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八章 帝国烽烟四起

作者:鹿鼎公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道光死后不到半年,洪秀全召集各路人马,在广西桂平市北部金田村商议起义之事。两万人马齐聚金田,建立了太平天国,一个庞然大物就这样诞生了。腐朽的清王朝和一个蛊惑人心的野心家正式开战。王朝虽然衰朽,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野心家虽然恐怖,毕竟领导的是一群非理性的“暴民”。谁胜谁负,当时还真没人能看出来。

    镇压云南彝族起义

    改土归流并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土司问题,在道光时期,一些少数民族的土司制度仍然保留着。一些新老土司利用手中所剩不多的权力,跟地方官府勾结,鱼肉百姓,让少数民族的同胞们非常不满。

    彝族百姓生活在西南各省,到了嘉庆时代,他们渐渐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生计越发艰难。土司们兼并土民的土地后,再把这些土地卖给有钱的汉人。在云南省北部,土地典当情况特别严重,很多彝族人卖出自己土地的一部分,留下的少量土地无法养活家庭。老百姓一旦无法生存下去,脑子里就会想到造反。

    道光刚登基一个月,云南永北厅的彝族人民就密谋造反。当然,他们并不是想直接造道光的反,最直接的愿望还是反抗当地官府,改善生活。

    当土司发现这些人想造反后,立即明白是咋回事了,顿时免除了一些摊派。这一招还真有效,老百姓顿时就不闹了,看来老百姓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造反的,如果老百姓到了动辄造反的地步也就是传说中的暴民了。

    事件平息不久,土司们又故态复萌,和官府再次勒索土民。彝族人民再次受不了,上千人聚集在一起,扬言要报复土司和官府。他们围住阿喇山旧衙门,并将附近的村寨烧毁。

    云贵总督庆保本来正要离职,得知这个消息后,八百里加急奏报道光。同时,命提督张凤和高适带领官兵前去镇压。

    道光接到奏折后,督令官兵防范堵截,防止叛乱蔓延。

    起义军的发展态势非常迅猛。二月,起义军已经渡过金沙江,进入大姚县内,与大姚县内的起义军汇合,势力大增。看到起义军蔓延,道光仍然认为这些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于是派遣三千七百名官兵镇压,同时让当地的乡勇们配合官兵剿匪。道光相信,只要守住扼要的关口,对起义军进行前后堵截,一定可以将其迅速扑灭。

    二月二十九日,起义军的一个头目梅老依什被清军俘获,但起义军在四川的发展并没有得到遏制。道光指示即将离任的四川总督德瑛阿暂时待在四川,堵截义军。

    三月九日,道光任命新任云贵总督史致光日夜兼程赶往云南,协同庆保一起剿匪。

    这次偶发的事件暴露出道光在调兵遣将统筹大局方面能力的不足,一个几千人的造反事件,他就先后动用四个总督(两个即将离任的、两个新任的)、几省的官兵,然而剿匪还是收效甚微。到了三月,起义军已经发展到七八千人。官兵有八千、团练有四千,占据很大的优势,然而在剿匪过程中,官兵和团练非常不给力,不知他们是胆小还是观望,迟迟不肯大力出手。

    后来,道光考虑到庆保不熟悉军务,便让有作战经验的尼玛善去协助他。这时,负责剿匪的最高领导已经有四个总督、一个将军了。

    尽管如此,形势仍然没有转机,甚至可以说更糟糕了。守备郭荣光与起义军激战,伤亡五十多人,军需粮草全部被起义军劫获。起义军迅速发展到万人,活动在云南四川一带。情急之下,道光又任命贵州提督罗思举带领五千贵州兵前去协助剿匪。

    四月十三日,清军终于传来捷报,在大姚县大败起义军,俘获了起义军首领陈添培,道光紧张的心情这才放松下来。十天后,再次传来捷报,大姚残存的起义军据点拉古被攻破,击毙起义军一百人,俘获六十多人。至此,大姚境内的起义军全部被肃清。

    提督张凤在云南永北地区也取得胜利,俘获了起义军首领唐老大及数百名起义军。这场折腾了三个多月的彝族起义终于平息,道光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

