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章 命运的傀儡 皇帝差你干什么来了

作者:关河五十州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1841年4月14日,团队总负责人、靖逆将军奕山到达广州。

    论出身,琦善已经是上等贵族,奕山还要“贵”,可以说贵不可言,其玄祖是康熙的第十四子、雍正的亲兄弟允禵。

    在康熙的众多皇子中,允禵的武功最为显赫,他曾以抚远大将军的身份,亲自挂帅出征,而后一举平定了西藏叛乱,由此声名远播,被外界认为是继承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之一。可康熙一朝又是一个优秀者相互猎杀的时代,康熙的儿子们都非常出色,结局当然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雍正登基后,对骨肉兄弟基本上是一个都不放过,允禵因锋芒太露,自然也难逃厄运,不仅没做成皇帝,还遭到长期监禁。

    不过这都是上上辈的事了。在奕山出世时,这些恩恩怨怨早已化为尘世中的一缕青烟,倒是奕山很出息,他似乎继承了玄祖遗风,在家道中落若干年后,再次走上了以武竞雄的道路,从三等侍卫、御前侍卫,一直做到领侍卫内大臣。

    领侍卫内大臣相当于御前侍卫总指挥,官衔为正一品,论品级,武官里面已经到了头。有如此争气的玄孙,九泉之下的允禵也应该知足了。要说还有缺憾,就是奕山尚未能够像老祖宗那样,在征讨“边夷”的战事中取得突出业绩。他虽曾参加过平定张格尔一役,但当时只是一个跑龙套的群众演员,观众压根就没能记住过他的脸。

    这次不一样,一方面是三军统帅,连杨芳那样的英雄都要随其驱使;另一方面“英夷”嚣张,皇帝忧心,要想延续百年前家族的光荣,恐怕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

    奕山对杨芳非常倚重,可是他在向对方问计时,得到的答复却是“待机而动,不可浪战取败”,乖乖地在家里守着吧,别出去瞎打,一打指定后悔。

    别人说这话,奕山没准会一脸不屑,杨芳是谁,那是活捉过张格尔,连长龄、杨遇春在世时都要另眼相看的百战之将,他说会打败仗,十之八九就要打败仗,绝不会有多少水分掺里面。

    听完杨芳的话,奕山倒吸一口凉气,心里影影绰绰就有了不祥的预感。他本来还想让杨芳打打前锋,至此也只好断了念想。

    杨芳说的是实话。他这个人一辈子打仗,打的胜仗多,吃的败仗也不少,但是以往不管怎样,即使败也能败中求胜,广州之行却是唯一的例外。他从未见过如此强大的敌人,一言以蔽之,相当于看到火星人杀入地球,怎么打都打不过,区别只在于败到怎样一种程度,老将军因此再也不敢做任何建功立业的非分之想,他只打算“以通商换和平”。

    杨芳以为说动了奕山,然而一个月后,奕山还是下达了进攻命令,杨芳闻讯急得拔剑大叫,说我给你讲了就是不听,这回要惹祸了,局面也将难以收拾,“事且败而局难收”。

    其实奕山也很无奈。

    当时从各省调派的援军仍未完全到达,奕山在分兵设防广州后,剩下的兵力并不是很多,而这些人马还大部分是陆军,防守城墙可以,要用于主动攻袭对方舰船就显得有些勉为其难了。

    杨芳说得也许是对的,此时不宜主动进攻,然而他奕山能一直缩在家里吗?什么允禵之子孙且不表,那些毕竟是虚的,最关键的还是,皇帝差你干什么来了?

    加封靖逆将军,位高权重可比当年的允禵,出京后六道谕旨,每道谕旨上都有“一意进剿”“星夜兼程”这样的字眼,道光如此欣赏看重,如此急如星火,可不是让你来广州坐着蹲点的。

    自从到达广州,奕山又接连接到道光的两道谕旨。皇帝的思维和感觉仍然停留在张格尔时期,谕旨里左一个“抄袭路径”,右一个“片帆不返”,就怕让任何一个洋人溜掉,还在拿对方当南疆叛军和浩罕骑兵整呢。

    不光是道光三令五申,英国人也不是傻的,义律在得知奕山重新布防后,又杀气腾腾地挥师扑了过来。在巨大的内外压力之下,纵算再难,奕山也势必冒险一攻,不然无法向方方面面交代,可是怎么攻呢?

    拼枪炮,连杨芳都说了,指定没戏,使拳脚棍棒吧,奕山出京时倒也带了一批御前侍卫这样的功夫高手,问题是人家能让你近身吗,所以这是比枪炮更不靠谱的事。

    剩下来就只有翻《三国演义》,向老祖宗讨教了,而老祖宗传下来的经典战法,又无非两种,一曰水攻,哪座城池一时攻不下来,就引水灌他娘的,比如水淹七军;二曰火攻,见对方势大,便烧他没商量,比如火烧赤壁。前面一招无法用于水战,因为无法以水灌水,后面一招用到水战则是再妥帖不过了,曹军水师“樯橹灰飞烟灭”的佳话传了一代又一代。

    继杨芳之后,奕山殊途同归,也想到了火。不过杨芳点火,是为了守,奕山这一把火却是要用于攻,具体来说,就是要乘着黑夜,对驶入广州内河的英国舰船实施火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