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82章 吕好问奉旨入京

作者:本色农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御史中丞负责领导众御史,监察以及纠核百官的责任。

    可是,这个官职虽然历朝历代都有,可是,却很难说真正有让大家都满意的官员出来。

    魏征算做得够好了,李世民也不得不忍受他。可是,他死后的结局也说明,这真的不是一个好做的官员。

    坐在这个位置上,如果存心想做好的话,就难免会和其它的官员们发生冲突,可他们的薪俸还得靠户部发给啊,所以,他们也不敢把人得罪得太深。

    又且,因为其职责,为了不得罪人,还经常成为了他们排除异己、拉帮结派,合伙蒙骗皇帝的工具,这样的御史,历史上也不少见。因为,就算有和其它官员们意见不合的御史大夫们,也早就被其它官员们给整死了。

    所以,若非真正有勇气的御史,他们还真的不敢太为较真的。

    所以,为了不得罪同僚,可也不能显得自己在尸位素餐,没有白拿朝廷的薪水,他们就会抓着那些不重要的细节问题进行攀咬,还拥有了风闻奏事的权力,反正就算说错了,他们也不承担责任。

    而且,就算他们真说对了,点到了某些官员的不足也没有关系,反正也不是伤筋动骨的大问题,改正了错误,仍然是大宋的好官员嘛。

    所以,赵鼎如今的纠结,也不只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以前的御史中丞都有和他一样的问题。

    “所以我就在想,咱们能不能不要风闻奏事了,可以脚踏实地的去监察一些百官员的行为,如果可以的话,还可以从百姓们那里收集证据,以用来监察官员,我还建议,咱们可以设立举报箱,让民间的百姓们对那不法的行为进行举报,也能给你们提供一些有用的线索。”杨司锋小心翼翼地说道。

    “不行,这样不可以,这样会让大宋真的完蛋的,”张叔夜立即制止道。

    杨司锋一脸不解的望着张老师。

    “虽然这样能获得一些线索,但是,若是朝廷鼓励告密的话,会让夫妻反目、父子失信、好友绝交,到时候,大家都会发现,这个世界上谁都不值得信任,咱们一直坚持的礼、智、仁、义信,就会真的全部崩溃的,那时候,可不只是我大宋亡国,说不定还会亡天下的。”张叔夜疾言令色地说道。

    张叔夜这么一说,杨司锋立即明白过来了。

    他又不是没有见过这一幕的,经过这些事情的洗礼之后,国人把自己的传统都丢光了,后来想要找回来,都没有人再信他们的鬼话了么。

    国人用数千年建立起来的信念之柱,一旦被他们合力推倒,又岂是几十年就能重新树立起来的?看来,若是没有人替那些事情还上债,看来还真的再难回到过去,那些才是我们华夏的精髓和根基啊。

    “老师说得对,这样确实有些不好,但如果不由百姓们提供线索的话,光靠几十个御史大夫,是没有办法监督那么多官员的,所以,学生的意见,可以作为他们去监察官员的线索,但不能作为证据,不知这样行不行。而且,对于故意抹黑或诋毁的,也要进行追究,你们看如何?”杨司锋接着说。

    “这个也难,如果人家本来说的就是事实,可是,有的官员非要以人家诬告反咬一口,人家以后还有谁敢来告状呢,是吧,这个事情,还是很难操作,不过,赵大人可以试试,在小范围内试行,这样也算是给你自己多一个考虑的方向。”张叔夜算是给这事做了基本的定性。总之,可以从群众中来,可群众并不一定都是眼睛雪亮的,很多的时候,他们是盲从或是被蒙蔽的,但完全脱离他们也不行,这就看赵鼎的智慧和能力,以及他的责任心了。

    “我还想到,咱们大宋不是有许多的闲官么,”杨司锋突然灵机一动道,“他们拿着朝廷的俸禄,可不能让他们不能每天里只报纸喝茶了,也要给他们安排点活儿,我觉得,可以让赵大人把他们组织起来,让他们学习朝廷的指示精神,然后将朝廷的工作方向和目标向百姓宣讲,同时,还让他们采集一些民间的消息和事件,就当他们是御史台的耳目了。只是让他们过一段时间交一个报告上来,报告写得好的,可以给他们表扬,或者实授官职,不交报告或是应付了事的,可以减少他们的薪俸,也算是让这帮人也能为国朝做一些贡献了。”

