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8章 食实封,百官惊

作者:东文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楚秋楞楞的盯着楚天,楚秋怎么也不会想到,五年未见,再相见时,竟是这般场景。

    五年之前,未让楚天远离长安,以免惹祸上身,将楚天送至鹤鸣山。五年之后,楚天归来,宛如已换了一个人一般,诗惊天下,将韩非拉下神坛,又周旋应对山南西道一众逆贼……

    楚秋心中欣慰,只道是老天开眼,相思之人庇佑。

    然楚天如今之状,却让楚秋心生悔意,“或许,有些东西不该强加于他……做一个闲散之人亦未尝不可……”

    楚秋又摇摇头,已坐九五之位数十载,昔日登帝位之时是何等惨烈,没有人比楚秋更清楚皇家无亲情这句话内中所蕴血泪。

    楚天身为嫡长子,纵是他不争,亦不会放过他,不然五年之前楚天又岂会背负诸多骂名,又岂会险些遇刺身亡。楚秋又怎会不知诸多事情并非楚天所做,但他亦无可奈何。

    活于世间,有些事并不是你想怎么样便能怎么样,纵是皇帝亦是如此。世人皆以为皇帝可随心所欲,然所真是如此,韩非在多年前便已死无葬身之地,又岂会活到今日。

    楚秋心头已然有绝望之意,张平之举,并不能治本,两日之后,楚天必亡。

    翰林院,一众官员议论纷纷,所论之事大多为猜测楚秋今日为何不上朝,是否身体抱恙,剑南道战事如何,是已挡住燕军,还是燕军已逼近山南西道……

    老太监步入殿中,一众官员面带疑惑老太监他们自然认得,老太监与肖一一般,皆已侍奉楚秋数十载。

    又见老太监面色肃然,道,“传陛下口谕,太子身中血蛊,性命垂危,故召天下名医,若有除太子血蛊者,封伯爵,食实封五百户,掌一县之地。”

    “什么?”

    众官员面面相觑,眸中皆是震惊之色。

    一众官员不知几日前才在望月楼诗出惊世,又已是八境武夫的太子殿下为何会突然性命垂危,亦不知血蛊是何物。

    而最让一众翰林心惊的,是食实封三个字,众人又岂会不知食实封与食邑的区别,两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大楚自立国之日起,便从未有过食实封,纵是开国之将,一众亲王,亦未有自己的封地。

    之所以如此,便是因前朝之所以会分崩离析,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诸侯坐大,皇权旁落,以致最后天下割据,群雄逐鹿。

    楚羽心有大楚会如前朝一般,故不再实行诸侯分封制,如此,大楚便再无人可有自己的封地。

    一众官员一时不知是楚秋说错了,还是老太监传错了话。

    于是,有官员问道,“公公是否听错,陛下说的乃食邑,并非食实封?”

    老太监叹气一声,道,“陛下之言,老奴岂敢听错?这可是要掉脑袋的事……却是食实封无异。”

    “这……食实封……我大楚可从未有过如此先例,似是有违祖制,陛下真要开此先河不成?”

    老太监摇摇头,道,“大人们,快些拟旨吧,陛下说,若一盏茶之内旨意未曾下达,诸位大人恐会人头不保了……”

    众官员面色大惊,又闻老太监道,“诸位大人,老奴多说几句,今日陛下之状,老奴侍奉陛下数十载,只在二十三年前见过……纵是十年前燕国举兵犯境之时都未见陛下如此……寝宫中,老奴余光瞧到太子已气若游丝,医圣张大人,吕先生,肖公公皆满面愁容……话至此,老奴便不再多言,诸位大人还是快些拟旨,老奴这就回去复命了。”

    “多谢公公,公公慢走。”

    众人躬身,对皇帝身边除了肖一之外最为亲近之人,自然不敢怠慢,众人深知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之理。

    翰林院本就司职起草召令圣旨,皇帝有旨,自然不敢怠慢,很快便拟好诏令,书数份,加盖翰林院印章之后,有数人持诏书疾驰而出。

    起草诏制本是中书舍人的专职,自百年之前一场大乱后,皇帝察觉中书舍人草拟诏制的制度难以保守机密和应付急需,于是挑选官员组构翰林院,以备起草急诏。

    急诏本应拟好之后,送至皇帝,待皇帝审阅之后再行下发。然如今皇帝既已有言在先,便无需此流程,可直接讲诏书送至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有三省自上而下,昭告天下。

    不多时,诏书已然送至三省。

    三省官员皆如老太监与翰林院一般,满面惊骇。

    翰林院虽司起拟诏书圣旨一职,然非紧急情况皇帝亦不会动用翰林院,故翰林院官员反而闲散。

    而今日,已数年未曾拟旨的翰林院竟有陛下旨意下达,众官员又岂会不惊。

    “有违祖制,此举不妥,纵是太子殿下病情再如何危急,亦不可开此先河……我看陛下真是糊涂了……”

    “大人慎言,怎敢如此说陛下,莫不是不要命了……”

    “说了又如何,陛下糊涂,怎可开此先河,有一便会有二,有二便会有三,莫非陛下忘了四百年前前朝是如何国灭的吗?”

    “真不知陛下是如何想的,莫不是因为剑南道战事冲昏了头?还有,不是都说太子殿下已为八境武夫么,几日前还在望月楼前名传天下,怎的短短几日便已濒死?真是奇怪……”

    “为了一个不成器的太子,陛下竟不顾祖制……真是荒唐,此举岂是一个明君所为……”

    “唉,谁人不知陛下对太子偏爱,若换作其余皇子,如此不学无术,早已被废,焉能稳坐太子之位?犯下那等大罪,竟也只是幽闭鹤鸣山……”

    “短短五年,竟能诗惊天下,武入八境,谁人能信?想来或是陛下为让太子安坐太子之位,有意谋划罢了……”

    “短短几日,不知咱们这位太子又去闯了什么祸,至性命垂危,让陛下不惜违祖制亦要如此……不行,老夫定要去劝谏陛下,此事定不可为之。”

    “老夫亦愿同往,武死战,文死谏,我等不可看着陛下行如此糊涂之事,不然,有何面目去见先帝?”

    “下官亦愿死谏。”

    “下官愿随大人死谏。”

    ……

    恰在此时,翰林院官员叹气道,“诸位大人,纵要死谏,亦需将此诏书昭告天下,若不然,便是抗旨,诸位大人应当知晓抗旨是何罪名。”

    顿了顿,又道,“李公公曾言,陛下如今之状,与二十三年前无异……”

    众官员闻言,面色大变,片刻之后,又冷哼一声,道,“咱们咱们太子殿下,真是有一个好娘亲……也罢,将诏书下发,昭告天下,我等再去面圣谏言。”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