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有钱原因

作者:月落1986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李璋心中有片刻的怀疑。

    早在返回京都前,他便写信要求李璨动手。可李璨拖延到现在,也没有到大理寺来,把证据交上去。

    为什么?心软吗?

    他可是八岁就能举起斧头,把充容娘娘胡嫣儿的头砍掉的人。李璋还记得自己走进丽影殿时,看到的景象。

    胡嫣儿不着寸缕,仰面躺在床上。她的脖子被砍断,白色的肌肤上有瘦小的指痕。床帐内到处都是血。床单原本是红色的,因为染了血,浓黑一片。

    “为什么杀她?”李璋那时震惊地询问。

    他不明白一位宫妃的内殿,怎么没有服侍的人。不明白李璨怎么在这里,为何用斧头砍死养母。

    那时李璨站在殿外的雨里,脸上没有表情。他木然地回答道:“因为她该死。”

    因为她该死。

    李璨再不肯说一句话。

    该死就该死吧。

    李璋喜欢他这个弟弟,虽然不爱说话,但是机警聪明,比他那个五弟强多了。

    宫妃被皇子杀死,是宫廷丑闻,细究起来,统率六宫的皇后娘娘也会被罚。李璋乐于替李璨掩盖这桩事。

    这是个大人情,李璨欠下了,所以十多年来,任他驱使。

    今日也是,虽然李璨来迟了,但他还是到了。

    他没有穿大氅,从官员向两边让开的空隙中穿过,神态自若。

    “六殿下,”崔玉路询问道,“听说您知道那些生铁的来处?”

    “知道。”李璨抬起头,郑重回答。

    这件事太子已经知道,只不过是借他的嘴,说出来罢了。

    只是……

    林镜跟来了吗?他会为了阻止自己,说出充容娘娘的事吗?

    没有,身后静悄悄的。而楚王李策正看过来,眼神坦荡,目光敏锐且有些好奇。

    好奇什么?

    李璨心中奇怪。你为了扳倒裴氏,不惜把安国公府和崔氏双双葬送,这会儿倒装出无辜的样子来?

    李璨在心底笑了笑,终于下定决心。

    “前些日子,”他坦然道,“我去了一次板渚渡口,从渡口向南,进临汝九峰山,发现了一处私营铁矿。为防消息泄露,我已经让临汝知府封锁九峰山,抓捕工匠、搜到账册。根据工匠交代,那十艘船的生铁,正是从九峰山运出去的。”

    说到这里,他便是崔氏和安国公府的死敌了。

    往后若他们得势,自己会第一个被报复。

    “六皇子的意思是……”崔玉路震惊地起身,“那些工匠,是安国公府的?”

    李璨忍不住想笑,心说:你装什么装?

    “不是,”他道,“那是博陵崔氏的铁矿。”

    “轰”地一声,如冷水倒入热油,大堂人声鼎沸,朝臣议论纷纷、炸成一团。

    “崔氏的铁矿?”

    “崔氏好大的胆子!”

    “怪不得崔氏那么有钱。”

    在神色各异的朝臣中,李璨安静等待,李璋隔岸观火,李策则同李璟良久对视。

    他们没有说话,却能明白对方的眼神。

    李策在问:“崔氏有铁矿?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告诉我?”

    李璟眉毛紧皱,无辜地答:“我怎么知道?我要是早知道,就多搂点钱了!”

    而堂上的崔玉路,总算明白为何有这么大的线索,李璨却隐瞒不报了。

    审案审案,审来审去,竟审到自己头上了?

    他的心里是怀疑的。

    怎么可能?同为崔氏子弟,他怎么不知道崔氏有铁矿?

    他心里又不敢怀疑。

    人都说皇子中,属李策和李璨最为聪明。如今李璨既然敢当堂对质,就绝错不了。更何况,他们崔氏的确有钱得让人起疑。

    崔玉路原本站着,此时双膝酸软,不知何时已坐下去。

    好在平时嫉恶如仇的王厘,开口询问道:“人证呢?博陵崔氏有十多万人,却不知那私营铁矿,到底是谁的。”

    李璨抬手,朝臣们再次让开一条路,一位面生的官员带着七八个工匠,慢慢走进来。

    那官员尚未走进大堂,已经害怕得面色苍白。待朝着太子和几位皇子、朝臣施礼后,更是紧张得不敢喘气。

    王厘再次询问他,有没有查出铁矿到底是谁的。

    临汝知府躲躲闪闪道:“工匠中,有个管事。受不住刑,招了,说,说……”

    “有什么不敢说的?”太子李璋有些不耐烦,道,“本宫在这里,无论对方官职大小,是何身份,不必害怕。”

    临汝知府这才道:“他也来了,就在大理寺外。”

    “谁?”李璨问,“私营铁矿主也来了?你倒查得仔细。”

    李璨让临汝知府细查,但这个知府胆子小,说话吞吞吐吐,李璨也懒得细究。想着只要铁矿是崔氏私营,交安国公府运输,也便没有问题。

    哪想到事情竟如此顺利,崔氏的人主动来投案了?

