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章 至为关键的几个月 新型洋枪队

作者:关河五十州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以《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也就是近代中国所谓的条约体制初步成形为标志,西方社会的对华舆论开始转向,他们逐渐觉得,阻止和威胁他们在华利益的,其实不是清朝政府,而是太平天国。

    对于中国内战,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曾一度秉持中立政策,但在本国舆论的影响下,这种中立政策自然也就缓慢而又不可避免地变得有利于清廷,成了事实上的“不完全中立”。1861年初,一名被关在英国军舰上的囚犯敏锐地意识到了这种政策变化,于是决定拼尽全力逃出牢笼,他就是美国冒险家、上海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当初的青浦一战,华尔所率的洋枪队被太平军打得大败,他自己也身负重伤,此后便由他的朋友、英国商人希尔负责照料。那时华尔的运气可算是背到了家,在各种压力下,上海地方政府宣布解散洋枪队,自然也不敢再雇佣他,而上海的外国人更是对他表示出了公开的蔑视。这还不算,因为他曾经怂恿英国水兵开小差加入洋枪队,又引起了英国驻华海军司令何伯的盛怒。

    身体尚未痊愈,华尔就被何伯以违反不介入中国内战的各国宣言为由,下令予以逮捕。在审判他的法庭上,华尔为自己辩护,称中国政府认为他是中立的,所以英军无权逮捕和审判他。何伯毫不理会,依旧将他作为囚犯关押在军舰“切萨斯比克”号上。

    眼看在中国干一番事业的抱负就将寿终正寝,华尔如何甘心。发现西方的政策风向发生变化,他马上便设法逃跑。具体过程充满了神秘感,据说他是在半夜里从舷窗里爬出,跳进了一艘接应他的小船,然后大叫“有人落水了”,从而用这种方式逃出了军舰。

    新型洋枪队

    洋枪队的所谓解散其实不过是不再招收新队员罢了。逃脱后的华尔躲进了松江,洋枪队的残兵败卒都集中在那里,而且很快,他就不用再东躲西藏了,因为何伯主动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俗话说得好,县官不如现管,英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向来动摇不定且含混不清,这使得英国驻华官员在处理对华事务时拥有着很大的权力,彼时的何伯就扮演着此类角色。在英法联军击退李秀成部对上海的进攻后,他曾与太平军达成了一项互不干涉协定,上面规定太平军不得进入上海、吴淞的一百里范围之内,但这一协定的有效期只有一年。

    1861年夏末,何伯亲自访问太平军营垒,企图在协定期满后继续获得对方不攻击上海的承诺,但遭到了太平军将领的严词拒绝,所给出的理由是:“倘上海吴淞不驻满妖军队,忠王、侍王(李秀成、李世贤)决不进兵攻取。”

    上海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太平军就算是一时无能力打下来,也绝不会承诺永远不打。在认清这一现实后,何伯对待太平军的态度和策略发生了变化,他开始确信保证守住上海的最好办法,是“叛军(指太平军)一旦进入我们势力所及的范围,就出击并战胜(他们)……”。

    限于本国的中立政策,何伯无法派英法联军实施这种先发制人的主动攻势,于是便想到了利用华尔及其洋枪队。何伯是个打过仗的军人,这是他与看热闹的普通洋人所不同的地方。大家都说华尔和洋枪队不济事,他却能够看出华尔本人确实是有两下子的,为此他不仅赦免了华尔,而且还邀请华尔及其同伴去“切萨斯比克”号军舰开会,鼓励他们放手大干。

    组建洋枪队之初,华尔并没有把中国军队当回事,以为依靠所募集的洋兵,三下五除二,就能把太平军给干掉。正是战场上的惨败以及自己死里逃生的经历,让他见识了太平军的骁勇善战,也从中看到了中国军人的能力。

    只要给予精良的装备,再加上训练有素和指挥有方,中国人就是最可怕的战士!基于这一认识,华尔在会上向何伯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不应该再从逃兵中招募战士,而应把注意力放在招募中国人上,同时用欧洲人当教官。”

    若用当时驻沪外国人的眼光来看,华尔的想法简直荒唐可笑,但何伯同意和支持华尔付诸实践,并承诺给予幕后支持。因为他觉得这是一笔一本万利的生意:既不必担心别人看出英军采取了主动行动,也用不着投入大量英军(或法军),就可以给予太平军以打击。

    华尔回到松江,重新招募和训练了八十二名来自各个国家的欧洲军人,组成所谓的“上海洋人团”,专门负责培训中国士兵。这些中国士兵主要从江苏境内就近招募,据华尔手下的一名官员讲,在第一个月内,洋枪队一共招募了一百五十多个中国兵,经过培训,“每个人都能完成正规军生活中的全部日常任务,严格服从命令,军服、装备和训练都以欧洲士兵为模式,达到完美的和谐”。

    1861年10月,洋枪队扩充至四百多人。虽然训练时间较短,但新兵们依旧进步神速:学开枪,很快就掌握了全部技术,不仅都成了神枪手,而且懂得怎样维护保养滑膛枪和来复枪;学开炮,开始还有些害怕,通过教官指点,很多人达到了神炮手的级别;军官下命令全部用英语,但士兵学起来亦无太大困难,且完全熟悉号音。

    所有这些来自当事人的记述或许不无夸张之处,然而中国士兵对军事技术的领悟能力以及训练的效果,显然没有令华尔失望。

    从外观上看,洋枪队装备精良、军容整齐,由于士兵所穿军装颇似英国锡克军人或法国轻步兵的制服,所以不知内情的人往往会以为这些士兵大部分还是菲律宾人,吴煦等中国的上海官员也仍称之为“夷勇”。实际上,洋枪队虽然确实还有一些菲律宾人,但华尔已经将这部分菲律宾人编入了自己的私人卫队,吴煦等人不可能真的不知道这一点,只是因当时朝廷对此的态度尚不明朗,故意装糊涂罢了。

    到了当年的秋天,这支新型洋枪队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首次旗开得胜。何伯闻讯欣喜若狂,立即向华尔表示,他将源源不断地向洋枪队提供枪支、弹药和大炮。

    华尔的个人境遇发生了转变,从前围绕在他身边的指责和谩骂渐渐烟消云散,他不仅做了包括何伯在内的许多在沪外国人的座上宾,成了一个“被人承认和备受尊敬的明星”,而且又“捧起了清廷的饭碗”,重新得到吴煦、杨坊等人的青睐和财政支持。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