    接下来照例是封赏,庆保加封太子太保头衔,尼玛善、史致光等人也赏赐了一定的银两,我们不要指望道光有多大方。他封赏更多的是表示重视这些人,感激这些人,大家心领了就行。

    平定起义后,善后事务是最关键的。彝族起义本是因为土地变卖,百姓无以为生。道光相应地作出了以下的政策调整:一、以前彝族百姓将田地卖给汉人,没有田了,却还得缴纳赋税,现在不用交了,赋税由收购田地的汉人缴纳;二、彝人没有田产,土司却还勒索他们,这种事情必须禁止,违法者必究;三、土司的一些爪牙祸害百姓,将这些人全部裁革。

    从道光的这些措施来看,他是想解决问题,但是这些措施真能解决问题吗?我们认真一看,发现很多都是空话,执行起来特别难。道光总不可能天天盯着当地的官府和土司,他们如果勒索,道光如何监督?所以说这些措施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瑶族是一个非常神秘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湖南、云南、贵州、广东等省。他们有本民族的语言,但是语言差别太大,不同地方的瑶族人甚至无法沟通。他们通用的语言主要是汉语和壮语,文字则全部采用汉字。

    湖南、广东、广西交界的地方,崇山峻岭,生活着大量的瑶族百姓。这些瑶民处于半隔绝的状态,虽然自治程度比较高,但也受到地方官府的管制。地方官当然免不了对他们进行一些勒索,在处理案件的时候免不了会不公平。长期下去,致使积怨爆发,瑶民们拉开了反抗的大旗。

    第一次瑶民起义是由一个叫赵金龙的人率领的。

    道光十一年(1831年)十二月十九日,湖南永州府江华县的瑶民赵金龙带领五百多瑶民起义。这个赵金龙自诩金龙王,号召起义群众头裹红巾作为标志,打杀了四十多个官差。第二年正月初十,永州总兵鲍友智奉命弹压,这时赵金龙的队伍已经有一千多人了。

    道光接到奏折后,任命湖广总督卢坤和湖南提督海陵阿进入永州追剿。彝族起义的事情把道光搞怕了,对这种事情他再也不敢掉以轻心,大有如临大敌、如履薄冰的感觉,他急命广东广西两省的督抚大员一同协助剿匪,这些大员包括李鸿宾、朱桂桢、刘荣庆、苏兆熊等人。

    阵势是非常庞大的,方法还是老方法,严防死堵,防止蔓延。在封建统治者眼里,造反就像是瘟疫,第一件要紧的事就是防止扩散。

    赵金龙面对清军猛烈的炮火,很快就抵挡不住,棍棒红缨枪这些中古时代的兵器怎么抵挡得住火枪大炮?不到一千人的队伍一下就损失了三百多人。赵金龙只好带着大家退到大竹山,准备来个战略转移,说白了就是逃到广东连州。可惜前路被清军堵死,他只好退回五水瑶山,一路上,赵金龙不忘招兵买马,部队很快扩展到两三千人,全是瑶民。

    道光又一次不幸地看到事态扩大,战火蔓延。此时,他想起了久经战场的罗思举,罗思举在平定彝族起义中立了大功,这次也可以用他。罗思举遂带领一千精兵,火速赶往湖南。

    随后,道光还从陕西调了五十门大炮、两百名火枪手到永州。到二月下旬,从外地调往湖南的官兵有四千多人。道光以为,自己的部署已经很严密了,匪徒没有不被剿灭的道理。

    二月十四日,湖南提督海陵阿在大雨中率军向五水瑶山和九嶷山行军。赵金龙得知了这个消息,挑选了一批瑶民,让他们伪装成夫役,为官兵们抬大炮和枪械。抬到一个逼窄的峡谷中时,道路更加难行,夫役们用眼光示意。一时间,夫役们拿起枪支向清军开火,听到枪声,早已埋伏好的起义军冲了出来。

    海陵阿完全没有料到会中计,他还没反应过来,副将马韬已经阵亡。海陵阿回头,指挥后续部队,想冲出重围,不幸也阵亡。清军大量伤亡,只有少数人逃了出去,枪炮粮食等全部为起义军所获。

