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叶娇回京

作者:月落1986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以前也不是没听他喊过“六哥”。
    李策与人为善、通情达理,见面时,也曾经温和地唤:“六哥。”
    当然唤六哥同唤五哥是不一样的。
    李策唤李璟,含着自在随意、手足亲和,甚至是宠溺或警告。至于私底下有没有对他五哥撒娇,就不知道了。
    他对自己,就有些淡淡的。
    谈不上亲近,也谈不上疏远,只有尊重和礼貌。
    至于太子和别的皇子,就没这待遇了。李策很少喊,也不怎么打交道。
    但今日这一声,与往日不同。
    今日,他们已经闹翻了。
    大理寺内,太子明言,是李璨查到了安国公府生铁的来处。
    随后李璨解释了他如何封锁九峰山,如何找到证人,搜到账册,把人证物证带到。
    尽管后来帝师崔颂到了,认下九峰山铁矿,化险为夷。
    但在朝臣心中,在李策心中,李璨他的确是为太子做事。
    而此时,太子正幽禁李策、查抄安国公府,并且要给叶长庚扣上谋逆的罪名。
    谋逆之罪,株连九族。
    可这个时候,李策喊他“六哥”。
    没有气急败坏、没有恶语相向,仍旧那么尊重和礼貌地唤着。
    李璨静静站在廊下,看冰雪融化,地面湿漉漉的。
    他的心,也跟着湿漉漉的。
    外面的消息很乱,但是能传出去,传得远的,都是太子李璋允许的。
    比如说楚王结党营私、构陷皇储,将被赐死。
    比如说太子圭璋特达、德才卓绝,继承皇位顺理成章,又爱民如子,是国之幸事。
    又比如说叶长庚起兵谋反。太子仁德,只要他能放弃兵马,只身返回京都请罪,就能免死。
    这些消息传遍京都,然后向南、向北,不出七日,便传遍河北道、河南道、山南道。
    一身黑衣的剑南道节度使叶长庚勒马而停,看向同样骑在马上的叶娇。
    “娇娇,你怎么看?”他问。
    太子李璋的军令已经到了,虽然尚未登基,但因为已经主持朝政,敕令上盖着大唐玺印。.?
    叶娇看向官道。
    不知为何,这几日官道上的人越来越多了。都是些衣袍朴素的百姓,大多都是向北。
    这让他们的行进速度慢了不少。
    “太子用母亲和姐姐要挟我们,”叶娇道,“就把这些兵马放下吧。”
    叶长庚点头,表示就听妹妹的。
    可放下一万骑兵,并不能让他们的速度快一些。
    “不让你带兵去,没说不让我带百姓去啊。”
    叶娇冷笑着扬起马鞭,纵马向前。
    她那些百姓,虽然舟车劳顿,却从未喊累。
    他们话不多,常常都在沉默。偶尔有担忧的,会问:“咱们,不会被杀吧?”
    “咱们告的是绵州刺史徐功役,为什么会被杀?朝廷里都是青天大老爷,他们会为我们主持公道的。”也有人这么鼓励。
    叶娇不知道现在朝廷里还有没有青天大老爷了。
    更何况,他们告的人,或许不仅是徐功役。
    “如果,”临近京都时,她问,“如果徐功役不承认,如果他身后是更大的官,你们还去不去?”
    “更大的官,谁啊?”他们抱着孩子,扶着亲人,围着叶娇询问。
    叶娇吐出两个字:“太子。即将即位的太子。”
    人群静默许久。
    怎么会是太子?
    太子是亲自来剑南道肃清瘟疫的!
    太子他爱民如子、深入疫区;他配制药材、发放粮食。
    “如果是呢?如果害怕,”叶娇道,“你们可以回去。”
    她已经让青峰带着徐功役绕道水路,秘密进京。
    放走巴州刺史的时候,那刺史让她想想,到底能不能告状。叶娇想明白了,懂了,但没打算退缩。
    即便这些百姓害怕畏惧,她也能理解。付路费,让他们回去也就是了。
    叶娇站在风中静静地等,枝头的雪落下,掉在她的肩头。
    有些沉,有些凉。
    过了许久,叶娇转身要走,一个声音弱弱地,怯怯地开口,道:“我们庄户人家,不懂大官们的事,但我们懂,做人要讲理。”
    做人要讲理。
    “如果是太子……”另一个声音突然道,“就有理由把我们没有死的亲人埋了吗?”
    “就算是皇帝,”又有人抬起头开口,“就有理由坑杀百姓吗?”
    “对,”一个抱着孩子的女人哭道,“就算是神灵,便能践踏凡人的性命吗?”
    “楚王妃,”一位老人伸出手,拉住了叶娇的披帛,“您带我们去吧。”
    “带我们去吧!”
    “没有你,我们不知道该找谁主持公道。”
    “或者——”有人又问,“您也怕?”
    “我不怕!”叶娇身体僵硬,却猛然转身,回答道,“你们不怕,我有什么怕的?”
    她声音哽咽,动作却再无迟疑。
    她没有官职,做不到为他们主持公道。
    但大唐朝廷,总会有讲理的地方。
    比如——
    她抬手指着远处龙首原下的长安城,转身道:“到了!”
    “他们到了!”大明宫内,内侍姚维回禀太子,“没有带骑兵。”
    “让他跪在城门外,等着。”李璋神色倨傲。
    禀告的内侍有些迟疑,还是开口道:“那么……楚王妃呢?也跪在地上等着吗?”
    李璋迅速起身,从御案后走出来。
    “怎么不早说?”他叱问道,“她怎么回来了?”
    她应该被拦在路上,回不来才对。不过李璋瞬间想到,叶长庚带兵闯关,必然也会带叶娇回来。
    她会生气吗?
    如果她看到城墙下,密密麻麻跪着的安国公府家人?
    李璋脸色慌张,快步向外走去。
    姚维追在他身后,继续回禀:“楚王妃不是一个人回来的。”
    “本宫知道。”李璋脚步飞快。
    “她带着许多百姓,”姚维道,“剑南道的百姓。”
    李璋停脚,一瞬间血液凝固,神色大变。
    城墙下,叶长庚克制自己,并未去救被绑的母亲和妹妹。
    他抬头扬声,看着城墙上伫立的禁军统领白泛兮,大声问:“请问末将何罪,以至于家人受此折辱?”
    城墙内外还站着许多百姓。
    他们默默地抬头,心里也在问。
    叶长庚曾经北击吐蕃,屡战告捷。
    叶长庚曾经是河北道行军大总管,战功赫赫。
    叶长庚受命任剑南道节度使,肃清了瘟疫。
    他犯了什么罪,以至于国公府被抄,他的家人被绑在城墙下,身后站着刽子手呢?
    因为,无诏带兵回京?
    “因为无诏带兵回京!”城墙上,禁军统领白泛兮面罩寒霜,寒声回答。
    无诏回京,视同谋反。
    谋反者,罪诛九族。
    禁军拉开数百弓弦,抽出刀剑,对准叶长庚。
    “谁说本官无诏?”叶长庚的回答如惊雷滚滚。
    他丢掉缰绳,翻身下马,向前走去。
    武候拦他,禁军拦他,官员呼喝命他退后,可他一直向前。
    叶长庚徒手拨开刀剑,从容迈步,走到距离白泛兮最近的地方。
    他从衣袖中取出一物,跪地上举,扬声道:“圣上诏令在此,准下官带一万骑兵,回京复命。时间不论!”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