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61章 先兵后礼

作者:彦七侠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连续的爆炸声,持续不断,直至气旋力尽,方才平息。

    在场众人,无论羌族勇士抑或帝国军人,皆目瞪口呆,心惊胆战。

    轩辕玉儿,心乱如麻,不曾见过苏烨之威,而今目睹其力,心生敬畏。

    朱熹贵与壮族族长相继陨落,帝国军心潮澎湃,奋力攻城。

    城上壮族勇士,面对族长之死,有的惊愕,有的退缩,有的怒吼欲战。

    混乱中,帝国军在轩辕玉儿的指挥下,向宛城西门进发,一破城门,即可平定。

    苏烨不再关注,细心拆卸狙击神器,视力非凡,无需光学倍镜亦能准确射杀。

    轩辕玉儿带军直攻城门,手雷轰炸,帝国军乘势而入,展开攻势。

    壮族勇士虽勇猛,终不敌热兵器,一轮齐射后,无不倒下。

    轩辕玉儿发出格杀令,苏烨欲以雷霆手段平叛,令敌胆寒,以统一天下。

    帝国军速占城楼,三路分进,喊杀声、怒吼声、咆哮声,淹没宛城。

    壮族勇士,逐渐无力抵抗,有的弃械逃命,这场战斗,注定是一场大屠杀。

    苏烨缓步入城,尸横遍地,面无表情。为大统一,流血乃必然,壮族灭族,不过小事。至宛城城主府,已无壮族勇士,帝国士兵守护。

    见苏烨至,将士们跪拜,“免礼!”

    苏烨挥手,步入后院。

    那里尸体堆积,血腥味满院,此乃战争之残酷现实。

    ……

    随着壮族的灭亡,天下哗然,四方诸侯,各小民族之心,均如秋后蝉翼,薄弱而易碎。他们深知,于这强大如林的中华帝国面前,自身如同浮萍一叶,随波逐流,无力抗拒。

    在天威之下,几个少数民族的族长通过古老的飞鸽传书,急速交换了心中的恐惧与不安。他们在一片密林的幽会中,面面相觑,眼中流露出未来日子的茫然与恐慌。

    “昔日壮族,武勇过人,终是一朝被灭。吾等何能独善其身?”北疆的维吾尔族族长,面庞刚毅,语气中带着一丝颤抖。

    “若大雪压青松,松柏虽折而节仍存,今日之决定,实为苟全性命之计。”西域的回鹘族长,目光如灯,声如洪钟。

    “天子威仪,实非吾辈所能抗衡。比起无谓的抗争,不如早做归顺之计。”东岭的苗族族长,轻叹一声,声音中满是无奈。

    三人相顾,均见对方眼中的决绝。

    终是叹息声中,纷纷点头,决定向天子苏烨表达归顺之意,以求得一线生机。

    苏烨在帝宫之中接到了这消息,面无异色,似是早有预料。

    他缓缓起身,望向窗外的繁星,淡然道:“雷霆之下,草木皆须臣服。若连此等威慑都不足以令他们低头,吾当何以治天下?”

    身旁的轩辕玉儿,轻声应是:“陛下神武,以德服人。今日之事,乃是天命所归。他们之归降,实为陛下德政之功。”

    苏烨眼中掠过一丝深沉,缓缓坐回御座,道:“玉儿明理。开疆拓土,虽为帝王之责,但若能无战而屈人之兵,方显吾大汉天威。传吾旨意,令归降之民族,各遣使臣来朝,献地献贡,我亦赐以汉土衣冠,使之融入我华夏文明。”

    轩辕玉儿听旨,眉目间流露出欣赏之情,退下去传达苏烨的旨意。

    在这星月之下,中华帝国的版图再度扩张,而苏烨的名号,也将随着这些少数民族的归降,传入千古历史之中。

    南族部落的玉殿之中,朱庆余身披重袍,神色间不掩疲惫。

    殿下百官云集,议论声如潮水般此起彼伏。战与和之间,言辞激烈,犹如夏日雷鸣。

    “不战则已,一战必当雪耻!”

    一位武官挥舞着手中的令箭,声如破竹。

    “战非唯一之路,中华帝国,非吾等所能抗衡。”

    另一文臣摇头叹道,目光哀怨。

    朱庆余望着众人,缓缓开口,每一字重若千钧:“吾等,已是力竭,奈何天命不在尧天?挣扎至今,终究难敌命运之轮!”

    群臣静默,望向朱庆余。一时间,殿内响起的,唯有时间流逝的沉重声响。

    老臣步前,微鞠一躬,声音温和而又坚定:“或许,中华帝国能如九公主所言,善待我南族。九公主之言,吾等岂有不信之理?”

    朱庆余面色发苦,心中波涛汹涌。良久,终是点头,“汝等言,吾已悉听。今日之决定,便是我南族,新的开始。”

    消息如同长风过境,飞速传至遥远的中华帝国皇宫。

    九公主朱梓彤接到飞鸽传书,字字句句,皆是父亲的无奈与妥协。她泪眼婆娑,心中万千情绪交织。

    “父王,您终于…”,朱梓彤喜极而泣,哭声中满是放下的释然。

    她倒在苏烨的怀中,泪水湿透了昂贵的龙袍。

    苏烨轻抚她的背,声音温柔而有力:“梓彤,泣不成声,非汝之错。今日之后,南族便是我大汉的一部分,朕定不负汝父。”

    朱梓彤仰头,望着苏烨,“陛下,您…您真能…”

    “朕言出如山,南族之民,朕亦视若己出。”苏烨语气坚定,眼神深邃。

    朱梓彤含泪微笑,心头的石块终于落地,她知道,今日之后,自己不再是两难之间的筹码,而是桥梁,连接两个民族的桥梁。

    大周王朝的金碧辉煌之中,天子怒气冲冠,宝座之上金光暗淡,他的声音如同春雷滚滚,震得文武百官俱是头低。

    “朱庆余!尔等南族,盟友之名,何其轻易便言降!”

    天子的怒火中带着失望与不解,他难以置信,一向以勇猛著称的南族部落竟会选择投降。

    朝堂之内,文官武将皆是沉默,无一人敢直视天子的怒火。

    终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步前,他的叹息声中带着朝堂上下的无力与哀伤。

    “陛下,天下大势,如河之归海,终究难以逆流而上。南族部落,付开山,今朱庆余,均已归附中华帝国,昔日之盟,已是云烟。”

    天子双拳紧握,目若炬火,却在老臣的话语中渐感无力,声音低沉:“大周国力,原非雄浑,今余侧之邦纷纷顺流,我大周又当如何?”

    旁侧的一武官踏前一步,铠甲生辉,他的声音虽低,却坚定如铁:“陛下,臣愿率铁骑,守国门,纵然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亦无怨言!”

    天子目光扫过忠心耿耿的武官,心中涌起一股悲壮之情,但随即,他摇了摇头:“忠义之言,朕自知之。但若无必胜之策,徒增罹难之数,又有何益?”

    一名文臣衣袂飘然,缓缓说道:“陛下,世事无常,大周虽小,文治武功,亦颇有建树。不如暂避锋芒,以待时变。”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