    这次失败让起义军声势更加浩大,清军不敢再轻易进攻,起义军在江华、蓝山、宁远、常宁等县纵横驰骋,毫无顾忌。无奈之下,道光实行坚壁清野政策,同时增派援兵,让贵州提督余步云带兵前往湖南。

    起义军仍然在不断发展,道光忙着从各省继续调遣援兵支援。随着湖南援兵的增加,赵金龙的活动也受到限制。为了扭转不利的形势,赵金龙兵分三路,主动袭击清军。道光得知战况后,让清军把敌人诱到平原开阔的地方聚而歼之。道光的这个策略是不错的,起义军都是瑶民出身,长年生活在山里,最擅长打游击战。如果让他们分散在山里是很难剿灭的,只有引诱到平地,才能手到擒来。

    效果很快就出来了,三路起义军中赵福才一路伤亡千余人,赵福才本人也战死。赵文凤一路由于不敌,被清军招抚,一半的人解散。

    后来,起义军退守洋泉镇,罗思举率军包围洋泉镇。洋泉镇易守难攻,外有群山作为屏障,内有河水环绕,城墙是由石头做成,非常坚厚。罗思举将洋泉镇团团包围,但他并不急于进攻,城墙实在是太坚固了。

    三月二十九日,大雨滂沱。罗思举认为这是进攻的好机会,下大雨,起义军一定疏于防守。没想到起义军防守非常严密,罗思举与起义军激战了四昼夜,双方损失都很大,但还是没攻下来。

    四月初六,清军开始强攻,在大炮的猛烈轰击下,清军付出了重大的伤亡代价,终于攻进城内。隔日,双方在城内展开巷战,到了巷战的地步,胜负基本上已经定了。赵金龙光荣阵亡,起义军残部虽然不肯投降,但也难逃失败的厄运。二十四日,战斗宣告结束,叛乱到此平定。

    收到捷报的道光非常喜悦,大大表扬了卢坤和罗思举,封他们一等轻车都尉世职,余步云加封太子少保。

    没过多久,风波又起,起义军的另一个首领赵子青借口为赵金龙报仇,整合赵金龙余部两千人在江华锦田一带活动。但不到一个月,赵子青就兵败被俘。

    第二次瑶民起义还是由湖南人发起的,此人叫蓝正樽。

    蓝正樽是湖南新宁县瑶民,起义的原因还是一样的,当地的瑶民受到官府和豪强的欺压,偏偏官府和豪强都是汉人。瑶民有冤情,到官府告状不通,蓝正樽是个爱打抱不平的人,多次帮着有冤情的瑶民上访,可惜官府置之不理。蓝正樽一怒之下,决定号召瑶民起来造反。

    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二月,湖南武冈州官府听说瑶民造反,决定秘密搜捕这些“暴民”。蓝正樽从一个朋友那里得知此事,立即联络各州县的瑶民:“官府要来抓我们了,大家联合起来才能对抗他们啊!”

    当地瑶民组成了一个叫“龙华会”的组织,这个组织一开始的目的并不是造反,只是为瑶民“维权”。

    道光十六年(1836年)二月初五,蓝正樽召集“龙华会”三千群众在九龙庵开会,决定起义;蓝正樽自号卫王,改元“刚建”。第二天,起义军兵分三路,向武冈进军,一路由陈仲潮率领,一路由蒋玉先率领,一路由蓝正樽自己率领。

    三路大军将在武冈城下会师。蓝正樽本来还算是一个正直的人,当上“卫王”后,头脑也不太清楚,本来也就三千人,他偏要学着大元帅的样子兵分三路,其实他也就想感受一下号令大军的感觉,其实根本没必要分成三路。

    出征之前,蓝正樽任命邹元佐为元帅,让邹元佐拿着自己的“诏书”号令城内文武百官投降。邹元佐其实只是个使者,他要求进城跟知府谈话,知府徐瑃放他进来。邹元佐进来以后,非常骄横地告诉徐瑃,现在归顺就是功臣,再晚了就是罪臣。徐瑃大骂邹元佐信口雌黄,将他关进大牢里。

