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5章 臣罪该万死

作者:东文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因寻到宁王殿下,故末将先行一步,大军押送一众逆贼随后,而今宁王殿下已到长安,若陛下无旨意,末将当沿官道而回,与大军汇合,将逆贼一众押至长安。”

    葛涛正声道。

    楚秋笑了笑,道,“葛将军日行三百里,一日未进米粮,又不是铁人,朕怎会忍心将军再如此折腾……押运一事,将军不必担忧,朕再派人率神武军五千星夜与押送大军汇合即可,将军且回府好生歇息,待大军抵达长安之后,朕再论功行赏。”

    “可是……”

    楚秋笑着摆摆手,道,“行了,葛将军快回府歇息去吧,不必多言。”

    葛涛只得叩首离去。

    楚秋轻轻点点头,对肖一道,“传旨,在京四品之上官员到太极殿议事。”

    “诺。”

    不多时,旨意便已传至一众官员府上。

    楚秋行至龙塌旁,见楚天面色已有些许红润之色,不禁面露欣喜之色,楞楞的盯着楚天看了许久,许久。

    他是一个皇帝,亦是一个父亲。

    过了盏茶的功夫,楚秋对着张平交代几句,转身出殿。

    寝宫外,一众大臣跪倒在地,已有不少官员面色苍白,膝盖生疼,又半日未进滴水,若非抗旨乃为杀手大罪,恐早已难以忍受扬长而去。

    “起来吧,太极殿议事。”

    留下此言,楚秋转身往太极殿而去。

    百官闻言,面露喜色,齐声道谢陛下洪恩,随即起身,脚步踉跄,一瘸一拐。

    有年迈者因跪得太久,在侍卫搀扶之下方才勉强站起身子。侍卫无奈,只得搀扶之。

    燕国之所以会欲起刀兵,乃因燕国使团遇害,除燕宁之外,无一幸免,燕宁亦不知所踪,而今燕宁虽已寻到,亦有议和之意,然对燕国上下数百人身亡必然要给燕国一个交代,故需派使者前往商议,而以谁为使者,要以何物致歉,还需朝堂商议。

    太极殿,百官不知发生何事,百官面面相觑。

    “太子殿**中血蛊,命若悬丝,故下诏召天下名医奇士,若有能解血蛊之毒者,食实封五百户,掌一县之地。有不少官员已在陛下寝宫外跪谏,欲让陛下收回成命,然陛下大怒,让众大臣齐跪殿前,无诏不得起……莫非是为了此事?”

    “边关并无战报至长安,想来也只能是因此事才将我等召来……”

    百官议论纷纷。

    “齐王殿下。”

    “鲁王殿下。”

    ……

    在寝宫被楚秋下了逐客令的齐王三人亦接到旨意,说来也巧,竟近乎同时如太极殿中,与之亲近的官员遂微微躬身行礼。

    三人亦笑着一一回礼,可谓是满面春风。

    三人入楚秋寝宫,只不过是为了看一看楚天这个兄长是否真已无药可救,至濒死之境。

    知晓楚天已药石无用,必死无疑,心头大患已除,三人又怎会不喜?

    兄弟之情与储君之位相比,又算得了什么?于三人而言,实在是不值一提。

    倏地,群臣噤声,只因楚秋已至。

    群臣叩首,山呼万岁。

    楚秋面色肃然,道,“众卿平生。”

    一瞥众臣,楚秋道,“深夜召众卿至此,乃因已寻到随燕国使团来贺我大楚国诞,后使团遇袭因此失踪的燕国二皇子宁王……朕已与其相谈,宁王亦不愿与我大楚兵戎相见,有和谈之意。然燕国使团遇害一案,终究是我大楚理亏在先,故需商讨要给燕国何种补偿,要以谁为和谈使者……”

    话音一落,百官面色大变,本以为燕宁已死,却未料到竟已被寻到。

    齐王,鲁王,誉王三人亦面露惊骇之色,他们离开楚秋寝宫之时尚未见所谓的宁王,怎的才短短几个时辰,竟发生此事。

    见百官默然,似若有所思,楚秋朗声道,“众卿有何提议,但说无妨。”

    有官员出列,赫然便是方才跪在寝宫之外,鲁王唤其为秦老大人的年迈官员,行礼道,“陛下,怎的这所谓的宁王殿下会突然出现,不知其可有身份凭证?”