    “这个主意好,我可以让每个御史负责带一部分人下乡调查,就当是对他们的考察了,除非他们不想实授官职,只想坐吃等死了,要不然,他们还真的得老实的做事。”不等张叔夜说话,赵鼎立即表态道。

    “我还想到,你们不只要纠察百官的仪容着装啊,比如百官的考勤制度,你们也可以抓一抓啊,比如那些翘班的,迟到早退去逛窑子的,你们都可以记录在案,作为考劾他们的依据啊。”杨司锋又得意地说道。

    却不想,听到他这话,赵鼎又是表情难看起来。

    “你还好意思说这个,要说违反这些规矩的,最不象话的就是你了,要是抓到你了,你让赵鼎的人记你好呢,还是不记你的好?”张叔夜瞪他一眼道。

    杨司锋讪讪地不敢说话了。虽然他还没怎么拿过大宋的俸禄,可是,被人家当面指出自己翘班的事情出来,还是很不光彩的啊。

    “唉,咱们大宋受了不少波折,如今也算是蒸蒸日上,老夫也欣尉了,就算现在死了,也算是没有遗憾了,可是,老夫还是有点不心甘啊,”宗泽突然老气横秋地说道。

    “老大人可千万不要这样说,你老老当益壮,朝廷还需要你呢。”赵楷吓了一跳,赶快说道。

    “身体不行了,真老了,”宗泽叹了口气说,“老夫再坚持几个月吧,李纲也慢慢上手了,半年后老夫就不来了,也让老夫留点时间颐养天年吧,等老夫退了,把兵部的张浚调上来,也能顶上的。”

    赵楷赵枢两兄弟露出羞愧的表情来,让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还为大宋呕心沥血,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人家算是把身后事都安排好了,这样的大臣,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呢。

    至于杨司锋推荐的岳飞,他当然有那个能力,可是,他毕竟还是太年轻了,他还三十岁不到呢,再等两届,岳飞四十上下的时候,那时候他也可以入阁了。

    “你还能颐养天年,老夫怕是真的不行了,”范子轩连咳了数声道,“老夫这身体,还不知道能熬完今年这个年呢。”

    “老爷子,你可不能这样想,是我的错,散会后我就让安道全去给你看看去,你可要保养好身体,咱们大宋还离不开你的。”看到这位品性高洁的老人,杨司锋少有的动容地说道。

    “不管那么多了,老爷子确实不应该继续操劳了,你也好好的颐养一下天年吧,大宋已经对不起你了,不能继续对不起你,”张叔夜咬了咬牙道,“虽然急了点,还是把吕好问调回京里来吧。”

    北国的京北,虽然已经进入了阳春三月,也只是大雪消融了而己,天地仍然没有解冻。

    不过,吕好问一家子有个蜂窝煤炉子围着,倒也不觉得太冷。

    不只他家,京北的官员们都收到了杨司锋托商队送来的蜂窝煤炉子。要不然,真以为杨司锋的小夫人们白收了他们家夫人的礼物了啊,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对杨司锋的好感大增,和杨家的关系,自然也增近了一步,可不是某些人邪恶的想到的那啥。他们又没有因此就徇私枉法了,也没有因此就获得私利了,同僚之间互通有无,这是咱们的传统啊,有什么不可以的了。

    吕好问围着火炉子,眼睛微闭,差点就睡着了。

    “大人,大人,”差人的呼唤声将他唤醒过来。

    “什么事情,”吕好问努力的打起精神,站起身来。

    “京中来人了,还是钦使,小的猜测,大人估计要入京了。”差人眉开眼笑地说道。

    “入京,终于要入京了啊,老夫已经多久没有入京了啊,真的能入京了么。”吕好问感概地说道。

    (未完待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