    招降失败后,蓝正樽号令攻城。蓝正樽这人从来没有打过仗,只是因为帮瑶民“维权”,有一定的威望。当他担任军队的总指挥,对于军事的无知立刻暴露了出来。

    蒋玉先率军进攻西门,西门防御很强,只能退回,转攻南门。攻进南门后,在校武场遇上了武冈千总张大宏,起义军不敌,只能撤退。蓝正樽当然不肯就此作罢,气势汹汹地来,不能灰头土脸地回去,下令强攻,今天一定要拿下武冈城。

    当知府徐瑃拿出红衣大炮时,他们才真正尝到了厉害,也明白了军队不是一天可以建成的。看到起义军死伤一大片,蓝正樽头脑清醒了许多,下令撤退。

    能退到什么地方去呢?蓝正樽也不懂啊,他只是个平凡的瑶民,哪有什么战略规划。他甚至都不清楚他到底在干吗,他不明白他是在带着大家送死,最多不过是给道光留下一个经验总结:对待瑶民不能太苛刻了。即便如此,蓝正樽自己也是难逃一死的。

    退到蔡家塘后,乡绅张谦殷勤地招待起义军,蓝正樽没有城府之心,以为这人真的是对自己好。他万万没有料到,张谦表面上好酒好肉地招待他们,私下里却早已派遣人去向官府禀报。当起义军喝得烂醉如泥的时候,官府的人马已经将蔡家塘重重包围。

    就这样,蓝正樽起义还没几天就失败了,而且清军不费吹灰之力就镇压了这场叛乱。蓝正樽这人虽然没有其他能力,但从他及早逃脱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非常警觉的人。

    虽然这次起义动静不大,但是道光却高度重视,对于起义这种事道光一向是敏感的。听说蓝正樽下落不明,他急调湖广总督纳尔经额去搜捕。湖南巡抚荣光本来已经光荣卸任,道光让他留在那里观察形势,新任的湖南巡抚裕泰也赶往湖南剿匪。如此兴师动众让人感觉道光真有点小题大做。

    蓝正樽的下落如何呢?那次在蔡家塘,得知官兵赶来,蓝正樽神不知鬼不觉地脱身,换上乡民的服装逃到漆家湾。没想到跟当地乡勇发生冲突,蓝正樽被乡勇用石头打死。听到这个消息,道光半信半疑,让新任的湖广总督林则徐去调查此事。林则徐是个实在的人,他办事道光放心。林则徐经过查证后表示,蓝正樽确实死于乡民之手,道光本该卸下心头重压,睡一个安稳觉了。但是他凭“直觉”认为林则徐在骗自己,他感觉,当然只是感觉,蓝正樽没有死,还藏在山中的某个地方。

    道光被心中的怀疑折磨得非常痛苦,一气之下,将纳尔经额降职,调到西藏去,永远不许回京。林则徐也被处罚了,降五级留任。

    第三次瑶民起义是由一个叫雷再浩的人发动的。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九月十日,湖南新宁县瑶民雷再浩联合汉人李辉、陈名机等人在连州发动起义。雷再浩起义也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清军扑灭,但清军也付出了代价,多少为雷再浩挽回一点面子。起义军击毙了清军守备李廷杨、千总刘春林,还有外委陈国熊、马瑞春等人。

    第四次瑶民起义的发起人还是湖南新宁县的村民,此人名叫李沅。这次起义有黑社会性质,都是一些“拜把子”兄弟干的,他们成立了“把子会”,打算学梁山好汉,劫富济贫。后来李沅的兄弟们被官府抓进去了,李沅带着兄弟们劫狱,就这样拉开了造反的序幕。

    起义以后李沅不称王也不称元帅,自称“总大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大哥大,打出“劫富济贫”的口号。这次起义发展很快,清军动用了一万多官兵剿匪,直到道光死后三个月起义才被镇压下去。