    “让他进来吧。”李璋道。

    大理寺官员扬声传令,临汝知府转身就向外跑,竟然是要亲自为对方开路。

    什么人,这么大的排面?

    崔氏都要倒了,还需要这番巴结逢迎吗?

    众人尚在疑惑,六皇子李璨已经微微张嘴,脑中如闪电劈下,驱散混沌。他感觉周身汗毛竖起,看一眼太子后背,短促地吸了口气。

    完了,太子要责备他办事不力了。

    可不知为何,李璨又松了口气。如此,也好。

    朝臣向两边散开,一个人阔步走了进来。

    他穿着一件素净的圆领袍,虽然年过七旬,却目光炯炯、精神健旺。皮肤白净、胡须很长,走路时微抿着唇角,似笑非笑中,自有一种凌然于万物之上的孤傲。

    他在百官中穿行而过,目不斜视走到台下。他转过头,“嗯”地一声,对楚王点头。目光掠过太子李璋,看了一圈,又看台上。

    “好歹也是大理寺卿,怎么如此狼狈。”他责备崔玉路道。

    朝臣这才在惊怔中回过神来,他们纷纷整理衣衫,高举双手,对这人施礼。

    “帝师大人。”

    一些不认识崔颂的人,连忙也跟着施礼。姿态动作诚惶诚恐,仿佛是在朝堂上。

    来的正是帝师崔颂。

    他身后甚至还跟着皇帝身边的内侍高福。

    崔颂是皇帝的老师,自然也是天下读书人的老师,是朝臣百官见面都要施礼的老师。

    太子李璋和楚王李策同时起身,李策脸上划过一丝恍然,而太子则是难以置信。

    他用眼神质问李璨,李璨回给他一个震惊无措的表情。

    李璨的确震惊,但这个表情,是他努力修饰过的。震惊里还夹杂着一些愚蠢呆傻,仿佛他真的被这件事吓住了。

    不过,即便是帝师,也不能偷营铁矿吧?

    被崔颂的威仪震慑住的朝臣,慢慢想明白了。

    他们齐齐看着崔颂,等着他给一个交代。

    而崔颂只是道:“请高内侍说吧。”

    他连说都不愿意亲自说!

    内侍高福上前,道:“这是一桩误会。十多年前,圣上尚未即位登基,同帝师游览河山,发现了九峰山铁矿。圣上报给朝廷,先帝差人秘密查看。工部说矿藏少,埋得深,不易开采,但九峰山有大量粘土,可以试试烧制瓷器。先帝便把九峰山赏给崔氏,崔氏一边烧制瓷器,一边帮朝廷慢慢开采铁矿,耗费十三年,终于炼出十船生铁,原想着运到京都,献给圣上,也是在缅怀先帝、感激隆恩,哪知道竟出了这个乱子。”

    竟然!如此!

    众人脸上五味杂陈、神色变了几次,竟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高福亲自来作证,大抵是错不了的。

    崔氏有钱,的确跟九峰山有关。但原因是瓷器,不是铁矿。

    的确,崔氏烧制的临汝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有“似玉非玉”之说,声名鹊起已有好几年。

    可是——

    “既然如此,怎么没见帝师大人的奏折?”李璋发问道。

    崔颂仰头答:“早有奏报,却不知为何没有回音。”

    李璟连忙低下头。

    奏报吗——他的确有许多奏折来不及处理,也懒得处理。

    他有自己的处理顺序。

    小九的奏折,叶娇的奏折,叶长庚的奏折,之后才是别人的。

    李璋勉力压抑怒火,再问道:“那么为何由安国公府运输?”

    “哦,”崔颂慢条斯理解释,“崔氏没有船,见安国公府在渡口停了些,临时征借的。”

    “那么——”林清发问,“为何安国公府的人不清楚?叶柔怎么不知道?”

    “找叶羲借的,叶柔怎么知道。”

    叶羲虽然出家,却仍是安国公府一家之主,当然能调用船只。

    “父亲不在家中,并未捎信回来,所以我不知道。”叶柔连忙道。

    “还有!”王厘问,“为何安国公府的船工带着运木头的批文?”

    “当然是因为他们随身携带着批文啊,我这批货紧急,就让他们先把木头丢下,改运生铁了。”

    如此,便全都能说通了。

    只有李璋还在质问。

    “既然如此,为何此案审了这么久,查到了崔氏,帝师才来回答?”

    不觉得很诡异吗?

    生铁案牵扯出漕运官员时,你在哪里?

    生铁案牵扯出裴衍卖官时,你在哪里?

    非要等把裴氏一网打尽,你才露面解释?

    你们崔氏,这是在跟安国公府合谋,合谋篡权弄政、迫害朝廷命官!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