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千零九十七章不会是他吧

作者:风恋无痕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多少人能中第?”

    “……”

    此话一出,全场寂静,无数双眼睛都呆滞了。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均都是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一个问题——只有明算科的人才可以进入户部和工部。

    而算数显然放在现如今也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学的。

    这代表着什么呢?

    要是这件事情真的就这么敲定了,那精通算数的人岂不是就占了天大的便宜?

    即便是参加科举考试之后也无法进入户部,能在工部捞个一官半职的也是好的啊!

    要知道,进入礼部考的内容可都是和进士科一样的内容,现如今的士子——那些个寒窗苦读了十多年的士子肯定都是冲着明文明义和进士这三个科目去的,那么明算的人肯定从报名阶段会少之又少!

    而且,除了这些之外,还有明法……

    刑部虽然比不得其他的五部,但好歹也是位列六部之一,要是可以成为刑部侍郎或者是尚书大人,那也毫无疑问的是可以光宗耀祖的啊!

    如果运气稍微好一点,说不定还可以进入内阁呢!

    明法的人怕是会比明算的人还要少,这样一来……

    心**现这个念头之后,醉仙楼之内的争吵声便戛然而止,不少人都开始大眼瞪小眼起来。

    他们太明白对方心里在想什么了——这科举考试的变革,他们是断然不会同意的。

    不管这个想法是谁提出来的,即便是皇帝陛下和三位内阁大学士以及那位小大官提出来的,朝堂之中的文武百官也都同意,那他们也绝对不会同意,肯定是要去皇宫门口讨个说法的。

    可万一这事儿要是就这么成了,朝廷铁了心的一定要变革科举考试的制度,一定要把进士科改为明法、明字、明经、明算、名医和明算六个科目,那他们也没有任何的办法,只能照做。

    他们寒窗苦读十几年,总不能就因为科举制度变革就不去参加科举考试吧?

    终究还是要科举考试的,要知道,他们的蛾子或许在明经、名字和进士科方面比不上那些大才子,但是这明法和明算方面总还是有些紧会的——报名的人数少,竞争少,机会就多啊!

    要是最后真的中第了,那可是能够获得去户部的机会的啊!

    好像是明算的名头能够有机会进入翰林院,享受之前科举考试三甲同样的待遇嘞!

    如果真的可以做到这一步,那出来之后前途必然也是不可限量的呀!

    一时之间,不少人都面露兴奋之色,站起身来随便找了个理由就跟身边同伴告别。

    有人说是要去找那提出科举变革主意的人的麻烦,实际上却是要趁早赶回家告诉自己家孩子——从今天开始,咱们不背那些四书五经了,要学就学算术!

    尤其是那些家里孩子年纪还小的家长,更是早早的就起身离开了。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之前人满为患的在线楼竟然只剩下了不到五分之一的人!

    剩下的这些人继续留在祖先楼里,一边儿咒骂着严宽不是个东西,一边儿又讨论着他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片刻之后,终于有人响了起来。

    “哦对了,我知道了!

    严宽那小子这两个月以来,在京都城里建造了很多家的严宽文学院、严宽理学院、严宽高级书院什么的,里边儿教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什么物理化学,生物语文的……

    他现在又要搞什么科举变革,目的不就是为了自己的以后铺垫吗?

    你们看好了,都不用二十年,十年之内,那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估计就全部都是他严宽的人了!

    到了那个时候,朝廷就不是朝廷了,而是他严宽的朝廷了!”

    “哦?”

    此话一出,众人微微一愣,随后便恍然大悟一般的拍了一下大腿。

    思索良久之后,众人相互对视一眼,均都是表示赞同的点了点头。

    赞同的同时,他们内心之中也是有些慌张。

    因为他们心里都清楚,要是这一次的科举变革成功了,那么受益最多的必然是各个书院里的学生。

    要知道,那些书院可都是严宽出钱建造的,书院里的先生也都是严宽花钱雇佣的,这里边儿的含义不言而喻。

    要知道,大唐最敬重的就是儒家学问,而儒家学问讲究师徒传承。

    别说是那些孩子了,即便是那些从外地进京赶考的书生,来了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登门拜访朝廷之上的文武百官,然后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人送去拜师帖。

    从此以后,这二人就是师徒关系了吗?

    那可未必。

    书生要是中了进士,进入了翰林院,又离开翰林院进入六部或者是大理寺,那才算是真正的师徒关系。

    也就是说,这所谓的师徒关系也是讲究一些利益的。

    虽然有些现实,但这就是事实,也是人之常情。

    如此说来,那位小大官的权势得有多大?

    想到这里,众人纷纷变了脸色。

    他们有些不敢相信自己脑海之中想的那些事情——要知道,那位小大官现如今的权势便已经足够骇人听闻了,掌管了天罚营,即便是各个边境重镇加在一起都未必能比得上,而且他本身还是武勋出身,后来又先后被封了伯爵和侯爵,父亲更是淮安侯……

    一门两侯也就罢了,而且那位小大官还是四位辅国大臣之一,在武力方面几乎就只是差了长官亲军府的英国公一筹。

    在文化造诣方面,这位小大官仅次于内阁的三位大学时。

    在商贾方面……这方面就不用说了,所有人都比不上那位小大官一个人。

    别说是京都城了,即便是偌大的大唐境地之内,能够和那位小大官比拼赚钱能耐的人,估计还没出生呢。

    除了有钱之外,人家还操控着三味书屋这个大杀器,简直比朝廷礼部都要管用和可怕。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德彪钱庄,德彪钱庄的作用简直堪比户部,而淮安王府就是一个小小的吏部。

    这些暂且不去说,那位小大官的义妹严敏,听说她现在正跟着京都府捕头王姝悦学习。

    明明只是那么一个小丫头片子,却是让京都府尹都不敢招惹。

    如此一来,这就又相当于是一个简陋的刑部了。

    (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