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6章 《教父》?《大佬》!

作者:员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会议室一片安静。
    艾略特在外面的布置,屋内几人听得一清二楚。
    “啧……”
    陆时咋舌,
    “话说,现在的哈佛有华人毕业生吗?”
    小罗斯福摇头,
    “应该是没有的。”
    说完,可能又觉得自己有在校长背后拆台的嫌疑,补充道:“我只是没印象,不代表没有。”
    陆时说:“没有就没有吧。艾略特校长有心,总归是一件好事。”
    旁边的特斯拉对他投去敬佩的视线,
    “艾略特校长这么做,完全是因为陆教授。你刚才的言行虽为无心之举,却切实地为美国各族裔在高校内的平等待遇提供了帮助。或许……”
    他压低声音,
    “或许,你也可以游说aaas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陆时瞬间意会。
    其实,aaas在现代有不少政治正确的项目,
    例如国际项目、女科学家合作项目、“2061计划”(再造青少年智慧),
    这些项目切实帮助了少数群体。
    而特斯拉会提出这种想法,可能是因为他是塞族人,在美国属于少数族裔,被爱迪生欺负的时候,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陆时沉吟,
    “这或许是一个思路。我是该给aaas提提意见。”
    特斯拉愈加佩服,
    早就听说陆时编纂了《初稿》,是国际主义者,
    人的名、树的影,
    现在看来,那些盛赞并不为过。
    特斯拉低声道:“那么,我就先回波士顿了。”
    他今晚要给aaas在华盛顿的总部拍电报,说清楚和陆时的沟通结果。
    其余人便与他道别。
    之后,陆时、古德曼、小罗斯福一齐出了办公室,前往下榻的独栋别墅。
    别墅的周围是宽敞的草坪,精心修剪过,绿意盎然。
    进入别墅,
    室内的设施一应俱全,布置也很温馨,
    甚至连茶叶都是从中国来的碧螺春。
    古德曼笨手笨脚地冲茶,
    “陆爵士,哈佛连中国茶都准备好了,很重视你啊~”
    陆时没搭腔。
    小罗斯福却笑出了声,
    “那是必然的。陆教授可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不只因为他著作等身,还因为他是最成功的传媒、出版巨贾。”
    陆时摆手,
    “不说这个。”
    他拿起茶杯,也没那些洗茶的讲究,啜饮一口,
    “罗斯福先生,我们……”
    小罗斯福打断道:“叫我弗兰克(‘富兰克林’的昵称)就好。”
    陆时点头,
    “好。我们开始采访吧?”
    小罗斯福瞄了一眼古德曼,问道:“陆教授,我们是先拍照,之后单独一对一采访,还是现在直接进行?”
    陆时说:“这样就好。”
    古德曼是他的律师,接触很多核心业务,想不信任都不行。
    小罗斯福便翻开了随身的笔记本,
    “我们顺着刚才的话题聊吧。陆教授,说到传媒业、新闻业,作为《镜报》的负责人,你在哥大投建了新闻学院,但似乎并不受欢迎。我听说,许多人认为新闻是服务业。”
    一边问,手上还不停。
    只见笔记本出现了一行行文字:
    ——
    “服务业”。
    这个词好像刺伤了眼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
    是啊,
    如果不是生活艰辛,谁愿意服务于人?
    他漆黑的双眼中闪过一丝哀痛,对这個行业深深的哀痛,
    新闻业该何去何从?
    ——
    小罗斯福的采访和写作风格还是没变。
    陆时满头黑线,
     ̄□ ̄||
    “弗兰克,你比上次还肉麻。”
    小罗斯福嘿嘿一笑,停下笔,说道:“咱们聊咱们的,别管它。”
    陆时说:“好吧~好吧~不管它。”
    他盯着那几行字陷入沉思,
    良久,他说:“你和哥大的很多学生一样,对服务业的理解有偏差。”
    小罗斯福嘴角勾起,
    “陆教授,能说说看吗?”
    陆时说:“比如,我进店购买衣服,营业人员进行推销,表面上他在服务于我这个人,实则服务的是这笔可能达成的生意。你能理解吗?”
    小罗斯福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
    顾客想买衣服;
    营业人员想卖衣服。
    按照道理说,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
    这种观点早已被无数学者阐述过,但由陆时说出来,难免让人震惊,
    因为,
    他是出身封建王朝的学者、
    他被称为“爵士”、
    他是日进斗金的大商人、
    ……
    身份和观点如此矛盾,难怪那么多人佩服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国际主义者。
    小罗斯福叹气,
    “只可惜,很多从业者自降身份,本应服务于生产生活,却变成了服务于人。他们跟在你屁股后面,说一些肉麻的、言过其实的话,让人不胜其烦。我只想安静地买东西而已,有什么错?”
