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78章 天机局

作者:漠北狂生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第678章 天机局

    如此一来许多事情就解释的清楚了。

    若思是一个人的字,在平时可能还查不到这个人的信息。

    可现在近乎是填空题的难度自然难不倒楚辞。

    明代有资格被圣旨点名的人里面叫若思的只有一个。

    明代四朝老臣,胡俨!

    胡俨,字若思,洪都人。通览天文、地理、律历、卜算等,尤对天文纬候学有较深造诣。

    洪武年间考中举人。明成祖朱棣成帝后,以翰林检讨直文渊阁,迁侍讲。

    永乐二年累拜国子监祭酒。重修《明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皆充总裁官。

    洪熙时进太子宾客,仍兼祭酒。

    就是这么一个历经明朝四代皇帝的老臣,居然是明朝最离奇皇帝建文帝的心腹,这让楚辞也心生惊异。

    他看过的任何一本书都不曾记载这段事情,对胡俨的评价也没有这么高。

    重新翻开建文帝起居注中的记载,楚辞总算在一些信息中发现端倪。

    建文四年,胡俨被人推荐给建文帝朱允炆,评价极高。

    “学足以达天人之际,智足以资帷幄之筹,必拔而用之,乃知臣言不妄”。

    胡俨因为这个推荐受到召见。

    却因为朱棣大军压境没有任何结果。

    此后朱棣听说胡俨的才能,下令让其进入钦天监,后再度拜入文渊阁当值。

    这段经历在《明史》中有明确记载。

    翻译过来就是:胡俨在内阁任事之时,但凡皇帝咨询顾问,都会从容思索考量,从来不会抢在别人前面、争着回答提问、以表现自己的才智,当时的人对他非常肯定。但是认为他的回答稍嫌笨拙。

    《永乐大典》的第一次编撰时间是永乐元年,当时初版《文献大成》并不能让朱棣满意。

    于是开始二次编撰。于永乐五年定稿, 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于永乐六年才抄写完毕。

    永乐七年,朱棣驾临帝都,胡俨随行。

    不管是从时间还是行事动机全都对的上,胡俨做这件事的可信度最高,也最不容易被人发现。

    身为文渊阁侍讲,胡俨能够轻易接触到《文献大成》和《永乐大典》,在这段过程中可以很轻松的抄写,甚至组织人抄写。

    对一般的人来说,找人抄书比较困难,可是作为文渊阁侍讲,胡俨面圣的机会极大,让一般的抄书人多抄一本也没有任何问题。

    这么说来只有一个问题。

    胡俨这么一个人为什么会成为建文帝的心腹?

    毕竟建文帝被朱棣大军围攻的时候才刚刚召见胡俨不久,可是一转头胡俨就作为金陵文臣代表恭迎朱棣。

    要知道建文元年胡俨还是一个知县,管辖范围不过一县大小,短短四年时间就能够成为文臣代表,这中间的事情没有人在任何地方记载本身就很离奇。

    更不用说胡俨还能成为朱棣的宠臣,一直到之后一位皇帝还能担任国子监祭酒。

    这份实力堪称明朝当官典范。

    没有其它任何资料,就算是楚辞也不可能还原出历史的真相,只能推测当年胡俨当官第一次被举荐去当桐城县知县的时候已经进入建文帝的眼睛。

    此后胡俨一直与建文帝有所联系。

    在建文帝预感到自己情形不妙的情况下,特意将胡俨提拔上来,作为自己在朝中的后备力量。

    之所以选择胡俨,大概也是因为建文帝深知此前的高级文官不可能因为他选择死守。

    能够跟他走的人走后,自己对这个地方就没有一点信息来源。

    建文帝虽然不如朱棣厉害,可也绝不是草包,自然想得到安插探子这个想法。

    从事实来看,还做得很好。

    不仅埋伏了探子还让探子一直混迹在明朝政治圈的高层。

    楚辞相信这样的探子绝对不止一个,胡俨能够为其抄写《永乐大典》,一定还有别人在从事着这些事情。

    “或许,找到这些探子的身份,就可以找到建文帝真正的地点!”

    楚辞重新看向行李箱里面的书籍,开始查探起其它的线索。

    毕竟目前学术界的一切依据都是以建文帝消失在海外为主要猜想,甚至连郑和下西洋也是为了探寻海外的建文帝的下落。

    可如果建文帝从始至终都在华国境内,那么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许多历史事件都会被重新改写。

    尤其是东南亚几个国家一直自诩建文帝后裔,想要将南海诸岛收回去,等到建文帝最终埋骨地发现后,这些猴子们只能跳脚了。

    可惜的是这个神秘人留下的资料中没有任何关于建文帝下落的东西,只有关于《永乐大典》下落的分析。

    “那么他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

    楚辞下意识陷入思索。

    一个人不可能无缘无故带着这么多东西来毛子国,这可是全部的身价。

    而且能够掌握到《永乐大典》线索的人绝对不会是一般的冒险者,至少也是赫赫有名的鉴宝家和考古学家。

    楚辞没有细想太多,将行李箱内整理出的照片发给宁柔,又把床上死猪一样睡觉的叶良辰揪醒来。

    “一天之内,我要这个人的全部资料。”

    接到楚辞的吩咐,叶良辰哪还敢休息,当即一通电话打回国内,整个叶家的情报组织全都动作起来。

    不到三小时还真给挖出来了这个人的信息。

    姚德显,明代黑衣宰相姚广孝第一百二十七代孙,是著名的鉴宝学者和历史学者,自从三年前出国参与项目研究,再无任何消息。

    “项目研究?”

    楚辞敏锐地发现问题。

    哪有官方信息记载只有项目研究的。

    如果是一般的项目,不会有这个说明。可达到绝密或者达到同等级别的项目根本就不予显示。

    楚辞眼神落在资料上意识到这可能就是姚德显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背后绝对还有别的东西。

    继续整理姚德显留下的其他物品,一个特殊的标记突然引起楚辞的注意。

    一个中间写有天的八卦图标。

    看到这个图标的一刹那,楚辞突然明白过来这个姚德显是什么人,又是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眼神闪过森森寒意。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