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71章 万家灯火庆新年

作者:本色农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钟玲算是杨司锋唯一见过的丈母娘了。

    当然,金喜珊的娘亲也还在人世,只不过,在高丽的时候,杨司锋没能见到而己。就算见到了,那时候还没有祸害人家的女儿,当然做不得数。

    可他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才好不容易有个丈母娘了,受了人家这么大的恩情,还没有来得及尽孝呢,她就没有了,怎能不让人唏嘘。

    所以,杨司锋回到京北之后,第一件事情便是,让人找了个精致的青花瓷坛,将钟玲的骨灰装了进去。

    听说了这母女二人的故事,杨司锋的妻子们也不由唏嘘不己。

    钟思童还算幸运的了,就算她们是最后才相处的,可是她们几十年来一直相处着。可是,她们当中许多人,甚至连自己娘亲的面都没有见过。比如潘金莲这样的,她娘是谁都不知道,相比钟思童来,她们才觉得自己是最可怜的。

    将钟玲的骨灰安置好,这还是第一步,接下来,他们还要找到周侗的坟墓,将二人合葬,也算是功德圆满了。就不知道岳飞知不知道他师傅的坟地,这些,自然只能留待以后再办了。

    北国的冬天,真的是变化莫测。

    也只有杨司锋出事的这几天,天气稍微好了一点——也就是雪没有再下了,然后,北风也没有那么烈而己。

    等到杨司锋回来之后,雪下得更大了,而且,天气也变得更加冷了。

    这么寒冷的天气,莫说是在这个季节了,就算是在后世,牧民们的帐篷倒塌、牛羊成群的冻死,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然而,因为宋兵帮牧民们挖了许多的洞窑的缘故,许多牧民们现在都住到窑洞里去了,而且牛羊不是卖给了西门庆那些奸商了,剩下不多的也能关到窑洞里来。这个冬天里,帐篷倒塌和牛羊冻死的事情也不是没有,但相比往年,已经少了太多了。

    牧民们心里虽然不说,心里还是有数的。

    看来,还是做大宋的百姓好,至少有人告诉他们如何过冬,还帮他们一起过冬,交换物质的时候,也算买卖公道。

    而且,还有各式的作坊可以让他们去做工赚钱,相比那些只会向他们索取的辽国或金国的头人来说,宋朝的官府已经好得不能再好了。

    看来,他们被以前的辽国或金国的头人们骗得太惨了,大宋的官府们不但没有他们说得坏,甚至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好多了。

    因为,就算不多的因为倒塌帐篷,只能等死的牧民们,也在这个冬天里,等来了大宋禁兵的帮助——冬天里也没有办法开挖窑洞了,泥土冻得象冰块一般,根本也挖不动。但好歹有人帮他们把帐篷重新建立起来,而且还加固了。剩存的牛羊也被他们赶拢了。日子虽然还苦,毕竟受过灾了,可是,只要拉扯一把,他们还是能熬过去的。

    更让他们想象不到的是,大宋的官府还给他们送来了热乎乎的粥,虽然不是很浓,但在这寒冷的冬天里,却是让他们感到了贴身般的温暖,试问人生这样子,还有什么好求的。

    对于京北未来的发展,他趁着这段时间有空,仔细写了个草纲,还召集以吕好问为首的一众官员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些方略不趁着冬天里有空的时候商议好,真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再抱佛脚,以为佛祖就真的是没有脾气的?