    官员名唤秦鸿云,官居中书令。

    秦鸿云跪于寝宫殿前,燕宁入殿,出殿都皆入其眼。

    楚秋道,“其携有燕国国书,又与朕相谈许久,其身份无需担忧。”

    秦鸿云皱紧眉头,又道,“陛下,剑南关已为燕军攻破,按理来说,百年来,这次本是燕军深入我大楚腹地的最好时机。这宁王既已逃出生天,为何不隐匿身形回返燕国,反而持国书而至,意欲求和,实在是令人费解。既陛下已确定其身份,知晓其确为燕国皇子,那这宁王此举,究竟是真为了求和,还是另有其他打算?燕军已入剑南道,或是因粮草供给不足?以此为缓兵之计?”

    楚秋起身,道,“秦爱卿所言不无道理……那如果朕告诉你,剑南关并未告破呢?”

    “什么……”

    一众文武大臣面色大变,眸中的惊骇之意已无法用世间言语形容。

    “陛下……之前不是有边关急报送至长安,道田文正与燕军里应外合,致剑南关破,方下旨调黔中道,山南西道,山南东道,江南道之兵驰援剑南道……怎的会说剑南关未破?”

    秦鸿云不解道。

    众官员亦双眸紧紧盯着楚秋,眸中尽是疑惑之色。

    楚秋目光汇于秦鸿云身上,轻声道,“因太子身中血蛊之毒,故朕下旨,言若有能解此毒者,食实封五百户,掌一县之地。而秦爱卿觉得朕之举有违祖制,故率一众文武跪谏……”

    顿了顿,楚秋眸子一眯,道,“秦爱卿你觉得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算得上昏君否?”

    秦鸿云虽不知楚秋为何会突然岔开话题提及此事,然闻楚秋之语,亦面色一变,连忙跪倒在地,道,“陛下乃为千古明君,若非陛下,我大楚岂会有如今国泰民安之状……”

    楚秋笑了笑,道,“秦爱卿请起,朕之所以如此说,是想问秦爱卿,朕是否是那种为一人而置大楚子民于不顾之人?”

    秦鸿云一时语塞,只得再次跪倒在地。

    楚秋叹了口气,道,“诶,秦爱卿这是作甚,快快起来,朕并没有怪罪你的意思。朕所言之意,是想告知众卿,朕并非是为一己之愿而行不利于大楚之民之事的皇帝……之所以会下此旨意,乃因太子乃大功之臣,而并非因太子乃朕的儿子,若有人立太子所立之功,身处太子如今所处之境,朕亦会下旨倾举国之力救他……”

    语罢,百官皆眉头紧皱,更是不解楚天所言何意,他们不知楚天与立功有何关系。

    “莫非是太子在望月楼将韩非拽下神坛,揭韩非所行恶事?纵是有功,然此功又岂能与食实封五百户相比……”

    百官如此想到。

    楚秋面露淡淡的笑意,又道,“在商议如何处置韩非之时,太子本该参与朝会,可太子却未来,众卿家可知为何?”

    百官摇头。

    楚秋道,“众卿只知燕国使团遇害,却不知此事乃欲行谋反之事的逆贼的谋划,将使团上下数百人尽皆屠杀,以至燕国震怒,发兵剑南关,待燕国与我大楚兵戎相见之时,逆贼趁机起事,到时候我大楚内忧外患,百姓必然生灵涂炭……而太子便是去彻查此事,又因一众逆贼谋划多年,朝中不少官员皆为其党羽,朕自然不可打草惊蛇。又因不知朝中究竟是何人为逆贼,故与太子一番谋划之下,决议兵行险招,故意道剑南关已破,让一众逆贼聚首起事,以便将一众逆贼一网打尽。”

    秦鸿云面露惊骇,颤道,“如此……如此说来,所谓的田文正通是陛下之计?”

