但是再往后看的话,宋朝只是牺牲了小小的钱财利益,面子上有一些损失,但辽国确实是在履行自己的约定,没有在攻打宋国了。

    而且,他们有意无意的还在向宋国学习,可以说,现在的辽国已经越来越汉化了,而且是辽国的前三排,他们越来越向往宋国的生活,甚至可以说,只要一切按这样的步伐发展下去,根本不需要武力的统一,辽国和宋国,会逐渐的融合成一体的,那时候,大家的文化、生活方式、还有货币什么的,都高度一致了,那时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需要打什么仗啊。

    更何况,辽国的贵族们,因为享受过了这种富足的生活了,他们本身是对宋国生活最为向往和承认的,所以,更加不想破坏了这种安定团结的局面了。

    所以,辽国是更不想破坏了当初宋辽两国的稳定关系的。当时也不知道宋国的君臣们哪根脑筋断了,居然和金国相约,一起把辽国给灭了。

    事实已经证明了啊,这真的是开门揖盗,前门赶走了虎,后门又迎进了狼,杨司锋当初和他们反复的强调的,女真人是属狼的啊,也不知道这个时候,他们明白了没有。

    直到金兵兵临城下,他们应该都没有明白过来的。

    除了极少数强硬派之外,大部分宋国的文武大臣们,还是抱着和谈的幻想的。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金国这次的胃口会是如此的大。

    直到完颜宗翰发兵开始攻打汴京城,大宋君臣们才如梦初醒,赵佶还任命了李纲为东京防御使。

    可是,此时已经为时已晚,尽管李纲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仍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东京城很快沦陷下来。

    大宋朝的君臣们,除了李纲在士兵的保护下,逃到了城外之外,几乎整个大宋的朝堂,都被金兵划入囊中。

    这个时候,金人开始谈判了,他们一开口就是要求五百万两黄金以及五千万银币以作为战争赔偿。

    宋朝虽然有钱,可那钱也不是风刮来的,这可得宋朝许多年的税赋、文武大臣们不吃不喝才能凑够这么多钱的。

    于是,金兵提出了以宋朝宗室抵钱的办法,帝女多少银两,宗室又抵多少银钱,妃嫔甚至宗室的夫人们,也依据品秩的不同,可以抵扣一定的银钱。

    于是,熟悉的一幕发生了,自赵佶以下,整个太宗的后裔,全部落入了金兵的囊中。

    除此以外,他们还将宋朝的国库,还有赵佶的小金库一卷而空。

    于是,赵佶也要哭瞎了,因为就算他自己,也是一直在往小金库中存钱,而舍不得花费的。这回好了,金兵全部给他撸跑了。

    还是没有惊喜。

    岳飞派人传回来的消息,几乎整个宋朝宗室都在金兵的掳掠范围之内,就是说,杨司锋担心的赵巧云等人,也一定在掳往北方的耻辱道路上了。

    杨司锋几乎心如死灰了,好几次都有种亲自奔往燕京,参与到解救赵巧云的队伍当中。

    可是,好几次他却被身边的人劝阻了。因为就目前看来,他仍然是唯一的反金力量,他必须以大局为重。

    又过了几天,他又得到了新的援兵,密州知州,范仲淹的孙子范子轩,亲自带着密州的钱粮物质,还有密州百姓的期盼和心意,赶到了河口大营。

    “杨纨绔,哦,老夫错了,你现在的表现,早就不是纨绔了。现在官家生死未明,我大宋就需要你这种勇于担当的好男儿了,你不要有什么名不正则言不顺的想法了。只要咱们不放弃,办法总是会有的。虽然政和五年已经结了,可咱大宋还不能玩,太祖太宗的血脉一定还有人在人世,所以,杨小子,这时候,是该你们这群年轻人一展所长的时候了。”

    (未完待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