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章 有心才能办事 虎门销烟

作者:关河五十州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1839年1月,林则徐抵达广东。履任之后,他就像当年治理黄河那样,一条条对照禁烟令,哪个疑点都不放过,并且谁的人情也不给。这位钦差大臣或许还不知道自己将在世界禁毒史上所留下的分量,他只知道国家需要他守护,鸦片这个大患不除,国家就难以看到明天,所以他决不会轻言放弃。

    林则徐致信洋商,要求鸦片贩子们必须在三天内将走私入境的鸦片全部交出,撂下的话是:“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广东不是第一次禁烟,过去也曾是查获鸦片最多的一个省份,但作为鸦片走私的源头和最大集散地,这里的鸦片贸易却一直都没有消停过,而且眼看着是越查越多,其中一个弊病就是洋商会拿银子去衙门开路,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林则徐突然来这么一手,使得潜规则突然失效,鸦片贩子们一个个惶惶不可终日。

    商人重利,怕归怕,这些人还抱着侥幸心理,在磨磨蹭蹭地察看风向。在这种情况下,林则徐传令封锁驻广州的英国商馆,同时缉拿商馆内最大的鸦片贩子。

    林则徐的雷厉风行,让正在澳门的义律坐不住了。义律的身份是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其职责就是保护在华英商的利益,见英商们已成困兽,他赶紧从澳门赶到了广州。

    义律要进商馆,但遭到了官军的阻拦,他便拔出一把剑,做出一副要跟人决斗的架势,结果硬是挤进了商馆——倒不是说义律的剑术有多厉害,大家纯粹是不想惹他,毕竟人家也是个洋人的大头目。

    直到进入商馆,义律才感觉自己的脑瓜子嗡嗡作响。原来英雄实在不是谁拿柄剑就能冒充的,里面的日子真苦啊:在雇佣的中国仆人撤走后,商馆里三百多号洋人,包括义律在内,只好自己做饭洗衣服,由于水源被切断,到后来他们甚至只能用洗澡水来烧饭。

    义律的英雄梦被削得粉碎,他撑不住了,转而劝告那些商人:再不把鸦片交出去的话,咱们都得饿死渴死在这里。

    “我们收购鸦片可是花了大价钱的呀,又不是被海关没收,这么白白交出去,岂不是要把老底都给赔光啦?”鸦片贩子们靠走私牟取暴利,虽然明知道政府除派义律前来交涉外,短期内不可能还有其他援救渠道,但他们牢记在心的仍是一个利字。

    义律真的后悔跑广州来了。对着这些要钱不要命的家伙,他也只好用谈生意的办法来解决矛盾:“这样吧,你们把鸦片全部交给我,就算是交给了英国政府,然后我再上缴给中国人。”

    有了这句话,洋商们乐开了花。在商馆这么多天,大家全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巴不得早点解脱,担忧的仅仅是一个血本无归的问题。现在义律既然以政府的名义出面担保,那还怕什么?

    眼看禁烟风头如此之紧,都是早一刀晚一刀的事。交,全交,有人甚至把尚在路上或储存在福建沿海的鸦片也交了上去。

    林则徐将收缴到的鸦片集中于广东虎门,亲自进行点验,以防洋人偷梁换柱。检验的结果是,两万余箱鸦片都是真货,钦差大臣的认真和坚持换来了报偿。

    确认无误后,林则徐奏请派人解送鸦片进京,道光皇帝的答复是在海滨就地销毁。

    1839年6月3日,开始了著名的虎门销烟。如何销毁鸦片在当时就是个技术难题,最简单的办法是用火烧,弊病是烧不完的鸦片渣会渗进泥土,那些“瘾君子”见到渣子都会两眼放光,难保他们不会挖地三尺,把这些渣渣再给刨出来。

    林则徐在虎门采用的是水泡法。销烟人员事先在海边凿一大池子,投以石灰,使鸦片得以完全溶入池子的海水里,然后再趁退潮时往大海里冲:你再有瘾,就到海里面去吸吧!

    虎门销烟持续了四十多天,伴随着石灰的沸沸扬扬,在蓝色的天空下,所有被缴鸦片全部化为乌有。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