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五章广州何家

作者:名剑山庄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第四十五章广州何家
    铁铉来到何夕的值房之中,说道:“大人,您有何吩咐。”
    何夕说道:“坐。你在内阁之中,觉得如何?”
    铁铉与解缙,算是定国是会之后,内阁人员调整之一。
    就何夕的本心,他想让铁铉撤成为应天府尹。一来铁铉能力很强,行政能力那是一等一的。其实,从来不要小看,古代名臣的执行力。那一点不比现代的一些管理人员差。
    甚至还强上很多。
    无他,现在政府体系要比古代强上太多了。以至于,而古代行政班子,可就太差劲了。
    如果说,何夕在后方组织起来大生产,能让源源不断的物资送上前线,而铁铉能做到的就是维持主要战略方向的物资不短缺,最多的时候,他要维持数条战线,在他麾下的民夫超过百万之众。
    他都能安排的妥妥当当的。
    甚至可以说是何夕麾下第一能力。甚至何夕觉得,杨士奇在这方面就不如他。只是杨士奇与他不一样。杨士奇习惯了中枢的位置。而铁铉就是地地道道的地方循吏。
    对,南京应天府的改革,有北京做模版。并不需要做什么决断,只需推行下去就行了。
    只是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夕让铁铉来办,是很放心的。
    解缙发现自己想成为首辅,很多能力不达标。才走了朱雄英的路子,想谋取应天府尹这个位置。最后何夕琢磨之后,就将两人对调了。
    只是铁铉来到内阁之后,也不是太好过的。
    这也是很正常的。
    党中有党。派中有派。
    何夕已经确定要退下来的。何夕身后的派系,自然会分裂的。无他,大家都要抢何夕留下来这个位置。再加上其他势力的干预。虽然说,现在都还听何夕的话。但是有些事情,也是难免的。
    何夕也不好干涉。手心手背都是肉。
    他偏向谁都不好。
    毕竟,他也不确定下一任首辅是谁?这个人定然是何夕与朱雄英两个人共同决定的,这里面就有很多空间了。何夕一个不小心,将下一任首辅给得罪死。他虽然不怕,但是将来故人也不好见面不是。
    与其那样,还不如放任他们自己想办法。不管是谁成为首辅,都必须承何夕的情。
    当然了,何夕仅仅限制他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争斗,不能坏了朝廷大事。其余也不好多管。
    铁铉在内阁之中,列为最末。分管的都是教育,文化这方面的事情,而偏偏何夕这一段时间,因为白话文,还有学校,吏选制度等事情,对这方面特别关注。铁铉之前又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对这方面的人头也不熟悉。
    于是乎,很多人都越过了铁铉向何夕禀报。
    再加上其他人的排斥。铁铉在内阁之中,就比较清闲了。
    铁铉说道:“在内阁一切都好,学到了很多东西。修身养性。”
    何夕说道:“在内阁与在地方上是不一样的,你要好好适应。不过,憋坏了吧。有一件事情,我想请你走一趟。”
    铁铉眉头一挑,心中暗暗高兴,正如何夕所言,中枢与地方是完全不一样了。
    地方上,铁铉是一把手,说一不二,很多事情都是他说了算,简直是雷厉风行。但是在中枢,是开不完的会。做不完的沟通与妥协。内阁做的事情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的。
    将大明朝廷需要推行的政策发解出来,内阁大学士各领自己方面的事情,向下面布置任务,然后将下面的述求报上来,分管某方面的内阁大学士,将各部尚书叫到一切开会,分析问题,督促解决。
    如果解决不了,想办法将问题反应上来。然后内阁开会。一层层的解决。
    是这政策本身就不行。
    或者是下面执行出了偏差。或者干脆下面有人搞事。
    总之,上上下下,乃至同僚,各方面的问题,就好像是一张大网,让所有人都不得自由。需要的是将方方面面都摆平的同时,将上面的任务给不折不扣推行下去。
    这种情况下,铁铉在地方上的经验根本没有用。
    反而起反效果。
    文山会海,实在令人不爽利。
    铁铉是憋屈的很。修身养性,也是真话。不好好讲自己的脾气给磨平了。这事情将来很难办的。
    而出去走一趟,就代表的是钦差大臣。
    在地方上有说一不二的权威。
    铁铉也想出去散散心。最少要比在南京舒服多了。
    铁铉说道:“大人,您请吩咐。”
    何夕将广东的资料,给了铁铉。不用多说什么。铁铉是从地方上爬上来的。对下面的情况很熟悉,虽然是广东,与河北不同,但是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
    铁铉只是看过一遍,就知道要做什么了。他说道:“大人,这一件事情要做到什么程度吧?”
