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99章 赵大傻登基为帝

作者:本色农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这可是你们老赵家的事情,你们身为老赵家的子孙,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的。一个个都只想当甩手掌柜,当我们是什么?我可是个外人,不是你们老赵家的人。你们要是再这样推来挡去的,那我干脆带着云儿跑海外去了,让你们谦让去。”杨司锋忍不住生气地说道。

    众人瞧着杨司锋那一板正经的样子,真以为杨司锋是说真的。

    尤其是赵楷,他是见过杨司锋草绘的那副全球地图的。若是杨司锋真的不管他们兄弟几个了,自己跑到海外去了,那他还真的不知道能指望谁了。

    当然,张叔夜和宗泽等人肯定是值得依托的,可这两位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还不知道能活多久呢。若是这两位挺不住了的话,难道他们还只能又把蔡攸蔡鞗那些恶心的家伙叫到朝中来听用?

    那和他们的爹当政的时候又有什么分别?

    “若是在别的时候,这个皇位一定有许多人抢着坐的。可是,这会这个皇位,只怕就是用来背锅的。好吧,我是大哥,你们两个不愿意,那就只好是我了。”赵桓一脸苦笑着说,“可是三弟五弟,如今也就咱兄弟三人了,你们两个可不能当甩手掌柜,你们可得帮我。”

    “可是,我们可是宗室呢,按照祖训,宗室不得干政的。”赵枢立即插话道。

    “都快要亡国了,还讲啥劳什子的祖训,一边去。肃王这里还另说,可是燕王,你可是妥妥的士大夫中的一员。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锅可有你的一份的,你可不能甩锅。”张叔夜当即霸气地说道。

    可不是么,赵楷当初为了拥有这个护身符,那可是真的通过了科举,成为了士大夫中的一员的。

    “好吧,既如此,那我也没有什么好矫情的了,”赵楷也是摇摇头道,“我知道,我要是脱逃的话,咱妹夫可是更有理由甩锅不干了的。可是大哥,有件事情,我还是要告诉你。按照咱妹夫的提法,以后咱大宋的皇子皇孙们,可是要以天子守国门作为信念了。所以,这里以后将作为咱大宋的都城,你可要有心理准备了。”

    “可是,金兵就在咱眼皮子底下,这样真的好么?”赵桓一听,立即吃惊地说道。

    “没什么好不好的,咱们以前把都城都建到黄河那边去了,金国就放过了我们了么?”杨司锋撇撇嘴,“那啥说,古人都说过的话,真的勇士,敢于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我们一再的在金人面退让,可并不能换来他们的认可。与其一再委曲求全,倒不如迎面直上,大家都是两个胳膊扛着一个脑袋,谁怕谁来着。”

    “对,这话听着长气,话说我在入关后不久,听说有我大宋的禁军在巡逻,我还不敢相信的,这么说,这是真的了?”赵桓喜形于色地说道。

    “长城不是我大宋的边防,黑河以北才是,你们不知道东北的土地有多肥沃,诸位舅哥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可是,如果你们都不努力的话,那我就只好摞挑子了。虽然我娶了你们家的公主,可不代表我要把命卖给你们。”杨司锋一板正经地说。

    听了这话,张叔夜满意的点了点头。

    虽然他也和李清照一样的认为,杨司锋确实有些不学无术的味道。可他也不得不认为,杨司锋经常的脑洞大开,他的那些奇思妙想,或真的能让大宋变得不一样一些。

    几位大佬们经过短暂的碰头商议之后,基本确定了大体的方向,剩下的细节问题,就该交给那些各部官员们去操持了。

    虽然杨司锋觉得,大宋这个时候是不需要礼部的,可是,涉及到新君登位的大事,没有礼部主持可是不行的,那些繁文缛节,不是操作过的,哪怕是张叔夜也不是很清楚。

    于是,由杨司锋提议,并经张叔夜首肯,急调范仲淹的孙子范子轩即刻由密州知州任上进京,暂时以礼部侍郎身份,主持礼部事宜。

    虽然大家不知道范子轩到底是啥德性,可是就只看他是范仲淹的孙子,就觉得凭添了几份信任感。

    而范子轩虽然比张叔夜还大了几岁,可一接到调令之后,甚至连船都没有坐,当即就骑了快马,只用了两天就赶到了京城来了。

    不过,毕竟快六十岁的人了,等了地方之后,老命也快点去掉了半条,可把杨司锋吓得不轻,把那报讯的士兵都骂了个半死。

    可就算老范马不停蹄的赶到了京城,还是没忘记了派人去通知一声身在齐东的洵德帝姬,当得知自己还有一个妹妹尚且自由的时候,赵桓自然免不了又是一番唏嘘。

    燕山府只是辽国曾经的陪都而己,所以这里的行宫,甚至连汴京的皇宫的一半都不到,确实有些寒酸了点。

    可是,对赵氏三兄弟来说,如今就只有赵枢有个唯一的侧妃蒲察木清,所以,就他们三个人住着,也显得空旷了点。

    而且,赵楷似乎是早有先见之明似的,他早先也只住了个侧殿,主殿还空着呢,所以,现在赵桓一回来,便可以名正言顺的住进主殿了。

    私下里的时候,杨司锋甚至戏谑地和赵桓说:“要是你没有咱爹的那个好身体的话,就不要那么多的妃子了吧。当然,我也不说男人好色就不应该了,你若是真的喜新厌旧,等到人家三十岁以后,若是再没有产下一男半女,再把人家放归民间,再撸一批年轻漂亮的进宫也行啊,纳了那么多年轻的女子在宫里,你又用不上,这不是白白耽误了人家的青春了么?”

    若说华国的皇家或有种种不堪的地方,然而这一点却是最显得他们贪婪和自私的一点,虽然说大家都认可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说法,可是,也不是全天下的美女都是你的啊,也不看看你受不受得了?

    所以,就算再贤明的君主,他们的后宫都动辙有几百上千的宫妃们,有的美女们怀抱着梦想入了宫之后,甚至平生都再没有见过男人——除了不是男人的太监之外。所以,才会有‘入时十六今六十的悲哀。’

    而象赵佶这样爱好美色的皇帝,其后宫还不算过份的,有更过份的,更是收纳了几万个美女入宫,这真的不只是暴殄天物了,这是赤果果的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可耻行为啊。

    赵桓只讷讷地笑笑,不好说什么。

    当然了,子不言父过,就算他真的有想法,也是不敢说出来的。

    范子轩虽然年纪不小了,如今听说大宋又有皇帝了,就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又焕发起了无穷的活力。

    这不,虽然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虽然是新君登位,可他仍是进行了周密的准备。

    在赵桓回到了燕山的第十天,按术师所计算,此日乃是大好的黄道吉日。就连老天爷也给脸,阴雨多日之后,这天早上,太阳也露出了脸儿。

    赵桓身着明黄色的龙袍,身后是两位弟弟一左一右相随,几个一脸凛然之色,先带领全臣向上天祷告一番,再面南祷告了赵家的列祖列宗,之后,再面北叩拜了身处上京的赵佶。

    礼毕之后,范子轩拖着长长的嗓音唱道:“皇天厚土在上,大宋子孙赵桓在此祷告天地,正式登基为帝,年号是为靖康。”

    (未完待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