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39章 赵枢又为金人掳

作者:本色农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所以,杨司锋坚信这么一个理念:这个世界上,除了极少数的天才和极少数的蠢才之外,其它的人,他们的能力和智商,其实都是差不多的。

    之所以大家的成就会有着天壤之别,真的最主要的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也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

    所以,有一句外国名人所说的话就是: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机遇。

    于是,世人们坚信,只要他们也流上九十九分的汗水,他们就一定会邂逅那百分之一的机遇的。

    而结果却是,也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他们错失了后面那一句:然而,那百分之一的才是决定性的。

    所以,奉劝诸君们,如果你成功了,也不是你就比别人厉害了,你不过是机遇比别人好那么一丁点而己。可千万不要在别人面前趾高气扬,就以为你真的天下第一了。

    可若是我们不被幸运女神所亲睐,大家也不要自怨自艾,只要咱们付出了努力,结局如何,那真的不能由咱们自己决定,自己心安,自己问心无愧就好。根本就无须在别人面前自形惭秽。保持一颗平常心,说不定就会有否极泰来的一天呢。

    杨再兴确实是不堪成为一名合格的将军,甚至他连一个合格的武师都算不上,他不过是还记得祖宗上流传下来的几个招式而己,可是,以他在武艺方面的造化,他也就是个普通平凡人而己。

    他是自己进入了一种误区了,自然的会想到,我祖上的武功那么厉害,我的武功也应该不会太差才是,要不然,我岂不是对不起祖宗了?

    可是,他的武功不是那么差,据武松某次喝醉了之后说的,武松就算让他一只手,也能将他收拾干净的。所以,有的东西真的是要论天赋的,没有那个天赋,再如何努力也是白搭的。

    可是,杨再兴虽然没有武功方面的天赋,并不代表他就没有别的方面的天赋了。

    杨司锋给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其实,只是扔给了他几幅图纸而己,就让他立即沉迷其中,甚至连吃饭都忘记了的。

    当杨再兴针对图纸,以及新的外城提出了几个中肯的意见之后,杨司锋立即灵机一动,有了主意。

    “兴叔,以后这新城建设的总设计师,就交给你了,所以说嘛,你并不是你自己想的那般没用的,就算是胡铨那小子,我也不放心把这个工作交给他的。”

    “总设计师?”杨再兴当然没有听过这个名词,一脸不解地问道。

    “就是说,咱们的新京城,将要怎样建,将要建成什么样,哪里要修路,哪里要修桥,都要由你来设计了,他们都要按你的设计图来建设才行。”杨司锋解释道。

    随着杨司锋履任三司使,原隶属于户部的漕运,自然也划归了他的治下。

    可他怎么觉得,这似乎是张叔夜给自己故意挖的坑似的?

    如果他不执掌三司使的话,那么,扬州的官船,那是属于扬州的,他杨司锋家的海船,那是属于他杨司锋家的。

    可是,随着他这一上任,看起来官是当得大了,可是,原本归属于扬州的官船,还有他杨司锋自己家的船,都统一归入三司使下调拔了。

    虽然自己吃亏不少,宋江也肯定吃亏了,但是,他现在坐在这个位置上,又是国朝关键的时期,他总不能让自己这官当不下去啊,他又没有在海外有什么关系,到时候干不下去了,他还可以投奔海外去。

    所以,就算是为了赵巧云还有那正在受苦的赵佶,他也得豁出全部的身家去干啊。

    已经进入六月份了,正是夏粮征收的时候,如今,随着杨再兴上任新京的总监造总设计,总之,这里的摊子就归他管了,杨司锋也把胡铨给调了出来,让他总揽全国的漕运,务必把这个冬天所要的粮食都尽快的运到新京来。

    话说,大宋好不容易在辽民当中建立起了信用,可不能因为粮食运输不到但,又把自己的人品给败光了。因为,老百姓虽然弱小,并不代表他们就傻了,只要骗了他们一次,哪怕是无心的,以后想让老百姓们再度相信他们,也是很难的。

