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养废李璟

作者:月落1986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楚王李策,心有九窍、多谋善断。
    除此之外,他身边已有太多助力。
    有人对弈好过自弈,李璋也下一颗白子,封住李璨的前路:“我有你,你比他聪明。”
    李璨恍若未闻,再落一颗黑子,道:“叶羲。殿下以为他是先陈王幕僚,夺嫡失败只能出家为道。事实上,能在那种情况下,保住安国公府满门,便不容小觑。”
    李璋渐渐谨慎冷静,他默默下棋,听李璨分析李策的阵营。
    李璨落子的速度很快:“叶长庚。河东道行军大总管,击退突厥、功勋卓著。”
    “还有——”李璨再捏一子,略思忖片刻,还是放下,“贤妃娘娘。”
    如今贤妃和白昭容协理后宫,但是皇后尚在禁足,贤妃内事五枚、统御后宫。
    至于白昭容,不过是凑凑热闹。
    李璋一面下棋,一面补充道:“京兆府刘砚,兵部姜敏。”
    李璨抬头,略有些质疑:“他们只是因为同叶娇有旧,袒护过几次罢了。”
    李璋不置可否,李璨最后一次落子,落在李璋已输的棋局上。
    “殿下与其担忧那几位说情的朝臣,不如担忧——崔氏。”
    博陵崔氏,赵王李璟的妻族。
    若崔氏倒戈,便如雷霆万钧势不可挡。
    “不会,”李璋很有信心,“李璟没有那个胆子。”
    李璨笑出了声。
    “老五没有,崔颂也没有吗?他辅佐父皇即位,难保不想再辅佐出一位帝王。”
    “李璟?”李璋也在笑,眼中蓄满浓浓的嘲讽。
    李璟为帝?
    不可能的,他早就被母后养废了。
    怎么养废一个人?
    夸奖他、溺爱他、满足他的所有需求和欲望,让他不需要努力便可以得到一切,让他从小到大,不知道何为挫折,何为失败。他没有求而不得,也便没有鸿鹄之志,流连勾栏沉浸温柔乡,难以承受责任的重量。
    呵护他、圈禁他,让他所视之处,皆是好人。这些人信他、爱他、保护他,他不明白人心叵测,不擅筹谋规划、不懂帝王权术,即便有一日他身居高位,也会被操纵、被诬陷、被废黜。就像东汉少帝刘辩那样,尚未成年,便被董卓胁迫自尽。
    李璟正是这样的人。
    他没有锋芒,也绝狠不下心,不敢把别人踩在脚下,也不会忍心夺权争位、血流成河。
    “李璟没有这个心思。”李璋道。
    “他没有,崔氏呢?大秦的芈月家族,把持朝政四十余年。西汉吕氏、窦氏、王氏、卫霍,世家大族一旦成为外戚,便弄权祸国作威作福。所以,不得不防。”
    李璋神情沉沉,半晌才缓缓点头。
    “六弟对朝事洞若观火,我信。”他终于说起军粮的事,“那件事,是胡稼自作主张。他先斩后奏,密信送来时,木已成舟,只能顺势而为了。”
    李璨丢下棋子,勉力压制胃里翻涌起的恶心。
    自作主张先斩后奏?
    胡稼一个小小的运粮官,敢这么做吗?
    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自己无辜且可怜。这样的人,是大唐的储君,是不久后的皇帝。
    如果后面的事没有筹谋得当,李璋也会把一切都推到自己身上吧。
    李璨只觉得身体冷得厉害,他闭了闭眼,挥去纷乱的思绪。
    “那些军粮呢?”李璨问。
    李璋道:“被尹世才查获,拉回城了。尹世才送来了提审案卷,突厥人说,他们以五千两银,从李策和叶长庚那里,采买军粮。”
    李璨盯着棋盘陷入沉思,过许久,才抬头道:“就从军粮入手吧。把他们全部押进京都。”
    李璋很满意李璨的鼎力支持。
    “别人还好,”李璋笑道,“尹世才被叶长庚的亲信朱彦刺杀,这会儿躺着呢。”
    李璨不容置疑道:“躺着,也拉回来。如果死在路上,就把他的尸体拉回来。”
    “本官要死了要死了要死了……”尹世才躺在床上骂娘,“朱彦那个杀千刀的杀千刀的杀千刀的……”
    “大人再忍一忍吧,伤口太深,小人医术不精,让大人受罪了。”
    云州城没有什么好大夫,尹世才便把驻扎在此的河东道守军医官喊来差遣。不知道这医官是不是故意的,每次换药医伤,都能让尹世才疼得指甲嵌入床板,半死不活。
    伤在腹部和胸口。
    当时尹世才正在审案,因为是开堂公审,云州百姓熙熙攘攘聚在公堂外。
    尹世才审问接应收粮的突厥人,那人说突厥话。百姓一听是突厥人,顿时群情激愤恨不得把这人杀死在堂上。
    可待尹世才找来译官,译官说这突厥人是事先联系了大将军叶长庚和楚王李策,才买到这些粮草,百姓又寂然无声,懵了一般。
    怎么可能?
