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章 放手一搏 东征

作者:关河五十州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咸丰正在为吞下《天津条约》的苦果而烦心,本已趋向好转的南方战场又现危机。

    1858年8月,太平军攻陷安徽省会庐州(今合肥),继西征之后,皖中再次成为太平军的势力范围,并直接威胁湖北。

    指挥这次战役的是陈玉成,他和李秀成同为广西藤县人,两人称得上是后期太平军将领中的“双子星座”。

    经历天京事变,太平天国领导层犹如被重新洗了一次牌,老一代战将渐行渐远。应该说,这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因为这样一来,青年一辈就有了脱颖而出的机会和条件。

    与早期基本由杨秀清一人独揽前线指挥权不同,陈玉成和李秀成从资历到地位都相差不远,所以他们不存在谁指挥谁的问题,而是各有各的作战领域和分工,陈玉成主要负责长江上游战场,李秀成主要负责守卫天京及开拓江南战场。

    太平军中有一个很特殊的编制,叫作童子兵,挑选的都是十几岁的小孩儿。这些孩子年纪虽小,作战技艺也不精熟,但打仗却很勇敢,比如在攻打武昌城时,负责充当第一波敢死队的便是童子兵,陈玉成也曾是其中的一员,时年仅十四岁。

    很多孩子早早就战死在战场之上,陈玉成是极少数的幸存者之一。他身材不高,两眼下有痣,远远望去就好像有四只眼睛一样,所以对手送给他一个颇为不敬的绰号——“四眼狗”。

    东征

    你不敬,战场上给你颜色看。从死人堆里一路爬过来,陈玉成可以说是为战争而生,为战争而活,他的世界完全被这两个字所占据和主宰,打仗在别人看来可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但对于他来说却不过是一种本能。

    安徽曾是石达开的大本营,自石达开出走后,安徽境内的太平军精锐和老兵也被带走大半。这曾让继之而起的陈玉成在兵力上捉襟见肘,但是这一年,安徽爆发的蝗灾帮了他大忙。

    随着乌云一样的蝗虫自天际掠过,各地庄稼无不遭到毁灭性摧残,大部分地区颗粒无收,不顾一切的灾民由此会集成了太平军新的兵源,陈玉成麾下兵马很快骤增至数十万人。

    只要有兵,陈玉成就能在战场上呼风唤雨,攻克庐州便是明证,而他的横空出世,也预示着太平军的新一代战将已逐渐崭露头角。

    在另一头,作为湘军新一代的代表人物,李续宾也正按照胡林翼所制订的东征计划,向皖中大步推进。

    咸丰本来计划让李续宾去浙江追击石达开,这也是朝中大多数人的意见,但是从胡林翼到李续宾本人,都认为决战皖中比追击石达开更为重要,如今正可抓住九江克复的机遇再接再厉,不宜轻离安徽战场。

    在胡林翼等人的力荐下,咸丰改变主意,把浙江的活派给了曾国藩。

    曾国藩回乡奔丧,在程序上没有做到位,等于朝廷还没批准,他就撂挑子跑了,此举在仕林之中颇遭非议和攻击。听到各种风言风语,曾国藩心里当然很不好受,所以在多次接到咸丰让他“夺情”的旨意后,终于还是选择了二次出山。

    复出后的曾国藩看到,在他守孝期间,湘军已基本控制住了湖北和江西。在长江上游的省份中,太平军声势较大的,只剩下了安徽一省,一旦湘军再进占安徽,南京不过是孤城一座。

    在战略思想上,曾国藩与胡林翼高度一致,都认为安徽得失才是整盘棋局的精髓,谁掌控了它,谁就能决定最终的胜败。

    曾国藩人去浙江,心在安徽,事实上,湘军的能战之师也都集中在李续宾营中,这是他和胡林翼共同的希望所在。

    攻克九江之后,李续宾曾想找时间回湖南去探望父母,但因为出征皖中,只得暂行搁置。在湖北百官为李续宾及东征军举行饯行仪式上,李续宾忽然握着胡林翼的手说:“我恐怕没有机会再见父母了!”说完便痛哭失声,胡林翼也跟着大哭起来,这一情景几乎把在场的所有人都给惊呆了。

    这时的李续宾声名正如日中天,自九江一战成名后,他俨然已成为战神级别的人物,因此大家对此次出征普遍抱以乐观态度,现在看到这一将一帅犹如在生离死别,在深感诧异的同时,也多少觉得有些不太吉利。

    虽然同样是哭,其实两人哭的意味大有不同。

    李续宾是一个非常实诚的人,既然外界给他如此大的荣誉和期望,他就一心想着要予以回报,哪怕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这一去他是打算一战到死的,死他倒不怕,唯有想到可能再无机会赡养父母,则心如刀绞。

    胡林翼的哭,正是知道李续宾有这样的性格特点。战场的生存概率不高,一个过勇之将的生存概率更低,他和李续宾名为上下级,其实情同兄弟,听到李续宾说出这样的话,心中肯定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和不安。

    随李续宾出征的虽为湘军精锐,但人数不多,只有区区八千人。安徽战场的太平军有数十万人,东征军必须要做到以一敌十,甚至是以一敌几十,才有取胜的可能,加上又是孤军深入,即便是在打了无数仗的胡林翼看来,这也是一项非常艰险的任务。

    自李续宾走后,每次战前,坐镇湖北的胡林翼都会对李续宾提出告诫,让他宁可慢些,也不得恃勇突进。

    李续宾在进兵之初,战事异常顺利,基本上是攻无不克,三四万人屯守的重镇都能被他一击即破,足可用“扫荡”两个字来形容。

    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还没有遇到真正的对手,受李秀成之邀,陈玉成已经去了江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