    可怕的敌人

    彝族起义也好,瑶民起义也好,跟后来的起义相比,都不过是给帝国挠痒痒。

    白莲教曾经把乾隆和嘉庆折腾得很惨,虽然最后被扑灭,但是到了道光朝又死灰复燃。道光末年,河南出现了一个叫朱麻子的人,这个人企图复兴白莲教,召集了几百人起义。朱麻子等人虽然被清军火速扑灭,但就像野火一样,是一个不好的开端。很多人打着白莲教的名义搞一些地下活动,“白莲教”是清廷统治者非常敏感的三个字。

    王朝衰落之际,过去已经销声匿迹的一些“妖孽”往往会再度复活,这不,天地会也冒出来了。道光十二年(1832年),台湾嘉义县的天地会首领陈办、张丙等人率众起义,一时之间,台湾云集响应,将嘉义城包围得密不透风。清军大批将领被天地会杀害,一时间起义军膨胀过万。

    接着,便是政府从全国各地向台湾调兵,义军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对于清廷的冲击是非常大的。

    道光十五年(1835年),山西爆发了先天教起义。这场起义在嘉庆年间就开始酝酿,直到道光年间才爆发,起义虽然失败了,却给道光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所以,道光下令从严处罚作乱之人,凌迟、摘心、斩首的有一百多人。

    从道光元年(1821年)到道光十五年(1835年),全国爆发的起义多达二百五十多次,叛乱如此频繁,足见当时国家的衰败。但是道光没有想到,更可怕的敌人还在后头呢!

    捻子正气势汹汹地向大清国涌来,在捻子身后是更可怕的太平天国,在太平天国背后,站立着一个疯狂的广东人:洪秀全。

    先说说捻子吧!

    捻子是民间一个秘密的社团组织,据说在康熙年间就存在,甚至有人说在明末就存在。捻子主要是由手工业者和农民组成,在嘉庆年间,他们的活动开始频繁。捻子是北方的方言,意思是一伙人、一群人。嘉庆末年(1820年),捻子在安徽、江苏、山东一带异常活跃,数十上百人为一捻,大的捻子甚至有几千人。很多私盐交易都是捻子在背后干的。

    捻子恐怖的地方在于他们并不是一支专业的造反队伍,相反全是一些潜伏派,是民间广布的火种。平常的时候,他们看上去就像老实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一到特殊时刻就摇身一变为土匪。孙玉庭曾经向道光奏报捻子的危害,道光着令他查访缉拿,不过捻子的人数太多了,抓到几个首领对他们不构成任何损失。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捻党在直隶活动,白天横行,晚上打劫。清军前来镇压,和捻军在王家楼大战。此后又有许多小规模的战役,这些小打小闹的战役就像是热身赛。虽然由于清军的镇压,直隶一带捻子活动暂告平息。但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山东捻党又活跃起来,分批进入河南和直隶。这些捻子虽然没有对清军发动大规模的袭击,但是分散的无孔不入地骚扰更让人难受,不时发生官银被劫被盗的事情,搞得这些省份不得安宁。

    从分散的捻子转化为有组织有预谋的捻军,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就像是化学反应,需要催化剂。这个催化剂就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疯狂的落第秀才

    晚清历史上最疯狂的人莫过于洪秀全了。

    洪秀全原名火秀,又名任坤,后来给自己取了个“秀全”的名字。他是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出生于一个耕读家庭。在中国封建社会有很多这样的家庭,一家人都在种田,供着一个有希望的孩子读书,指望这孩子将来有一天鲤鱼跃龙门。

    洪秀全从小就被寄予了深厚又沉重的希望,所以我们应该理解,他的压力其实是很大的,自尊心也是薄弱的。据说洪秀全小时候读书还真不错,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村里一些阅人犀利的老人都认为这孩子将来有出息,应该能金榜题名,步入仕途。

    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不知道是当时主考官有问题,还是洪秀全天赋才学不够,考了三次连秀才都没考上。第三次落选之时洪秀全已经二十五岁,老大不小了,还是个单身汉,连个文凭也没有,更不用说工作了。