    千里奔赴河东道,与突厥激战守卫河山的人,怎么可能叛国卖粮?
    他们攥拳瞪眼盯着尹世才:“大人您最好审清楚!”
    尹世才冷哼一声道:“本官以为,证据确凿——”
    这句话尚未说完,百姓便如开闸的洪水般,冲入大堂。他们这会儿不想杀突厥人了,想杀尹世才。
    尹世才躲在桌子底下,命人把闹事者赶出去。
    他骂着起身:“自古以来,监守自盗者数不胜数。大唐和突厥已经和议,私自卖粮也不算叛国。你们等着,我这就上表圣上——”
    这句话同样没有说完。
    一个精壮的男人冲进来,第一刀捅破尹世才的肚子,第二刀划拉在他胸口上,给他留了半条命后,被同样冲进来的严从铮拦住。
    刺杀尹世才的是朱彦。
    叶长庚帐内校尉军官。
    尹世才已经养了好些日子,今日严从铮来探病。
    医官的手揉弄尹世才的肚子,揉得尹世才哇哇乱叫。他揉出污浊的血水,清洗干净,以免伤口生出脓疮。
    好不容易医官离开,尹世才有些警惕地看向严从铮。
    “严大人怎么有空过来?是朱彦那小子伏法了吗?”
    尹世才知道,严从铮拦下朱彦,是救他,也是救朱彦。
    毕竟如果朱彦继续捅下去,难免被护卫当场斩杀。
    “没有,”严从铮道,“我来告诉大人,京都急令,命您带着卖粮案的人证物证,即刻前往京都。此案要交大理寺审理,京兆府协审。”
    尹世才怔住,他张大嘴巴,视线茫然地看向外面,缩头道:“去京都?圣上不知道我……我受伤了?”
    “圣上尚未痊愈,”严从铮道,“是太子监国理政。”
    尹世才脸色灰白脊背发凉,声音里已经有了哭腔。
    “我……本官我……很可能死在路上啊。”
    “大人放心,”严从铮道,“京都让我回去领受嘉奖,你我同行,相互照应吧。”
    尹世才把眼睛闭住,真希望自己可以装死。
    让严从铮照顾自己?
    他和楚王李策,明明就是一伙的!看来自己这条命,要留在路上了。
    路上的风景很好,越往南,天气越暖和,空气也越潮湿。唯一麻烦的是夜里常常会有蛇从身上爬过去,吓得李北辰不敢入睡。
    好在王迁山有钱,可以住驿站。
    李北辰喜欢住驿站,他喜欢听天南海北的人说话嬉闹,甚至有人酒醉打起来,他也一面担心,一面帮忙把桌椅挪开,留出他们施展拳脚的空间。
    只是这一晚的争吵不是因为打架。
    驿吏站在门口,所有从南边来的人,一律不准进店。
    “为什么?你们这家,不是官民皆可入住吗?”外面的百姓叫嚷着,把已经安眠的人吵醒。
    “你看我们拖家带口的孩子这么小,怎么能让我们住在外面?”
    “外面也不准住!”驿吏捂住鼻子退后一步,大声道,“外面一里,禁止停留。”
    “你倒是说说原因!”
    “因为你们是从剑南道来的!”驿吏道,“剑南道突发瘟疫,十有九死!”
    外面吵成一团,最终那些从剑南道来的百姓也没能进来。
    李北辰趴在二楼栏杆上,扭头询问王迁山。
    “叔父,瘟疫是什么?咱们不是要去剑南道吗?那个什么药,不是只有剑南道有吗?”
    王迁山也有点懵。
    “发财,”他道,“你别担心,我去问问。真要是有瘟疫,咱们就不去了。”
    “问谁?”李北辰有些好奇。
    “问天。”王迁山拿出占卜用的蓍草。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