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65章 国人是民,野人非民

作者:俺叫刘可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嘉靖问方从哲:“孟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方从哲答:“战国人。”
    嘉靖道:“战国乃是东周。周时,百姓分为‘国人’、‘野人’。
    何谓国人?居住于城郭,有田产、识字、有地位的人才是国人。说白了,周时的国人就是明时的士绅(作者插一句,就是现代的中产往上)。
    何谓野人?居住于乡野,不识字,没有地位的人是野人。说白了,周时的野人就是大明的贫苦百姓。
    在周时,只有‘国人’才算‘民’。穷苦百姓根本不算‘民’,他们是奴隶,是两脚羊!
    孟子所言‘民为贵’,其实就是‘士绅为贵’!
    太祖爷开国后,以刘基为首的浙东党,代表着天下士绅的利益。时常以‘民为贵’为理由,维护士绅利益。
    依我看,太祖爷把孟子搬出孔庙,是在向天下人宣告,大明天子认为贫苦百姓的利益是第一位的!”
    嘉靖一番雄论,让朱载圳如醍醐灌顶!
    嘉靖又道:“可惜,大明开国近两百年,士绅的势力大到令人发指!
    我在位时,何尝不知开关通海,与外洋做生意的诸般好处?
    奈何,封关禁海最大的受益人是东南士绅集团!
    有了海禁,就有了暴利的走私贸易。
    东南沿海最大的走私集团不是别人,正是大大小小的士绅!
    他们在朝堂中养了无数文官代言人。譬如徐阶,譬如严嵩。
    文官整日举着‘祖制’的牌子,反对开海。看上去他们是在维护祖制,实则他们是在维护士绅的利益。
    世人都说,我在位四十四年,跟文官的斗法贯穿了这四十四年。
    世人哪里知道,我斗的不是文官,而是他们身后势力庞大的士绅集团!”.??m
    方从哲目瞪口呆:“老仙家的这番说法,着实令人振聋发聩。”
    朱载圳接话道:“爹,儿听了您的话,也有茅塞顿开之感。”
    嘉靖道:“接下来我就该夸你这个好儿子了。”
    转头,嘉靖又对方从哲侃侃而谈:“远德帝是大明自开国以来第一大有为之帝王。他的魄力甚至远超于太祖。
    他凭借着对外征战的一场又一场大胜,树立了无上的权威。
    凭借着权威,他走了四步棋,削弱士绅的势力。
    第一步棋,丈量天下田亩。阻止士绅兼并土地。
    第二步棋,推行摊丁入亩,废人头税。
    第三步棋,推行士绅一体纳粮。
    第四步棋最为精妙。通过强大的武力,开拓海外领地,大量移民。
    本来,士绅剥削百姓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土地。
    百姓无地,士绅有地。百姓就会成为士绅的奴隶。
    随着北方草原、西域、南洋、新洲、虾夷、倭国、南北美的开发,大量贫苦百姓移民,在新世界获得了土地。
    他们已经打破了土地的枷锁——打破了士绅强加给他们的枷锁!
    如此伟业,太祖做不到,成祖做不到,我更做不到。
    也只有大明开国以来第一明君远德帝能够做到!”
    朱载圳听了老父亲的话,激动的流下了眼泪:“知子者,父也!”
    方从哲道:“老仙家。您的这番宏论,完全可以由臣整理出来,拿到《大明时报》去发表。”
    嘉靖摆摆手:“算了吧。有些事,不能公诸于世。别忘了,士绅阶层也是大明帝国的一份子。”
    朱载圳赞同:“嗯,爹说的是。这番言论,写于实录当中即可。没必要发在报纸上。”
    三人聊了整整一个多时辰。一直到了午膳时,方从哲才告退。
    父子二人在一起简单的吃了碗葱油面。
    饭食虽简单,吃得却香甜。
    嘉靖问:“圳儿,笑嫣他们有消息了嘛?”
    朱载圳放下筷子:“儿正要跟爹说呢。快速帆船带来了笑嫣他们的信。他们已经在欧罗巴扎下了根。
    笑嫣正在领地内励精图治。”
    嘉靖道:“蓝道行这辈子,编过许多谎糊弄过我。也蒙对了不少事。
    我看,他‘蓝龙辅黄龙’的预言就蒙对了。笑嫣这丫头,有做欧罗巴武则天的资质。”
    朱载圳道:“是啊爹。儿也相信,不久的将来,她会成为西欧的一方枭雄。”
    嘉靖却提醒朱载圳:“刚才我谈及周朝。你要想法子防止周朝的破事重演。
    周武王灭商建周。分封姬姓王族、功臣到四方。
    八百年后,各诸侯国自成一体,自霸一方。将周天子视作砧板鱼肉。”
    朱载圳连忙道:“儿明白爹的意思。您是怕笑嫣在欧罗巴建立的国家,像周时的诸侯国一样,在几百年后反噬大明。”
    嘉靖点点头:“嗯,我就是这个意思。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啊。”
    朱载圳道:“儿一定会想法子,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不过此事不急于一时。儿可以慢慢想。”
    嘉靖所说,其实是一个历史难题。
    正史中,不光周朝遇到了这样的难题。
    “日不落”带英殖民北美,不一样遇到了这样的难题?在四百年后,沦为了当年的殖民地米粒坚的小弟。
    朱载圳又道:“爹,钧儿今年已经二十七岁了。他颇有理政之才,又有科学天赋。朝野称之为‘贤王’。
    他是儿留给太子的辅国重臣。
    儿打算这个月颁旨,让他继承我三哥的裕王爵。成为大明的亲王!”
    朱载圳对朱翊钧一直有一种愧疚感。
    若不是他在嘉靖三十九年“食丹病愈”,裕王也不至于城下自刎。现在的皇帝,应该是隆庆大皇帝。
    朱翊钧的生母李彩凤,也是朱载圳授意陆绎密裁的。
    嘉靖笑道:“你若重用铭儿,我一百个反对。因为他是皇长子。重用他,让他得了重权,会威胁到铖儿的储君之位。
    你重用钧儿,我却一百个支持。他非皇子,没有争储的资格。而且他天生聪慧、好学、贤明。
    可以说,他是皇室子侄中,能力最强的。今后一定能够成为铖儿的辅国良臣。”
    嘉靖和朱载圳都看走眼了。
    朱翊钧有谋反之心。
    不过反过来说,朱翊钧也有成为明君之资。
    至于他究竟能不能成事,诸位看官就要再看几十万字,给可乐再贡献几十万字稿费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