    至于那些一再欺骗老百姓的官府,除了因为他们手中有枪,老百姓们敢怒不敢言之外,还能说他们什么好呢。

    现在,在新京工地上替大宋打工的辽民,差不多有十万之多了,在燕山外城各个新建的作坊里打工的辽国,也已经有了数万之多。

    所以说,虽然现在辽民仍不认为他们是宋人,可是,若是宋国不在这里招收他们打工的话,他们是真的会哭瞎了。

    他们已经把以前的雇主给得罪了,某些地主们甚至危胁他们,不让他们再替大宋打工了,大宋的官兵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以保护大宋的工人为由,把那些地主豪绅们抓来了一些教育了一番,主要是关黑屋子,也没有怎么样打他们,他们算是老实起来了。

    话说,原来辽国的那些地主豪绅们,他们现在算是看出来了,辽国已经不可能蜀犬吠日来了,金国的吃相比宋国更加的难看,这里看来真的是得纳入大宋了。

    身为一地的地主或是富商,他们多数都是极聪明的一群人,自然知道如何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一面。

    所以,虽然还有些不太情愿,对于大宋朝廷适时的推出的改土归流的政策,已经有半数的州县选择了屈从。

    所以,虽然许多州县仍然如以前一样,是处于各地地主们的自治状态之中,可至少名义上,他们现在是属于大宋朝廷治下的国土了。

    接下来,就等着新的京城建设完工,等着大宋太学院正式开学,把他们的子弟们都吸收进入太学就读,慢慢地,慢慢的,杨司锋相信,不需要三代,这片土地就会和大宋其它地区一个样了。

    至于户部的日常工作,自然有江文杰去担当。虽然杨司锋对那些枯燥的数字头痛不己,可江文杰却对此甘之若饴。再次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和适合干的工作,不适合的活就不要强求了。

    所以,尽管张叔夜一再的告诉杨司锋说,作为未来的相爷,他一定要熟悉户部的基本流程,杨司锋想想还是算了,若是他真的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合格的大宋相爷的话,那他可就太亏待自己了。这样替大宋卖命一辈子,就算对各个部堂的工作都熟稔无比了,可这样下来,自己落下什么来了?难道就为了一个赵巧云?亏大了!

    杨司锋虽然已经举家搬入了新城,可是事实上,他家的府第还是一座没有完工的院子而己。除了他们住的房子已经基本上完工,除了有一堵围墙,其它许多的地方,还都是一片工地。

    所以,搬来了之后,就算是赵巧云都不得轻闲,甚至也梦想自己成为了设计师,这个地方应该修个水池,那个地方应该建个花坛什么的,每天里就为了这些事情,忙得个不亦乐乎。

    随着皇城内的各个部堂的公事房,以及官员们的府第次第完工,外城也进入了施工之中。

    新的京城,必将成为一座融合各族人民的国际化大城市,毕竟,无论是辽地的汉人,还是这里的奚族、契丹族,甚至还有刘小七所带领的波斯商人,都为这座城市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理应有资格在这个城市里拥有一席之地。

    杨司锋经过通盘考虑,决定采取让各族人民实现小范围聚居,大范围混居的方式修建外城的各个坊区。

    即,允许同一个族族的人聚居在同一个街区内,但他们附近的其它街区,则必须是其它的民族。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既保留了各个民族的风俗和习俗的相对独立性,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另一方面,又让大家很容易的实现各个不同的民族的融合。所以,杨司锋可以坚信,就算有其它民族的百姓们聚居在城内,但只要保留汉人的人口占据绝对性的多数,不需要多少时间,这里就将看不出不同民族之间到底还有什么差别了。

    所以,这些时间,杨司锋就在忙于这些布局的事情,也是忙得脚不沾地了。

    没想到,某一日,当他在工地上忙得焦头烂额之际,却收到了几近晴天霹雳的消息。

    “大人,不…不好了,肃王爷他…他被金兵掳走了。”某军头滚落下马,跪在杨司锋面前,面如土色地说道。

    (未完待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