    楚秋笑着摇摇头,道,“非朕之计,是太子之计。众爱卿近来之所以未见太子,葛涛,吕一身影,乃因三人早已率两千血卫潜入逆贼巢穴梁郡。太子又化身逆贼党羽,孤身潜入敌营,与吕一,葛涛里应外合,如此,朕方知一众逆贼的情况,又令卫蓝率五万大军经山南西道驰援剑南道,而这五万大军,既疾驰剑南道,亦为铲除梁郡之逆贼……”

    楚秋轻轻叹了一口气,道,“逆贼谋划数年,早已占据几郡之地,太子又孤身入俪郡,斩杀俪郡匪首,又率俪郡驻军尽诛俪郡之贼,后又领俪郡驻军驰援梁郡,与卫蓝大军汇合,围杀梁郡叛军。而太子在搜寻恶贼之时,与一九境武夫相遇,太子与其血战,太子不敌,被这九境武夫击成重伤,又被其下了天下奇毒之一的血蛊之毒……若非吕一及时赶到,恐太子已亡……吕一见太子伤重,虽携太子急行三百里至宫中,欲救太子性命……”

    楚秋轻咽口水,道,“梁郡一众逆贼已除,逆贼于朝中之党羽已被捕,幕后之人而今在大军押送之下入长安,明夜即可抵达。葛涛寻到燕国皇子宁王,故先行领着宁王见朕。”

    轻吐一口浊气,楚秋目光扫视百官,后停于秦鸿云身上,道,“铲除山南西道逆贼,太子当占七成之功,若无太子,我大楚危矣……秦大人,你说朕该不该违祖制,救太子性命?”

    秦鸿云早已面目呆滞,百官亦是如此。

    齐王,鲁王,誉王三人面色阴沉如水。

    “太子……楚天……这个废物怎会有如此计谋,一个蠢材,短短五年,怎会判若两人……”

    “怪不得……怪不得入长安这么久未曾入宫面见父皇,亦未在长安见其身影……原来如此……”

    “废物,你能立此大功又如何,如今不也是命若悬丝,神仙难救?父皇偏爱你又如何,你死之后,父皇焉能不另立储君?”

    齐王三人面色冷冽,眸中又有微不可察的讥讽之色掠过。

    一个死人,纵是再厉害,又有何用?

    倏地,秦鸿云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颤声道,“陛下……老臣有罪……老臣实是不知太子殿下之所以身受重伤,中血蛊之毒乃因与逆贼血战啊……老臣罪该万死……老臣罪该万死……”

    一时间,之前于寝宫前跪谏的数十名官员齐齐跪伏在地,皆道自己罪该万死,望陛下降罪之语。

    百官皆知若楚天未将盘踞于山南西道之逆贼铲除,待燕楚两国血战之时,若楚国再其内乱,会是何种境况。

    黔中道,山南东道,剑南道之兵皆已驰援剑南道,大楚腹部空虚,叛军要取这几道之地不会废多少气力。

    而大楚若失这几道之地,已失半壁江山矣,到那时,大楚一直以来本就不算安分的北境若再起战事,大楚会如何,百官不敢想象。

    楚秋笑了笑,道,“众卿快快请起,因不知朝中何人为逆贼党羽,为求真实,让逆贼中计,故未将谋划告知众卿,众卿并不知晓,朕不会怪你们,太子亦不会怪你们……快快请起,今日要议之事乃为以何人为使去和燕国和谈,而山南西道逆贼之事,待明夜大军将逆贼押至长安之时,再议。”

    见百官跪伏在地,已有涕泗横流者,楚秋轻轻瘪瘪嘴,道,“众卿快快请起,莫非要朕一个一个将尔等拉起来不成?”

    【作者题外话】:好大的一章。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