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3章 求见剑仙

作者:懒人说梦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临安一家茶馆中,年轻的恭王赵矩,与年轻的文相公坐在一起。

    小厮端上茶水,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

    赵矩摇头,开口道,“假的,都是假的!大宋的江山,除了临安这一隅还繁华富庶,其余地方呢?可笑临安城里的人还醉生梦死,不知国之将亡!”

    啪!

    赵矩话音刚落,茶馆上方,说书先生一拍惊堂木,润润嗓子,提着唱腔开口道,“各位,上次我们说到剑仙李玄临尘,在襄阳城外,借剑化龙,冲破忽必烈亲军,擒杀了蒙古亲王忽必烈,斩倒了蒙古中军大旗,从而让蒙古十万大军溃败,郭靖大侠更策马追杀蒙古人,一路杀到了黄河边上。”

    “近日,又有了那剑仙李玄的消息。”

    “老倌儿,你别吊胃口了,快说说那剑仙李玄又做了什么大事,放心,打赏少不了你的!”

    “是啊,快些给我们说道说道。”

    茶馆中,听客们被挠得心痒痒,纷纷丢下了铜板和碎银子。

    说书先生环顾四周,满意点头,开口道,“各位客官,千万别恼,小老儿这就把那剑仙李玄的事迹一一道来。”

    “话说剑仙李玄在襄阳城外击溃了十万蒙古大军后,他又带着七岁的徒弟北上大都。那一日,乌云盖顶,剑仙李玄牵着徒弟到了大都城外,他提了一口青色神剑。蒙古守城的将军上前问话,剑仙不由分说,拔剑入城。一人独剑,你们能够想象吗,剑仙李玄一人独剑,从大都城门口一路杀到了金銮殿上。”

    “大都城内,血流成河,尸积成山。”

    “所有的蒙古人都胆寒了,千军万马,竟然阻不了剑仙的脚步。”

    “从白天杀到黑夜,从黑夜杀到白天,足足几万蒙古士兵在剑仙剑下饮血。一路杀穿了大都,杀到了金銮殿上,那蒙古皇帝,蒙古大臣........”

    随着说书先生抑扬顿挫的语气,人们口干舌燥,热血激荡。恨不得自己就是那剑仙李玄,一人独剑杀穿蒙元大都。

    说书先生喝了一口茶,咳嗽道,“眼下剑仙李玄的消息就只有这些了,多谢各位客官打赏,以后小老儿会搜集更多剑仙的故事,到时候通知各位。”

    “老倌儿,你说的可都是真的,那剑仙李玄当真有如此厉害?”

    “这位客官,您可别不信。这些可不是小老儿瞎说,不信您可以去襄阳城走一遭,求证一下这是不是真的。还有啊,大都城现在都乱了,不少汉人从大都逃了回来,他们是亲眼看到剑仙一人一剑杀穿蒙元大都的。”

    “确实是真的!我家有一个亲戚就是从襄阳城过来的,那剑仙李玄当真是天人降世,神仙临尘。正是有了剑仙,襄阳城才得以保全,否则襄阳早就被攻破了!”

    年轻的恭王赵矩坐在人群中,听着人群的议论声,眼睛开始放光。

    从怀中拿出一腚金元宝,赵矩走到说书先生身前,将元宝放下,目光灼灼看着说书先生,问道,“老先生,你可知道那剑仙李玄现在在什么地方?若是你给出本王想要的答案,这金子就是你的。”

    赵矩也知道李玄擒杀忽必烈的消息,只是说书先生绘声绘色说出来,让赵矩动了心思。

    若那剑仙李玄当真有这样的本领,本王何不请他出山?

    说书先生咽了咽口水,干涩道,“剑仙李玄就在襄阳,住在将军府上。王爷,您看这......”

    说书先生眼巴巴看着身前的金子,赵矩没有点头,他不敢拿。

    赵矩转身,开口道,“履善,我们走!”

    文履善跟着赵矩出了茶馆,开口劝道,“殿下,那剑仙李玄的传说多半是夸大其词,当不得真啊,我们没有必要专程往襄阳城走一趟。”

    赵矩表情严肃,眼中小火苗熊熊燃烧,看着文履善,一字一顿开口道,“履善,如果那剑仙李玄当真有大本领,你说本王将他请出来会怎么样?”

    “哈哈哈哈,这大宋江山都已经这样了,只要有一线机会,本王就不会放过。去看看又无妨,你说对吧?”

    文履善脸色变了又变。

    若剑仙真有传说中那等本事,加上自己的才学,恭王的雄心和气魄,那么大宋或许还有救!

    当即,文履善不犹豫了。

    虽然文履善是个读书人,可他不光光只读儒家圣贤,他还读了法家巨著,兵家典籍。可以说,他文履善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并不是文弱书生。

    恭王赵矩,新科及第状元文履善,两个心怀天下,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一拍即合走到了一起,要前往襄阳城请出剑仙李玄,他们要借助剑仙的力量,扶起这摇摇欲坠的大宋江山。

    襄阳城,将军府。

    李玄还在练剑,从大都回来已经两个月了。

    这两个月来,李玄搜罗了无数剑法,要创出属于自己的万剑归宗。

    练尽了万千剑法,可是李玄总觉还差了些什么,没办法将万千剑法熔炼一炉。

    笃!笃!笃!

    敲门声响起,鲜坤走了进来,恭敬开口道,“公子,外面来了两个人,他们自称是恭王和文履善,要求见你,见还不是不见?”

    李玄收剑,微微沉吟了片刻,开口道,“不见,现在本座心情不好,谁也不见。”

    恭王是谁,李玄没有印象。

    可文履善,李玄知道。

    说起文履善,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若说起南宋最后一位丞相,那位写下《过伶仃洋》和《正气歌》的文天祥,所有人都认识了。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还有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些诗词,可谓是如雷贯耳,名垂千古。

    李玄不认识恭王,可他认识文天祥。

    文天祥,字履善,南宋三杰之一,半生抗击蒙元,以一己之力为南宋朝廷延续了十几年的寿命,他是南宋最后的一根擎天白玉柱,是这个时代汉人最后的一根傲骨。

    他视荣华富贵为粪土,至死不降蒙古,死在了大狱中。

    现在,文天祥和恭王一起来求见自己,用脚趾头也能猜到他们的目的。

    不过,李玄并不急着见他们。

    刘备请诸葛亮还三顾茅庐呢,难道本座比诸葛亮差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