    陆时笑,
    “中国有两个词总是并列使用,‘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伱知道为什么吗?”
    “啊这……”
    小罗斯福哑然。
    有的人喜欢被人哈巴狗似的跪舔;
    有的人喜欢安安静静地购物,让那些营业人员把嘴缝上。
    表面上,截然相反,
    但实际上呢?
    都是要求对方投自己所好,两者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陆时笑着说:“你批评人家是自降身份,那么,你从心底里真的平等待之了吗?弗兰克,要反思哦~”
    直接发出了一张反思券。
    小罗斯福沉默,
    “……”
    无言以对。
    他十分清楚,陆时说的没问题,
    但他更清楚此事解决不了。
    美国的体制摆在那儿,
    资本主义国家,资本持续不断对人进行异化,
    服务业的从业者甘愿自降身份;
    购买服务的人则不自觉地认定了“消费的就是大爷”,从而对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根本就没有平等。
    “唉……”
    小罗斯福叹气,
    “这可……这可怎么办啊?”
    陆时大笑,安慰道:“哪有什么怎么办?总不至于革命吧?就混呗~这时候,我又得祭出中国的名言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部分国家都是拆东墙、补西墙,凑合过日子。”
    听到这句话,小罗斯福也笑了,
    “英国也是凑合过吗?”
    陆时说:“当然是。我在《是!首相》里明确说了,‘大英在不当人这方面,向来是不当人的’。”
    小罗斯福好奇,
    “就不能锐意进取吗?”
    “也不是不能。”
    陆时摊手,
    “英国前几年挺锐意进取的,没少打仗。你看,在布尔打得,把首相都打下台了。”
    “噗!哈哈哈哈……”
    小罗斯福再次笑喷,
    “分明是布尔人革命,英国人镇压。你倒好,说成是‘锐意进取’。如果锐意进取就是打仗,那我觉得,最该打的其实是德国和奥匈,哈哈哈哈哈……”
    旁边的摄影师不得不捅了捅他的腰肋,低声提醒道:“你正采访呢,别傻乎乎地笑个没完。”
    这是采访,
    记者被逗得只笑不提问,这算什么?
    小罗斯福赶紧收敛了笑容,继续推进采访道:“我们接着聊。按理说,我们应该聊文学,可经过刚才锐意进取的讨论,我很好奇你是否了解经济学。你如何看待此次萧条?”
    这也算萧条?
    1900年的经济危机顶多算一个小浪头。
    真正的海啸在1929年到1933年,
    说来有趣,度过那次难关的还是小罗斯福本人。
    陆时说:“罗斯福先生已经在做了。”
    小罗斯福:???
    “我?”
    陆时打趣道:“你是弗兰克。”
    在场众人这才反应过来,陆时提到的其实是当今总统。
    小罗斯福沉吟,
    “你说的是拆分托拉斯吗?很多学者认为这是有违自由经济的恶劣行为,破坏国家根基。说句实话,我本来是支持的,但现在也有些动摇了。”
    陆时差点儿笑出声来,
    再过30年,当小罗斯福践行凯恩斯主义的时候,回看今天这段采访,不知道会不会有被回旋镖打中后脑勺的感觉。
    陆时道:“那是你没见识过自由经济的冷酷。”
    小罗斯福皱眉,
    “现在的萧条不就是吗?”
    他回过头,对摄影师点点头。
    后者“啊?”了一声,不情不愿地分享:“我去年上大学前住在家里。吃肉时,我们兄弟姐妹最喜欢要的不是纯肉,而是带骨头的,这样可以让肉味在嘴巴里留存的时间长一些。”
    陆时听得都想翻白眼了,
    “这叫穷?”
    摄影师摇头道:“穷,但不是特别穷。我家邻居比较惨,连宠物都杀了。”
    陆时苦笑,
    “宠物?”
    发达国家确实富足。
    美国佬在大萧条时期最著名的穷人食谱“胡佛炖菜”,是把最便宜的通心粉、胡萝卜、白酱等食物扔到一起乱炖,
    这种炖菜放在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到了21世纪都供应不上。
    还有英国人乔治·奥威尔创作的《1984》,
    为表现底层人民的物资匮乏,用少得可怜的物资分配数字来说明当时的贫苦与匮乏,
    但就算是这样,所有人都还是有巧克力份额。
    这特喵的叫物资匮乏?
    估计,在奥威尔的眼中,再穷的人也配吃巧克力。
    只能说,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摄影师还不明就里,
    “陆教授,我说的有问题吗?”
    “没有。”
    陆时还能说什么呢?