    “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再结合朝廷对京北府未来的定义,本官提议,将京北建设成为大宋北方的重要通商口岸,并着力发展畜牧业和羊纺业,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当然,根据当地的资源,可以适当的发展一些生药的采集和和种植业。这只是本官的提议,大家有什么意见,可以集思广益,提出各自的看法了。只能是一个大概的方向,当然了,具体如何去做,咱们一定不要越界,要让老百姓自己去摸着石头过河,咱们就不要代替他们摸石头了。”杨司锋的开场白是这样说的。

    吕好问倒是早就见识过了杨司锋的风范了,其它的官员听了却是耳目一新。不过他们也奇怪,不是一直都是由上官来来告诉他们怎么说的么,真的可以提自己的意见。

    还是吕好问带头提出了几个问题,薛世平也提出了几个疑问,这才把大家的积极性带起来。

    当然了,杨司锋只负责点火,至于这把火点起来了之后,其它人如何发挥,那就不关他的事了。其它人才是这里的地方官员,他只是暂时来这里指导工作而己。他只能给方向,真不能告诉人家如何做的。

    而且,若不是因为大雪封山,他来到这里都两个多月了,这时候早应该回去了。

    眼看着自己成功的将众官员们的气氛带了起来,杨司锋偷便的给薛世平递了个眼神,然后,借故尿遁就开溜了。

    没有什么例外,虽然他们也有一些建设性的提议,然而大部分都是些没有一点作用的扯蛋,那就让吕好问和他们去扯蛋去吧,只要是他接受的主张,他就准备替这些蛋疼的主张背锅吧,这可不关杨司锋的事了。

    因为,眼看还有两天就是新年了,这时候,燕京也应该是万家灯火了吧,杨司锋答应了给这几个小妻子们一个不一样的新年,他还要赶快回家去准备呢。

    转眼间就是除夕了。

    这个新年里,哪怕是最穷困的人家,也收到了官府的衙役们送来的一两斤肉,十斤八斤的米面,这自然又让京北的百姓们大开了眼界。

    一直以来,只有衙役从他们家里拿东西的,什么时候官府也会给他们送东西了?

    不过,有了这些肉食和米面,他们总算可以凑合着过个年了。等到过了年后,家里再去作坊里打个零工,或者去应聘个建筑工人什么的,也能混个温饱不是。

    其实,这些肉食还是他们自己的,是西门庆从牧民们手中收购上来的。不过,这些米面,倒真的是商人们从南方运来的。

    总算过了一个有米有面还有肉的除夕夜,已经很多年没有这样了吧,吃罢饭后,又坐了一会,许多人家就打算上床睡觉了。

    当地守岁的习惯本就不浓烈,再说了,无论是灯油还是蜡烛都是很贵的,蜂窝煤如今也只有极少数官员们家中才有,这么冷的天气,还是被窝里,抱着自己的媳妇才暖和。当然,抱着别人的媳妇也会暖和,关键是别人答应才行。

    “瞧,那是什么?”黑夜里,某人的惊叫传得特别的远。

    “瞧着是官衙的方向,不是在放焰火么?”另一个人疑惑的问道。

    “快看了,放烟火了,”更多的人开始呼叫。

    京北已经许多年没有见过焰火了,一听说可以看到焰火,这时候他们都顾不上寒冷了,纷纷披衣起床,站到了各自的院子里。

    果然,官府的方向,天边果然亮起一些亮彩,一看就刚刚燃过的焰火了。

    大家还以为他们错过了焰火,垂头丧气的又要进屋之际,猛见官府的方向,再次传来了柱烟火,而且,烟火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有的已经冲到了天顶,有的才刚刚冒出来,隐约的还在天边形成了一个心形。

    随着这个心形渐渐散去,又有一个更大的心形出现在天边,然后再次散去,又有一个心形出现。

    直到一刻钟后,官府的方向才不再见到烟火升起。

    虽然烟火已经停止一刻钟以上了,可许多人仍意犹未尽的呆在自己的院子里,甚至,有的脑洞大的人还会展开联想:“这么大的心形,这是官府在告诉我们这些小百姓们,现在的官府是真心为我们好了么?”

    “可不是他们想的那样,我只是想这样告诉你们,我爱你们,我爱你们每一个。”在杨司锋所在的院子里,杨司锋认真的对一众妻小们说。

    (未完待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