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一四三章 手伸得真长

作者:文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陶光明暗暗拍胸脯:呼,好险,还好我的熟人都在国内。不然以后不但被李文军那混蛋赶得全国跑,还要全世界跑。
    李文军说为了督促这两个人好好干活,让季青烟和喻明洁每天跟他们打电话,重要的是,结尾要让孩子说:“爸爸快回来,我好想你。”
    然后季青韬和唐兆年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三天一个大学,两天一个研究所,一周换个城市的到处窜。
    最后两个人都在两个月内骗到,啊不对,说服了,名单上的一个人来“文军实业”。
    当然,这里面也有左博文和钱卓林两夫妻打电话游说的功劳。
    因为作为“文军实业”的第一批学者,他们的话是最有说服力的。
    不过最最关键的,还是李文军有钱又大方,还名声在外。
    按他的说法:用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
    拉什尼科夫那边改制完成,现在已经完全是一个私人的钢铁公司了。
    按照李文军跟拉什尼科夫的约定,他要往
    我是什么命哦,喜欢谁不好,非要巴巴娶一个这样的女人,搞得自己现在跟被掐住命门了一样。
    唐兆年带着两百个人坐火车从省城到了边境,然后直接坐火车去了马市。
    过程有些曲折,所幸最后安全到达。
    其他省市的企业一听:好家伙,李文军的手真是越伸越长,现在都能向国外派劳工了。再不跟他合作,以后真是想喝点汤都喝不着了。
    来谈合作的企业挺多。
    李文军一天接待四五个,实在是很烦。
    他直接写了个清单让郑玉莲和赵林他们先去筛选一下。
    不在清单上的企业,就不要来浪费他的时间了。
    闹也没有用,找关系也没有用,这一次不够格的自己去琢磨为什么,以后技术有进步了,可以再来谈。
    陶光明从俄罗斯回来后,都在忙着继续谈征地,“文军新城”的版图正在无声无息,而又迅速地扩大。
    ------
    跟乌克兰国立冶金学院一起合作办学的事情也在同时进行。
    这边大学校长打电话过去,两边谈好了从今年秋季就开始互派学生和学者进行交流。
    “文军大学”如今除了能往港城大学送人,还能往外国大学送人了。
    那个档次就不是往上提了一级,而是很多级。
    不用怀疑,今年的招生肯定会比去年还要火爆。
    然后钱卓林和左博文要求去乌克兰国立冶金学院玩玩。
    李文军说等派个两三次去,把情况摸熟悉了,再说。
    在第二季度的计划会议上,除了各个厂的产品更新换代,扩大销售之外,李文军还公布了今年的两个重点事项,一个是建好机场。一个是拿下穗城的地铁项目。
    他说完这句话,整个会场鸦雀无声。
    其实大家都觉得自己听错了。
    机场?!
    建在哪里?
    这东西又不是厂房,想建就建?
    那得国家同意才行!
    再来说,地铁项目。
    李文军说的是“拿下”,而不是“参与”。
    穗城的地铁项目,全国都知道。
    现在都汇集了好几个国家的地铁公司,大家都势在必得。
    其中两个公司还参与了京城和海城地铁的建设。
    讲句不好听,李文军能不能通过资格初审都是个问题。
    因为没有成功案例。
    光是这个,就少了绝对竞争力了。
    更别说人家整条线路的技术都成熟了。
    他们的一个电力机车头都还在试验阶段……
    李文军见大家都不出声,用淡定的目光扫了一圈:“大家别怕嘛。事在人为。我们比外国的地铁公司哪里都不差。我很有信心。”
    陶光明暗暗捂眼:“你当然有信心。你这混蛋张张嘴,累死的是我们。”
    然后李文军说:“这一次,我亲自领队。等我们拿到招标文件,就开始干活。”
    其实陶光明想说:李文军,你现实点,到时候杨守拙也说了不算。
    就算“文军实业”能通过初审,最后审核也是技术和报价双重评分。
    “文军实业”这种,一看就是纯粹去给人家抬轿子的。
    何必巴巴送脸过去给人打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