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12章 金银本位是良心

作者:本色农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杨司锋曾经以为,咱们大宋朝虽然缺铜,可为什么不用银作为支付手段呢。虽然银矿也不多,可好歹更值钱一些,所需要的银矿也更少了啊。

    可来到了这个时代之后,他才发现,事情根本不象他想的那样。

    在宋朝,因为银子的稀少,一两银子可是值一千多个铜钱,所以,对于普通的老百姓们来说,就算给他们一两银子,他们也是很不方便花销出去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官府为了自己的使用方便,将大部分的银子都熔成了各式银锭,按这个时候的重量换算的话,杨司锋估摸了一下,就算最轻的银锭也有五两之多,就是说,一个银锭就有两百来克。

    试想想,若是在后世的话,若是老百姓们拿张面值五六千块钱的纸币去消费,就算你敢花,人家也不敢接啊。万是一假的话,岂不是亏大了?

    可别以为官府真的有那么好心,他们会担心老百姓们把银子弄丢了,所以帮助老百姓们把银子都给保管起来了。所以,因为这种原因,他们会下令说老百姓若是使用官银的话,还都是违法的。他们才不会这样替老百姓们考虑的。

    因为,不只官府们知道,百姓们也知道银钱更值钱,更加容易保值增值,还更加不太容易造假。

    可铜钱就不同了,因为铜钱的制造成本低,官府可以往铜里加更便宜的铁、锡,甚至还可以肆意的命名铜钱的价值。就比如,蔡京曾经炮制出来的当十钱,就好好的把百姓们的财富洗劫了一番。

    可若是老百姓们手中都拥有银钱作为保值手段的话,官府再想试图用滥发铜钱货币以洗劫民间财富的话,就没那么容易了。

    后世有一群砖家们喜欢鼓吹说,黄金就只是一件普通的贵重金属而己,根本不是什么价值符号,可若是他们说的那样,那为什么各国还拼命的储藏黄金以作为保值增值的手段?

    黄金,至少在人类社会里,已经被大家公认为人类财富和劳动成果的终级表现形式,而各国的纸币货币,虽然能正常流通,可都是和黄金等贵重金属所挂钩的,一旦失去黄金作为背书,再失去其本来的信用的话,那真的是废纸一张的,世界各国这样的例子,又不少见。

    而砖家们之所以鼓吹说黄金只是普通的贵重金属,无非是不想让百姓们保有了保值的手段,以为他们滥发各种当十钱、当百钱的货币来洗劫民间财富而大开方便之门而己。

    所以,但凡比较开明的社会里,都是保护老百姓拥有黄金的,甚至还制做了专门的金条以供百姓们购买。只有那些心存想法的社会里,老百姓们哪怕拥有黄金都是违法的。

    “你看看,我这样行不,”杨司锋把自己写出来的方案从抽屉里拿出来,递给了宗良。

    他只是个医科生啊,又不是学金融的,哪里知道建立一个完整的金融的体系,既能解决了国朝的钱荒,还能不让老百姓的财富受到侵害啊。

    所以,为了写这封东西,他可是真的熬了几个夜晚,掉了许多头发了。

    当然,针对这样的问题,就算以李清照的智商,也是爱莫能助了。所以,他在冥想苦想的时候,李清照只是安静的替他扇扇扇子,再倒倒茶水,倒也是一桩红袖添香的美事。

    试想想,让当朝女神替自己磨墨扇扇,这是何等有面子的事情。

    按照杨司锋的设想,大宋将会成为隶属于三司使的铸币司的部门。

    而大宋也将将所有的铸币权收归三司使,并立法严厉禁止任何官方或民间私自铸造货币。

    杨司锋才刚刚将自己的文稿递出去,宗良就迫不及待的一把夺了过去。

    这份文稿可是杨司锋亲自捉刀写的,可不要有什么简体字的好,万一让宗良发现了,这货肯定又会嘲笑自己没有文化了。

    在杨司锋的设计里,以后将由铸币司统一铸造20克重的银元,也即相当于现在的半两左右,这样也是方便大家携带。

    一个铜钱的重量,杨司锋掂量过,也就是5克左右的样子。

    “嗯,不错,看来,杨兄你肚子里还真的是有货的,”宗良似乎没有发现杨司锋文稿中的一些简体字,连连的点头道。

    可随即又露出有些疑惑的神色,问道:“按你的这个设定,一个银元相当于于100个铜钱,确实是简便了许多,也方便了百姓间的稍大面值的交易,至少我爷爷去户部领薪俸的时候,不要驾着牛车去了。”

