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04章 棉产量没估算的高,大家脸上不高兴

作者:花玉石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土高乡书记秦建文趁早安排好了,高崖村的高村长带队,维护收棉场地秩序。

    高进洋组织起来十五个精干小伙,在场地里给他打下手。

    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番茄厂职工穿的制服借来十五套给这十五个小伙穿上。

    他们在交棉花人群里转来转去,蓝色工作服相当晃眼。

    大家一看他们是穿统一制服的工作人员,不敢违抗他们的劝解。

    “喂,你哪个村的?说了半天没反应吗?旱烟棒子吧唧吧唧抽不够了吗?要抽烟到外面抽去。”

    “哎,说你呢,没看见你的骡子吃棉花么,为啥不戴笼头?拉出去。”

    场地里都是穿蓝制服工作员的呵斥。

    交棉花农户不敢大声抱怨,心里骂他们,狗日的这些人还以为自己是乡上干部。

    真不知道秦家叔侄俩干么安排他们管理秩序。

    这帮人嗓门大脾气躁,高村长才把他们安排进来打下手。

    要让秦老板手底下那几个姑娘干这事,把她们喊的累死没人听劝。

    主要管住他们的嘴不能抽烟,一个火渣子落到棉花上烧起一场大火就麻烦了。

    为了不让交棉花的人等的太久,一个村一个范围收,收这个村,其他村子的货就不要拉来了。

    场地里停十辆货运车,两辆打包机。

    跟装西瓜程序一样,每天早上收十辆车棉,拉去景宁县棉纺厂后面的储存场地。

    下午再收十车,码在架起来避雨的棚子底下,够一定数量后要给兰城拉。

    土高乡塬上十亩地的场地里看上去乱麻麻没处下手。

    其实,两条线走的稳稳当当。

    一条线,收棉压缩装车过磅秤,高进洋手底下的十五个小伙记好各家交棉的数量,再跟张春领来的王莎、李漫、路晶对数据。

    这条线紧紧凑凑,不能出差错。

    一条线是资金流。

    给各家农户要付现钱的,这事安排在乡府财务室。

    乡府院子里一堆人,拿了高村长的条子和张春王莎的条子,在张林王露露跟前领钱。

    一天收来二十万斤棉,出去四十万元。

    一麻袋一麻袋的现金从县城的农行提出来,两天提一趟。

    兰城张得芳要一半货,她出一半收货资金。

    运钞车从兰城往景宁县运现金。

    手续上看,是景宁县委、供销社、土高乡府一条线出手收货。

    棉花有一半拉进县城储存基地,一半拉往兰城美芳纺纱储运基地。

    第一天收棉,秦家叔侄俩在当场。

    先收高进洋家二十亩沙地棉,压了地膜上了喷灌的沙地。

    虽然是重茬庄稼,大家想着肯定能超过三百斤。

    结果让一圈人大失所望,籽棉两百七十二斤。

    “没道理呀!不缺水不缺光照,比去年的条件还好啊!”秦川一脸不解。

    高崖人的其他几家棉再过一遍秤,都是两百七到两百八十几斤。

    没有一家超过三百斤的。

    大家高估了今年的收成。

    这片土地上,高崖村隔三年差五年给自己家种一亩棉。

    结合这多少年的经验,高村长说,是重茬的原因和去年冬天下不下雪的原因。

    冬天里雪下的越厚,雪在地里存留时间越长,第二年的棉花就长的越白越好产量越高。

    雪白转成棉白,有这个道理?

    再把远处没喷灌但压了地膜的棉拉来两家过秤,都是一亩地二百斤过一点。

    压地膜和不压地膜错的码子大了。

    芳姐美姐实地视察那天,秦总给她俩夸口,一亩地三百斤,有九百万斤。

    这样看的话,能收六百万斤籽棉就不错了。

    这个消息赶紧给兰城美芳姐妹俩传递过去。

    芳姐说能理解,去年种了一茬,今年重茬,产量肯定低。

    可另两万亩没有重茬,铺了地膜产量也低,就是因为没下雪的原因。

    高崖塬上种棉花,也就这两年时间。

    张得芳的美芳扩产了一条生产线,货源不够,只能从北疆拉棉。

    芳姐口气里肯定有一抹失望。

    计划好了按五百万斤的产量扩大纺纱厂规模,看样子只能收三百万斤。

    “芳姐,这样,说好的给你五百万斤,那就按五百万斤给你供,景宁棉纺厂跟去年一样,有一百五十万斤就够了,要不够,我们从北疆拉。”

