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41获奖就是为国争光

作者:森外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蓉城《科学文艺》主编办公室。

    杨筱今天上班以后,就不停的看着手表。

    她知道,就在万里之外的美国芝加哥,一场科幻界盛会正在举行。

    方明华的那篇《乡村教师》已经获得提名,如果能获奖,对于国内科幻界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星云奖”“雨果奖”,这可被称为科幻界的“诺贝尔奖”啊。

    她已经委托一位在美国纽约访问的朋友,密切注意芝加哥方面的消息,结果出来就立刻给她打电话。

    没过多长时间,办公室里的电话急促响起,他赶紧抓起话筒,里面传来朋友的声音:“杨筱,芝加哥那边有结果了,明华那篇获得最佳中短篇奖!”

    “真的?”

    “这件事我还能骗你?现在美国这边,电视、报纸上都报道了!”

    “谢谢,谢谢。”

    杨筱挂掉电话,立刻将隔壁的编辑潭楷叫过来,告诉了他这件事。

    潭楷自然也很高兴。

    “潭楷,你在下期的杂志上头版发表这条新闻!”杨筱说道。

    潭楷听了苦笑道:

    “杨主编,咱们下一期杂志要等到20天以后才能和读者见面,新闻已经成旧闻。”

    “旧闻也总比没人知道强吧?”杨筱也有些无奈。

    “如果有家报纸能刊登这条新闻就好了!”潭楷感叹道。

    “小报没啥意思,权威报纸哪家会刊登有关科幻的?”杨筱回了句。

    现在国内科幻已经开始复苏,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但各大主流媒体对待科幻,依旧沉默,鲜有提及。

    不过杨筱来说,这个结果已经很满意。

    最起码这些主流报纸没有公开反对吧?

    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除了他,还有一位媒体人也在注意着这条新闻。

    《光明日报》驻秦省记者站。

    李伟正在在自己办公室整理着昨天的采访新闻,听到办公桌上的电话铃声响起,随手来起话筒头也不抬说问道。

    “《光明日报》李伟,你哪位?”

    “老李,我是薛福康。”

    国际长途!

    薛福康是《光明日报》驻美记者,在1980年,《光明日报》社在美国华盛顿建立第一个记者站,薛福康是首任记者。

    李伟放下手中的笔,靠在藤椅上,笑着问道:

    “老薛怎么,有消息了?”

    “对,如你所愿,方明华那篇获奖了!”

    “谢谢,老薛,继续帮忙啊,给国内总部发消息要求报道此新闻。”李伟说道。

    “老李,这样做到底合适不合适?”

    “有什么不合适?好歹人家也是获奖,为国争光吧?再说,咱们《光明日报》坚持面向知识分子的独特定位、体现以教育、科技、文化、理论为宣传重点的鲜明特色,而获奖,这不正是咱们宣传报道的内容嘛。”

    “好,好,我说不过你,我就按照你说的给总部报道,至于能不能刊登那可就不由我了。”

    “我知道,我也会给总部报社说自己的想法的。”

    两人说了两句,李伟挂掉电话。

    两天后,在《光明日报》不起眼的版面,报道这件新闻,只是寥寥数语。

    但尽管如此,在国内读者还是掀起了波澜。

    中国的竟然在美国获奖了!

    这年头能在外国获奖,那都是大喜事,为国争光!

    很快就有报纸转发了这条消息,有的甚至还详细报道了这次典礼盛会。

    国人,第一次听说“星云奖”。

    方明华自然不知道国内发生的事,

    在酒店睡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方明华起床后和三位大学生告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