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97章 史上不坑人相爷

作者:本色农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有人会说,杨司锋这样,也太无耻了点。

    就他这么点功夫,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他凭啥就能剿灭刘豫,平定天下了。

    凭他自己当然不能,可是他有那么多的好兄弟,还有些先进的武器,当然了,真上了战场,他是一定不会上前线的,有好兄弟们在前面冲锋陷阵,他只需要替他们把阵押好就行了。

    再说了,就算贴身保护的,他还有几个会武功的好媳妇呢,他有什么好害怕的。

    大政方针已定,剩下的自然就交给杨司锋自己去调兵谴将了。

    反正赵楷都说了,一应人力物力任由杨司锋调派,他们还能怎么着。

    至于赵枢,他现在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目前,能引起他兴趣的,除了那木清儿和宗家姑娘的斗嘴之外,可能就只有足球了。

    这家伙居然还想在燕京也把足球联赛搞起来。

    这倒是个好主意,可是,这里的足球基础这么薄弱,又不象汴京那里拥有庞大的城市群和城市人口,能承托起他的足球大梦么?

    不过,赵枢有句话说得有道理,燕京现在虽然人口不多,但只需要大家一直努力的发展,周边的那些小镇或军寨,不要多久,就能成为一个个卫星城市的。

    而且,现在城市还没有形成,还有大量的土地,至少,在燕京附近修建球场的话,就没有那么多的阻力了。就算这里的地不是辽国的了,可它也不是大宋官府的,许多地可都是有地契,是属于当地的老百姓的,他们又不能强行把人家赶走,哪怕是汴京的皇宫,也不能让周边的老百姓搬走,为了修建一个球场,赵枢就更加没道理把老百姓搬走了。

    这里说一句题句话,身为大宋朝的皇帝,赵桓在某一个方面,可能比他的祖宗们都幸福一些。

    因为,他终于不要生活在汴京那么狭小的宫殿里了。

    燕京新城虽然仍在建当中,他家也只是在城的东北角占了一个大院子。可是,在皇城的外面,还有大片的空地,只要他老赵家有钱,他可以把他的宫城想建多大建多大,他想养多少宫妃,就可以养多少宫妃。

    反正,只要他不给大宋添乱,以大宋的财力,他能娶多少个妃子,大宋都是供养得起的。大家担心的只是,他有没有他爹的好身体。

    这里要说两句题外话:

    一是,据朴泰汇报的消息,他们从赵佶的寝宫里听到了婴儿的啼哭声。就是说,哪怕身在囹圄之中,赵佶也没有歇着,还是在不遗余力的造人之中。

    其二是,老赵家已经打算彻底的迁都燕京了,所以,对于汴京原来的宫室,他们已经派人将能搬动的物什都搬到燕京来,对于那些搬不动的宫殿,除留作几个主殿,以作为将来祭祀祖宗之用外,其它的宫殿,他们打算发卖给民间。

    反正杨司锋说了,户部每年能拔给皇室的钱就那么多,赵桓想要扩建自己的宫殿,就得他们自己想办法,赵桓为了能住得舒爽点,居然动了变卖宫殿的念头,自古至今,也是没有谁了。

    尽管对别人来说,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但对杨司锋来说,赵桓的这个想法却是开天辟地、承前启后的一个伟大的想法。

    只有让皇帝区分了他的和朝廷的财产的区别性,让他明白,皇室的归皇室,臣民的归臣民,这个国家才有希望。

    不要以为所有大宋的财产就是他们家的,他们就可以拿来花天酒地,或者拿来援助他们的国际兄弟,支持他们的带坑事业,然而根本不顾老百姓的死活。

    大宋如果真的强大,别人自然会尊重大宋,根本不需要大宋对别人许以好处。

    用好处,关键还是大宋子民的血汗来获取别人的尊重的做法,这种尊重也不是真正的尊重。

    这就好象孩子们游戏当中的那个棒棒糖,你给他几个棒棒糖了,他今天叫你一声大哥,听从你的安排,改天别人给他们许以更好的好处,他们改头就会叫别人大哥了,还不带一点留恋了。