    摄影师便继续忆苦思甜:“隔壁邻居是真的惨。他们买肉都要尽量买肥的,好用来炼油。猪油的味道实在不怎么样。”
    这家伙,凡尔赛而不自知。
    小罗斯福轻咳一声,
    “别说了。”
    之后转向陆时,
    “陆教授,我们接着说刚才的话题吧。关于经济危机,你似乎反对自由经济。”
    陆时说:“政府适当干预还是有必要的。拆分托拉斯只是第一步,如果没法扭转经济的颓势,我认为罗斯福总统会进一步整顿金融市场,然后控制工业和农业生产,之后进行分配。”
    现场陷入了安静,
    几个美国人都面面相觑。
    忽然,
    “不可能!”
    小罗斯福说道:“这听上去是配给制!美国不可能实行!”
    陆时摊手,
    “好吧~我不是经济学家,说的话没有可信度。”
    他还没说凯恩斯主意的精髓——
    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改善平民收入。
    如果说出来,小罗斯福肯定当场爆炸。
    小罗斯福大概是觉得陆时的经济学水平确实很差劲,便不再问下去了,岔开话题,
    “刚才说起服务业的时候,陆教授提到了平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吗?”
    陆时笑,
    “上一次采访,我不让你问《颠倒》和《排华法案》。看来,你憋着一肚子不满呐~”
    小罗斯福笑,
    “我说的是服务业中甲方和乙方的平等,又不是各族裔间的平等。你硬要往那方面理解,我也没办法。”
    这小子,倒是滑头得很。
    陆时思索片刻,考虑到为之后的事铺路,遂说道:“那我来讲讲教育方面的平等吧。孔子说,‘有教无类’,指的是教育不分高低贵贱,对哪类人都一视同仁。”
    小罗斯福还是知道孔子的,
    他说:“那是距今几千年前了,孔子确实是伟大的先哲。据我所知,欧洲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德国,也是从1619年才开始的试水。”
    陆时摆摆手,
    “这是两个概念。前者是一种权利,你求学,我就教;而后者是义务,你不学,我要追在你屁股后面教,还要教会你。”
    这个说法幽默,
    现场三个美国人都笑了。
    小罗斯福又说道:“据我所知,孔子还有一个观点——因材施教。”
    陆时说:“不矛盾。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嘛~”
    之后,两人在这个话题上展开讨论,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陆时又做了几个摆拍,
    采访至此结束。
    天色已暗,
    别墅和周围的环境逐渐沉浸在一片宁静的氛围中。
    天空中出现了几颗星星,为这片宁静增添了几分诗意和浪漫。
    小罗斯福在笔记本上写下最后几行:
    ——
    谈到这里,时间也差不多了。
    月光照在陆教授身上,
    他的双眼明亮,闪烁着无比智慧的光芒。
    或许,各校应该招收更多少数族裔的学生,
    因为美国是包容的。
    美利坚不朽!
    ——
    写得十分有煽动性。
    陆时看了都不由得佩服,
    心想,
    难怪对方最后会能选上总统。
    小罗斯福收好了东西,随后道:“陆教授,昨天傍晚,有个中国人到访哈佛,想为他的‘公司’聘请法律顾问。我对这件事挺感兴趣的。”
    他指的显然是司徒美堂。
    陆时好奇,
    “你为什么感兴趣?”
    小罗斯福道:“因为这个‘公司’有些特殊,在唐人街被称为‘堂会’,而我们,一般管它叫‘帮派’。能做帮派的法律顾问,应该是很有趣的人生经历。”
    陆时说:“那我祝你好运咯~”
    小罗斯福笑道:“感谢。”
    他犹豫片刻,又道:“坦白讲,我第一次见准备放弃烟馆的帮派。这也是我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属实是少见多怪,
    毕竟,“吸烟”在现代美国都快合法了。
    小罗斯福说:“陆教授,你应该不沾那些东西吧?”
    陆时点头,
    “当然。我连雪茄都不抽,酒都喝得很少。”
    小罗斯福继续道:“可惜啊……那件事在唐人街很难推行。陆教授,你有没有想过写一些相关的作品?”
    陆时怔了半晌,
    心想,
    自己怎么没想到这事呢?
    恰逢司徒美堂的安良堂要对唐人街进行改变,或许自己的作品对海外华人会有帮助。
    只不过,循循善诱式的作品效果能明显吗?
    陆时在心中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答案——
    没有效果。
    既如此,就放弃循循善诱罢。
    他决定站在司徒美堂的角度进行创作,写一个类似《教父》那样的作品。
    当然,要做出大量修改,
    因为《教父》讲的是意大利“家族”,与华人的堂会相去甚远。
    陆时问小罗斯福:
    “你准备接受那份工作吗?”
    小罗斯福不置可否,反而问道:“陆教授,你呢?你准备写相关的故事吗?”
    陆时也没回答,
    但他已经想好了,以戏剧的形式创作,
    就叫《大佬》。
    (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