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7章 激动的百姓们

作者:爱因斯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大大小小的学堂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地遍布着大汉国的各个县及县以上的地区。

    如今的大汉国,算上朔方、白羊、楼烦三郡,也才二十多个郡。

    按照一个郡内平均辖制十个县,也不过有两百多个县级行政区。

    如此一来,差不多需要建设三百个学堂而已,这并不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自从水泥出现在大汉国之后,建造房屋已经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

    至于那些学堂的老师,元朔学堂里如今正有着近一千的临近毕业学子。

    无论其是主攻儒学亦或者主攻墨者还是华夏理工,去下放学堂教书还是有资格的。

    而且,并不是白白让他们教书,还会给与他们发放薪水。

    而且,刘大海还打算给他们开的工资要远超过普通行业。

    自从印有高祖头像的元朔币发放以来,大汉国的物价进入了一个极其稳定的时期。

    一只鸡只要一枚币值为5的元朔币,或者五枚币值为1的元朔币。

    一只猪只要元朔币100元,这还只是因为猪刚刚被人们所接受送上餐桌。

    刘大海能够预料到,等日后大汉国百姓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猪和牛的价格也会进一步的提高。

    而大汉国如今最高的薪资标准,估计也就是在元朔城的工厂里做工了,平均薪资有一千个钱。

    一石粮食也就不过一百个钱。

    也就是说,只要你在元朔城里的刘氏工厂做工,一个人的收入,就足够一户四口之家生存,每月还会有大量的结余可用于其他事项支出。

    所以元朔城的大部分百姓们还是比较富裕的。

    当然,这种情况只局限于在长安城和元朔城,大汉国的绝大部分地区还是达不到这种水平的。

    刘大海打算给那些选择去县级学堂教授学子的底薪是一千五百钱。

    这在大汉国已经是一个极高的薪资标准了。

    所以这个消息在元朔学堂一出,就有一大批人争着报名。

    而后,当期的报纸上就讲述了刘彻准备大兴教育,广设学堂的想法。

    建设学堂的钱自然是由刘大海出,给教师发放工资则被曹襄一人包揽了。

    按照曹襄所言,他现在家里钱太多了,不花出去总感觉不太安心。

    刘大海自然知道曹襄是什么意思,不就是自己知道他的老底,害怕自己在老爹那里随口一说。

    除了三百余个学堂以外,刘大海还打算在元朔城和长安城之间,建设一座规模宏大的华夏理工学院。

    初步打算是占地六千亩,也就相当于400万平方米,换算成长宽就是各2000

    就不能学一学那白羊王和楼烦王,归顺他们大汉国多好啊?

    非要选择以卵击石。

    他们的陛下自从登基以来,对匈奴的战斗几乎每次都是大胜,那匈奴单于手底下是真的连一个聪明人都没有吗?

    不过那些都不是他们该关心的事情。

    眼下他们最关心的事情就是两件,一件是刘大海居然就是他们陛下的长子,怪不得对方能够如此体恤万名呢!

    如果不是对方,他们这些最底层的农人,还得吃了上顿想下顿。

    如今看着那田地里长势喜人的土豆苗,他们就打心底高兴。

    土豆这东西不但能够当主食吃,还能够当作菜肴,而且味道还很不错。

    这都是拖那位大海殿下的福啊!

    而另一件,就是他们的陛下要在大汉国广设学堂招收学子了。

    而他们这些普通百姓,居然也能让自己的孩子去学堂里读书了!

    他们郑县的学堂正在建立,按照乡长所言,估计半个月时间就能建造完毕。

    而去学堂里读书,每个学子每个月只需要五个钱!

    而他们乡里一共有二十个名额,这说明,他们真的有机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学堂读书了!

    而且,这还只是第一批学堂,陛下打算日后在每乡每里都建设一个学堂。

    他们大汉国的盛世真的是就要来了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