    这次落第给了洪秀全一个沉重的打击,回家以后,就病倒了。这一病居然改变了他的命运,在梦中他好像神游了一趟基督教的天堂。洪秀全曾经在第二次落第之时,发现了一本《劝世良言》的小册子,书中宣扬的全是基督教的思想,当时洪秀全心情非常低落,正需要这种东西寻求精神上的安慰。

    病好了,洪秀全却疯了,他逢人便说自己是耶稣的兄弟,是上帝让他下凡斩妖除魔。这下,洪秀全犹如醍醐灌顶,把儒家的四书五经全扔了,发誓从此不考科举,要宣扬基督教。这时,洪秀全连《圣经》都没摸过,所有关于基督教的思想都是来自那本《劝世良言》。

    洪秀全告诉大家:“现在人心败坏,政治腐败,不久老天就会降灾于这个世界,只有信仰上帝才能避免灾难啊!入了上帝教,不分男女,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信不信由你们,反正我是信的。”

    乡亲们问他:“你就这么肯定?”

    洪秀全表情沉重地说:“是的,非常肯定。因为上帝是我爸爸,耶稣是我哥哥,他们让我下凡来了,来拯救你们这些受苦受难的同胞。”

    你还别说,真有很多人信他,受苦受难的人实在太多了。第一个相信他的是洪秀全的表弟冯云山,他很快成了洪秀全的得力助手,跟着表哥一起传教。

    洪秀全到广州传教后,效果不是很好,广州是个富裕的城市,劳苦大众没有穷乡僻壤多,大家犯不着加入邪教啊!最后,这兄弟俩学乖了,跑到山区去传教,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经过两年多的宣传,终于吸纳了两三千名教徒。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洪秀全正式成立“拜上帝会”。

    直到此时,洪秀全心里可能还没有造反的想法,否则他不会跑到家里著书立说。如果说洪秀全这是奠定理论成果,为后来的革命制定方针政策,那也不对,从后来的表现看,洪秀全并不是这么深谋远虑的一个人。他要真有这种智慧,也不至于后来把太平天国弄得那么糟。

    后来,洪秀全还考虑进修,向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学习基督教理论。罗孝全是个负责任的牧师,他拒绝为洪秀全这种双重大逆不道的人洗礼,他清楚地看到洪秀全根本不是什么基督徒,而且一个居心叵测的野心家。洪秀全自诩为上帝的儿子是对上帝的大不敬,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既是对清廷的大逆不道,也是对华夏文明施暴。

    洪秀全怏怏而归,开始了中国特色的基督教大业。洪秀全忽悠能力还是相当强的,可能是因为有一股强大的激情指引,在他的领导下,拜上帝会的规模迅速膨胀。

    不幸的是,十二月份,冯云山被捕入狱。后来,拜上帝会的人把冯云山救了出来。洪、冯二人回到了紫荆山,让洪秀全感到欣慰的是,拜上帝会的教徒已发展过万。这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拜上帝会团体里已经人才济济,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这些人都是在这时加入的。拜上帝会也不仅仅局限于广东,在广西也得到迅速发展。

    造反的念头可能就是在这时开始的。洪秀全知道,天无二主,清廷是不会容许拜上帝会发展下去的,到最后必然分出个胜负。这段时间,洪秀全也在积极筹划武装起义的事情。起义还没有爆发,道光就已经死去。

    这场PK注定要由道光的儿子咸丰来完成,咸丰当然不是洪秀全的对手,不过咸丰手中有一张克敌制胜的王牌:曾国藩。鹿死谁手我们已经知道,看来多读点儿书学习努力一点儿还是有好处的,不学无术的洪秀全终究不是传统士大夫曾国藩的对手。

    道光死后不到半年,洪秀全召集各路人马,在广西桂平市北部金田村商议起义之事。两万人马齐聚金田,建立了太平天国,一个庞然大物就这样诞生了。腐朽的清王朝和一个蛊惑人心的野心家正式开战。王朝虽然衰朽,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野心家虽然恐怖,毕竟领导的是一群非理性的“暴民”。谁胜谁负,当时还真没人能看出来。

    下一本书我们将展现太平天国的全貌,再现真实的洪秀全和他手下那些叱咤风云的将领,为您揭开太平天国风云背后的血腥与争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