    这样安排,给芳姐省去一大半麻烦。

    芳姐马上喜笑颜开。

    说秦总你这个安排没问题,景宁棉纺厂主要生产棉布,有纺纱就行,纺纱从兰城美芳手里拿货效果一样。

    兰城美芳纺业和景宁棉纺厂已经是一条生产战线上的合作伙伴。

    张得芳跟铁运领导熟,景宁县供销社、农牧局、工商局的调车函发上去,一列拉棉花垛子车停在火车货运站台。

    一趟拉三十节车厢。

    十辆货车,三十节火车车厢,看似运能提高了,棉花是泡货,没西瓜压秤,这一天还是拉的二十万斤。

    原计划用两个月收完三万亩地上八百万到九百万斤棉。

    收完三天就已经看得很明白,最多收六百万斤,用一个月就收完了。

    秦建文身边围着一圈干部,秦川张春王莎李漫,作为大坪农业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一个个脸上神情凝重。

    “小川,张春,高村长,很明显,棉花重茬不能超过两年,明年这些土地上种棉花,七月八月天旱,减产更厉害,还不如种西瓜。”

    种棉花的农户已经有了怨言,今年种棉收入没去年好,还不如种西瓜。

    干部们也是这个意思,不如种西瓜。

    高崖人的脸上已经没了收棉的喜悦。

    大坪村五百亩沙地铺地膜压喷灌,他们种西瓜,一亩地有八百块。

    高崖这一万亩有喷灌的土地要是也种西瓜,比棉花收入多一倍。

    他们觉得秦老板今年把他们没带端正。

    秦川不同意他们的意思。

    “三叔,高叔,账明明白白,一亩地两百斤棉,农户的收入也有四百元,除过地膜种子投资,就是三百六多块,种西瓜不一定有这个收入。”

    秦建文一脸惊讶,侄儿怎么这么说?

    高进洋叹气,自己心里算的账说出来。

    “我们高崖村种地膜西瓜,跟你们村一样,一亩地有一万斤,一斤八分,可不是八百多块,六月底瓜一收,从七月开始休耕,这多好。”

    秦建文也是这个意思。

    就是因为七月八月不下好雨,天气又热,棉花才没预想的好收成。

    种西瓜,到七月已经熟了,收掉了。

    秦川要给他们解释明白,不能让他们心里落了疙瘩。

    “可是三叔,你想过没有,今年种成两万亩地膜西瓜,外面肯定瓜价大跌,哪能卖八分地头价?”

    “今年那两万亩地要都种成西瓜,说不定还没棉花好。”

    “咱大坪村两百个大棚都育西瓜苗,给那两万亩沙地供不过来,别想着跟大坝村一样,不一样的,罗家湾西瓜收入怎样,你们没看在眼里么。”

    这么一解释,高村长这才觉得秦老板说的有道理。

    还得跟着他的路子走。

    话说回来,明年的棉花是种不成了。

    棉花这作物从春天长到秋天十月,太费地力了。

    这样看来,抢高崖塬上的棉花收成,也就去年今年两年。

    要保证景宁棉纺厂货源充足,还得另辟蹊径。

    这才收了三天,大家就愁明年怎么着。

    大家心里想着九百万斤,一下子少了差不多一半,心里的落差秦川能理解。

    “三叔,瞧你这脸拉的,一亩地收回来过了秤才知道什么情况的嘛,你还怪你自己了。”

    秦建文跳自己挖的坑里了。

    “我给周书记说了,有九百万斤,这不是说话不算数嘛,去年咱种了一万亩,领导们骂我这个数都估不来么?”

    秦川赶紧给三叔道歉:“三叔,这事儿怪我,是我没估来,是我大意了,我应该多跑几趟棉田,我就能看明白是怎么回事。”

    秦川嘴上说的不是心里话,再跑几趟棉田,他也估不来一亩地减产这么严重。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