    何夕说道:“杀鸡儆猴,总要见见血。”
    铁铉说道:“懂了。请大人等着我的好消息便是了。”
    何夕说道:“顺便将征安南的后勤也承担起来。这一件事情也交给你了。”
    铁铉根本不在意,这方面他是专业的。征安南才需要多少人马。最多三个军,十万人上下。这再加上可以走海运。物资转运方便太多了。
    当初前线近百万之众,他都能承担起来了。更不要说这一点点人马了。
    小菜一碟。
    -------
    广州何府。
    何迪有些着急。
    何迪所在的何家,正是东莞伯一脉。他的父亲何真,举广州投降大明,封东莞伯。在洪武二十一年病逝了。爵位传给了儿子何荣。而何荣与蓝玉走得近,在蓝玉案中被牵连进去。
    被杀了。
    何家在南京一脉,就被清理干净了。
    而何迪是在广东老家守家的。何迪只是何真的庶子而已。在何家内部并不受到重视。否则何家一脉都在南京,也不会他自己在广州。而且朱元璋是何等人。何家身为降将,他也不会让他们盘踞地方。所以何家主要的势力都到了南京。
    蓝玉案之中,全部被杀了。
    不过,因为历史上的蓝玉案,与而今的蓝玉案是不一样的。
    历史上的蓝玉案,是朱元璋办的。蓝玉即便是冤枉,也不可能翻案的。但是而今的蓝玉案乃是朱允炆办的。而且蓝玉在政治立场上,是支持朱雄英的。
    随着北兵进入南京。拨乱反正。蓝玉案自然也被翻了出来。
    甚至也是定国是会上的一个议题。
    但是影响并不大,无他,人走茶凉。且不说蓝玉案,被朱允炆办得很彻底,将蓝玉在军中的影响力,情理的差不多了。更不要说蓝玉本身就没有立下擒获蒙古大汗大功,影响力了并不如历史同期,最后最重要的是,这几年南北战争,军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洪武年间的老人都在清退之中。
    就是蓝玉还活着,他的影响力也在消退之中。更不要说蓝玉死了。
    而且没有后人了。
    所以,蓝玉案之中,大部分人都是朝廷追赠,恢复名誉,重新修建墓地等等。
    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水花。
    但是何家不一样。
    因为何迪还活着。
    广东毕竟天高皇帝远。何家又是地头蛇。在蓝玉案发生之后,何迪就躲起来了。甚至一度出海躲避。总算是躲过了朱允炆的追捕。在南京沦陷之后,何迪更是回到广东,发动自己家族的影响力。
    帮助北兵拿下两广,算是参与了南北之战的尾声。
    于是,忠烈之后,又有功劳。
    何迪就有了很大权力与影响力。
    特别是何家与广东的地头蛇关系紧密,于是何家就成为了两广地头蛇的代理人,还是国会议员之一。参与了定国是会。但是面对大明朝廷的新法度,何家也是受损很多的。
    于是很多人都来找何迪诉苦。
    何迪其实也找了很多门路。他甚至想与何夕联谱,就是将两家的家谱给联起来,也就算是同宗了。反正都姓何吧。
    何夕自然断然拒绝。
    何夕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家谱在什么地方,即便有,也不好拿出来。总不能说,他太爷爷在清光绪年间做过什么事情吧?
    那太扯淡的。
    至于将安南王的使臣当面杀了这一件事情,与何迪是有些关系的。但关系不大。因为何迪很明白,大明朝廷是多么可怕的力量,两广仅仅驻扎了一个军的禁军。何迪只是看过一次,禁军操练。
    就将所有该有的,不该有的心思都放下来了。
    何家也算是勋贵世家。家中有人当兵打仗。何迪也受过军事教育,能不能打,一眼就看出来,打不打得过是一回事,想都没有想过,就不要说打了。
    再加上,广东是发展海贸的好地方。这何迪在定国是会上,可是与其他海商喝了一顿好酒,算是搭上了线。赚不赚钱不说,最少是混进海商的圈子里了。
    什么不能赚钱,非要弄这个断头钱,要与朝廷赌命。
    奈何,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在朝廷之中是这样的,在地方上也是这样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