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54章 步兵司令的人选

作者:俺叫刘可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陆军元帅府后院。
    戚家府邸是朱载圳下旨兴建的。因戚继光功勋卓著,特赐亲王府规格。
    偌大的后院里,戚家四虎正在围坐喝酒。
    这些年,四虎凭借着父亲的威信,在军中一呼百应。
    戚祚国喝多了曾吹嘘:“没有戚家,就没有陆军。”
    这其实也不算吹嘘。无论是陆军也好,海军陆战队也罢,往根子上说,都是戚家军的骨血。
    陆军步兵司令一职因俞大猷病了多年,一直是个虚职。
    副司令戚祚国实际上是步兵的最高将领。
    就连他的母亲,京畿卫戍司令戚夫人,按级别、编制都是他的属下。
    老二戚安国做了多年皇家近卫军军长。掌握京畿地面最精锐的武装力量。
    戚昌国已从少将高参位置上调任,授了实职中将骑兵军长。三娘子一手带出来的骑兵“万岁师”,就在他统辖的那个军。
    那个骑兵军驻扎蓟州,离京不过二百多里而已。若京城有变,一天就能杀向京城。
    戚报国任陆军西山基地少将后勤部长。整个西山基地的弹药储备、粮食供应,全掐在他的手里。
    老二戚安国几杯酒下肚,开始吐槽:“皇上新设了个皇宫卫戍长,少将军衔。让他的义子刘綎做了卫戍长。
    呵,现在我这个皇家近卫军军长,能指挥的只有一个半师。
    两年前皇上成立什么‘皇太子近卫师’,让李家的草原五狼当主官。那个师我现在已经指挥不动了。
    现在负责皇宫卫戍的三个团,又归了刘綎指挥。
    咳,我总觉得,皇上是认为咱戚家军权太盛,故意打压咱们呢。”
    老大戚祚国附和:“刘綎有个毛的军功。九年前收西域、血战巴彦淖尔时,我已是师长,你是团长。
    他刘綎呢?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军号手而以。
    不过是会攀高枝,认了颜妃当干娘,这几年竟发迹了,青云直上。”
    戚昌国压低声音:“听说了嘛?俞老爷子怕是不行了,俞府正在准备后事。”
    戚祚国感慨道:“唉。还真应了那句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俞老爷子今年正好八十四。
    俞咨皋调去了北美。俞老爷子跟咱爹是过命交情。他的丧事,咱们几个得上点心,替咨皋兄尽孝。”
    戚昌国压低声音:“俞老爷子要是去了,步兵司令就空了出来。大哥,这个位置你十拿九稳。
    毕竟你是当了五年副司令的人啊!”
    戚祚国笑道:“若真能接了这个差,也不枉我为国效力一场。”
    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落差就有多大。
    且说两日之后,塘沽口。
    朱载圳和老仙家亲自到了塘沽口,为长公主朱笑嫣,二皇子朱翊锣送行。
    一家人离别之际,个个眼泪汪汪自不必说。
    朱载圳语重心长的对朱笑嫣兄妹说:“自今日起,你们就离开了父皇的庇佑。前路漫漫,一切都要靠你们自己!
    自今日起,你不再是大明的长公主朱笑嫣。而是图卢兹女侯爵凯瑟琳。
    锣儿,你也不再是大明的二皇子朱翊锣,而是巴塞罗那公爵安德鲁。
    父皇祝你们一帆风顺。”
    朱笑嫣和朱翊锣,按照家礼,跪在地上庄重的给朱载圳磕了个头。
    吉时已到,仪仗队吹响了出征号。
    毛海峰、王家屏、孙承宗、熊廷弼、毛文龙、祖大寿簇拥着朱笑嫣兄妹登船。
    朱载圳凝视着远去的军舰,眼中满是不舍,久久没有离去。
    一段属于凯瑟琳大帝的传奇,开启了!
    一个月后,明军双壁之一的俞大猷病逝。
    朱载圳下旨,极尽哀荣。追封俞大猷为威远公,追授陆军元帅衔,赐谥“武襄”。命绘相于凌烟阁,入葬荣军公墓。
    下葬当日,朱载圳以皇帝之尊亲自扶棺。
    京城百姓沿途哭祭者,不下十万人。
    俞大猷去了,步兵司令一职需要有人接任。..??m
    内阁召开了会议,讨论步兵司令的接任人选。
    朱载圳先开口:“铖儿,铭儿,你们二人有何看法?”
    太子和贤王都是人精。
    太子道:“父皇,步兵司令是陆军部十六上将之首。应该您乾纲独断。”
    朱翊钧道:“皇上,重大军事任免,侄臣身为郡王不便多言。”
    贤王朱翊钧当然希望戚祚国能接任步兵司令,成为步兵的最高将领。
    可是,他很鸡贼的没有直接举荐戚祚国。这是为了避免引起朱载圳的怀疑。
    在他看来,论资历,论排位,怎么也该是戚祚国接任。十拿九稳,何须多言?
    朱载圳又看向了一众阁员:“你们说说。”
    张居正道:“臣认为该由戚祚国接任。”
    一众内阁阁员纷纷附议。
    跟着朱载圳东南平倭、北定草原的那批老将,都已经老去。
    戚祚国是中生代将领中的佼佼者,不是他接任还能有谁?
    就在此时,国丈杨俊民提出了异议:“禀皇上。臣认为步兵司令应该找一个资历深厚的人接任。
    戚祚国虽要功劳有功劳,要能力有能力,要履历有履历。但他的资历稍显不足。
    臣推荐一人——祖承训。
    祖承训是险山骑兵时期的老边军。俞帅病故后,祖承训在陆军中资历仅次于戚继光、李成梁、戚夫人、瓦氏夫人。
    戚帅是陆军元帅。草原那边离不开李成梁。戚夫人、瓦氏夫人毕竟是女将。
    臣思来想去,也只有祖承训最合适了。”
    张居正道:“国丈,祖承训能力有限,战绩平平。到现在,他也只是东蒙驻军的副司令,中将军衔而已。
    戚祚国却是上将。哪有上将接任不了司令,由中将接任的道理?
    而且,我认为挑选步兵掌门人,应该论能力,而非论资历。”
    就在此时,陆军部尚书徐渭开口说话。
    徐渭道:“禀皇上,臣也认为应该由祖承训接任。国丈所言极是!”
    徐渭推荐祖承训,有公心也有私心。
    聪明的他,早就看出了戚家军权太盛。
    于公,他作为尚书要行制衡之策。
    于私,他深知军权太盛不是好事的道理。怕过高的权力毁了戚家。
    朱载圳亦有此意。他道:“嗯。既然陆军部尚书、侍郎皆推荐祖承训,朕看,就让祖承训接任吧。
    拟旨,提升祖承训为陆军上将。将他调回京城,充任陆军部步兵司令一职。”
    最先带头高呼“吾皇圣明”的,竟然是戚继光!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