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章:公子之血

作者:青色大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大庭小儿,你!”越君怒视风允。
    越君怒道:“抓住他!”
    可风允手持《大禹赋》,将赋卷起,收入袖中。
    莫说士大夫,就是甲兵们都不敢上前。
    越君看着众人模样,气恼至极!
    风允不管越君,望向在场的士大夫,问道:“不知越国史官,可会按实记载今日之事?”
    史官,有不屈之德也。
    越君的目光一冷。
    他自然清楚那群史官的秉性。
    “自,自然如实记之。”一垂垂老矣的老者从士大夫中站出。
    “老夫越国大史。”那位大史仔细打量风允,随即拿出一卷帛书,就开始记录。
    越君见之,大怒,但又不可能对史官下手。
    史之威严,从夏时就制定了。
    其有五史,分别为: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
    其中大史地位最高、权力最大,起到祭祀与王之间的沟通作用。
    新王登基,大史参加策命典礼,以史为书,祭拜先祖神灵;王为国家大事会访问大史;大史还有权命令百官规诫王的缺点。
    因此,史官必记真也,任何诸侯敢改之,必受到多方面的批判,并且会扣上无德之名。
    在越国,史可是要给先祖看的,越君若动,必受反噬。
    “君上,先安排地龙之事……”此时,大卜出声。
    大殿还在震动,不过宫殿有气运庇护,还不至于倒塌,就是这白狐崩裂,实在是让越伯宫无颜。
    “如何安排!”越君压制怒气,紧盯大卜。
    大卜垂眸,他对越国灾祸并不在意,越君很清楚这一点。
    “请君祭祀先祖,以安越国慌乱,以正越国正统,以求先祖指引。”
    越君深吸一口气。
    指引,这还不是大卜说了算。
    “就依你言,速速筹备祭祀!”
    实际上,祭祀之事越君和大卜早有准备,但却因为风允,不得不提前。
    “秋收啊,唉……”士大夫中有人叹息,他们注视始作俑者,却又不敢责怪。
    风允也散去了白狐之像,悠然无畏。
    越君见状,愤愤而离!
    而那地震之像也缓缓消退。
    大卜望向一众公子和使节道:“诸位公子先在宫外驿传休息。”
    随后,大卜望向风允道:“大庭司徒,其《大禹赋》与越国有大关系,还望之后的祭祀,能一同参与。”
    风允闻言,缓缓点头。
    “请。”大卜执手而请,诸国公子紧忙一拜,就跟着使节离去。
    风允也行一礼节,这才带着公子烈往外走。
    “大卜,这……”司马带着公子勾践上前,此时公子勾践还陷入震撼之中,只觉风允此先行为实在惊人。
    “司马,若动此人,越国必乱。”
    《大禹赋》造成的影响甚大,已经和越国的气运勾连在了一起,如今的越国正是气运不稳之时,若是对风允动手,那越民恐要暴乱。
    如此,何谈吞并其余小国。
    “我还与君上有言,劳烦司马将诸国公子送回驿传。”说毕,大卜就向越君寝宫而去。
    ……
    “咕噜咕噜…”行驶向驿传的马车咕噜作响。
    而车上,公子烈与风允同乘。
    “夫子,今日为何要如此……如此……”就是公子烈也无法说出风允今日行径,实在是过于惊人,竟然以《大禹赋》召出帝禹之像,批判越国无德,引动了越国地龙翻身。
    公子烈望向外面,即使会稽又是越国都城,有国运庇护,但地面上还是因为震动,洒落了一片的砖瓦。
    而那些越民们还在向先祖祈祷,请求先祖庇护。
    公子烈想,若是风允再多来几次,怕是越国不攻自破也。
    “今日,也是因为那大鼎和越国气运本身的疲弱。”
    风允轻声解释,也将那后稷之舞背后的计谋说给公子烈听。
    闻之,公子烈后背发凉,这才明白为何风允会当殿做赋,撼动越国国运。
    “夫子大恩,若是没有夫子,小国何哀啊!”公子烈拜首道。
    风允听着公子烈的话,拉开车窗。
    如今天色昏暗,似有大雨倾盆之象。
    再看向那些恳切祈祷先祖的越民。
    “小国何哀,大国何苦呢。”
    将帘子放下,风允叹息道:“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庶民何益,都是士大夫的利益争端。”
    “啊?”公子烈不可思议地望向风允。
    风允此言他闻所未闻。
    风允也不与公子烈再说什么《周礼》的规矩和庶民的悲戚,只是笑笑。
    “到了,下车吧。”
    回到驿传,此地倒是无碍,这因为气运之事引起的地龙翻身,应是离会稽越远的地方,越惨烈,那些地方多数无人,还算无碍。
    但无人之地,却有水流。
    这越水要来了,田野将溃。
    对此,风允竟有了些后悔之意。
    他来自后世,这越国之民和大庭之民,对他来说,似乎都一样,只不过他的所学来自大庭,他是大庭的使节。
    “咚咚咚!”
    “夫子,烈有事相商。”
    “进来吧。”
    “夫子,请携《共戚策》归国,烈有法让大庭之民皆有自危之心。”公子烈进入门,就拜在风允脚边。
    如此大礼,风允却没有将公子烈扶起。
    而是道:“我与大庭的恩情,只在这一次出使当中,我不会再出仕大庭的。”
    恩情与仇恶,风允分得清楚。
    大庭之恩,在今日的《大禹赋》下,风允就已经报了,越国想要攻打大庭,或是开口借粮,也没有了正统的借口。
    之后大庭如何对待越国,就不是风允需要去思考的事情了。
    而大宰的威胁……
    风允没有接过《共戚策》,他道:“我会归国,但只是为救下我的阿嫂与侄儿。”
    对于救下阿嫂与侄儿,风允只能尽力而为,也不枉阿兄,阿嫂的照顾。
    大宰若是对他们出手,风允虽不是先天文人,但亦会借刀杀人。
    “夫子……”公子烈叹声,却是收回了《共戚策》。
    他对风允再是几拜。
    “烈不再为难夫子,但请受烈之拜,以谢夫子教导,赐策,与今日解难之恩。”
    风允以文气托起公子烈。
    却能看见公子烈泪眼婆娑。
    “烈失礼了。”
    “夫子,烈会想办法让您离开越国的。”
    说罢,公子烈就匆匆而去。
    ……
    同一时间,在越宫发生的事情,也传到了越民耳中,风允之名也在不断地神化,有越民称他为帝禹使节,来正越君之德。
    而越宫内。
    “好一帝禹使节,为何要让那群庶民知晓今日之事!”越君怒视大卜。
    大卜则轻轻摇头道:“今日之事大,若是不告知越民,反而会有更多的祸害。”
    “那,那就让寡人来背?”越君怒拍桌案。
    “非也,君上之德,自然会在祭祀之后以正。”
    “祭祀!”越君闻声,更是恼怒。
    “我们之前谋划的后稷之舞都被那大庭司徒给破了!”
    大卜垂眸。
    “后稷之舞,只是方便向小国讨要粮食,稳住越民,不过是附带之计。”
    “我们所要的,还是各国公子的血,以此做卜,算那河图下落……”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