    所以,杨司锋反复的和赵家三兄弟说了,他们可以大手大脚的花钱,却只能花他们自己的钱,再说了,户部给他们的钱已经不少了,足够一千户上等人家的开销了,他们要是还不够的话,也就太无耻了。更何况拿民脂民膏去取悦友邦兄弟。

    杨司锋可是说了,若是赵家子孙这么做了,他立即摞挑子不干了,他这么辛苦的替老赵家打工,还自带饭盒,连工钱都没有结算,可不是这样让他们败家的。不过,支援高丽的钱财物不算,这算是战略投资,若是没有高丽国以他们的子民的人命去填,牢牢的牵制住了女真人的势头,他们能有现在的好日子过?

    至于汴京城里的宫室,虽然也是百姓们的血汗建成的,然而现在还真的是赵家的私产,他要变卖,别人还真的不好说什么。可是,这个时代,又有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来买皇宫么,有心人一定会问,你想买下皇宫,你莫不是想要当皇帝?

    这可是大逆不道理的事情,没有人敢这么做的。

    所以,后来还是杨司锋来圆这个场,以户部和礼部的名义,拔付钱财,把几处宫殿买了下来,部分改作博物馆,以后,但凡是普通的老百姓,也能花点钱进去参观一番,看看皇帝和妃子们是怎么生活的。

    另外,大部分的地方,杨司锋打算将之命名为清华完、xx园什么的,未来作为中原地区的教育中心。因为,就算燕京未来是首都了,汴京地区仍然是大宋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在那里兴办基础教育,才更加切实可行。

    本来李清照早就要去着手做这事了,这事是她自己主持的,当然得她自己去推行。只是,她现在才刚刚出了月子,又刚刚领略了杨司锋的厉害,正是越留越恋的时候,所以一直拖着没有动身。

    闲话少说,回归正题。

    既然赵楷已经定下了基调,基本的内阁成员,只有配合的份了。

    宗泽虽然已经退了,李纲也对杨司锋不太喜欢,但是,事关军国大事,李纲可不会意气用事。

    张浚更加不用说,杨司锋在梁山给他打下那么好的基础,周边的几个县也是他的好兄弟建设完成的,他算是躺着纳下了济宁的正治环境,他也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入阁,完全就是拜杨司锋所赐,所以,他更加不会为难杨司锋了。

    至于户部,那就是杨司锋自己家的后院,户部主事就是杨司锋自己提上去的江文杰,所以,更加会全力配合了。

    正当杨司锋头痛,该调哪些军将随自己出征的时候,不想关胜风尘仆仆的来找自己了。

    他记得,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见过关胜了,若是他所料不差的话,关胜此刻才刚刚从高丽战场上下来,他就这么急迫的想要再上前线打仗?

    “俺可不是代表俺自己来的,俺是代表俺的兄弟们来请战的,听说大人要选兵出征,俺们的兄弟们说了,他们想跟大人去立功去。”关胜首先表明了来意。

    “哦,他们真的是这么想的?”杨司锋好奇的问道。

    对于将领来说,战场或是他们立功的所在,但对于小兵来说,鲜有小兵愿意主动的上场请战的,因为,打仗总是要死人的,而在战斗中,小兵们的伤亡却是最大的。大宋的小兵居然愿意主动请战了,难怪杨司锋会这么好奇。

    “是的,兄弟们说了,他们第一次打仗打得这么舒爽,不但不要饿着肚子上场,更不要穿着破衣上场,也不要扛着破武器就上战场了。更主要的,他们的家人都有妥当的安排,他们就算是死了,也不担心没有人管他们的家人。”

    “兄弟们来说了,大人可是大宋以史以来最靠谱,最不坑人的相爷了,跟着这样的相爷出征打仗,就算战死了,他们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所以,大人,求求你,答应兄弟们的请求吧。”关胜情真意切地说道。

    (未完待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