    宗泽现在相当于是宰相的待遇,他的薪水,包括差遣、荣衔、薪炭补贴等,总收入将近后世的两百多万,换算成铜钱的话,300贯左右,那就是三四百斤了,再加上还有按职级发放的绫罗绸缎茶等实物,所以,宗良说要驾马车去领薪水,真的不是在吹牛的。

    但如果换算成银元的话,那么,以宗泽如今的薪水,就算把实物都换算成银元,300贯薪水再加上实物,最多500贯,换成银元的话,大宋一贯大约是770文钱,也就是三千多块钱,相当于月薪四五万了,也得有一百多斤,看来,不是个大力士的话,也得开马车去拉钱。

    可若是把银元造得更值钱一些的话,又不方便老百姓们使用了。宗泽这样的相爷级别的,自然一个月有一两百斤的银元收入,可对普通的百姓们来说,他们一个月的收入也就不到十个银元的样子,若是一个银元的价值更大的话,那要是掉了一两个的话,那真的是要命的家伙。

    看来,为了方便宗泽这样的高收入人群,还得发行更大价值的钱币才行。然而,现在他们这样的人群总归只是少数,杨司锋,杨司锋现在还是想着给老百姓们更大的方便才好。

    “可是,我怎么觉得,按你这价值去换算的话,银元只相当于同等价值的铜钱的九成呢,这样到底好不好?”宗良又露出沉思的表情来。

    当然,如果是纯银的话,20克的银元,也是比100个铜钱更值钱的。所以,杨司锋设定的银元里,还根据铜和银的市场价格,掺了一定的铜,大约六四分的样子。这样,一是方便铸造,二来颜色也比较鲜亮,还有一点就是,固定的比例,再使用十分标准的模子制造,它的重量当然是一样的。

    这也是为了方便百姓们辩别真假。银元的大小尺寸严格一致,而且银元的磨损也是有限的,所以,百姓们很容易的就能通过称量银元的重量,以鉴定出银元是不是假的。

    因为银铜的比例固定,它的密度也是固定的,掺用其它廉价的金属的话,它的重量肯定和正宗的银元不一样了,这样可谓一举多得。

    “不错,你还看出了这个差别来,不愧我推荐你来担当这个职务,”杨司锋满意的点了点头。

    “我这样做是有原因的,让银元的实际价值,比铜钱稍小一点,这是为了避免部分人利用这个价格差,把我们的银元重新炼为银了。如果银元的价值比银子还高,他们肯定会这么高的。”

    “可是,如果银元的面值价值大大的低于银子的价格,又会鼓励一些人去铤而走险,仿制钱币。我设定它九成的价值,刨去熔炼和铸造的成本之外,只有半成不到的差额,这么点蝇头小利,那些大小鲨鱼们应该不会看在眼里,不会对银元进行仿制吧。”

    “嗯,我算是明白了,不懂的我以后还会再问你了,”宗良点点头,随即满意的笑道,“这样一来,虽然多用了些银,可按你说的,有了石见的银矿之后,咱们可以节省八成以上的铜料了,这确实是可以解决国朝的钱荒问题。”

    “不只是如此,”杨司锋摇摇头,“我会向大官家提议,将以大宋律的形式,将宋银元的银、铜比例确立下来,这样的话,无论是哪个官府,就没那么容易洗劫老百姓的血汗钱了。我们现在还只能依托银元这么操作,按我的设想,我们未来要建立真正的金本位制度,用黄金来体现老百姓们的财富,这样子老百姓们的血汗就更加安全了。因为,唯有奉行这样的制度,才是真正的良心货币。”

    (未完待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