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7章 送温暖的晏郎

作者:山的那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这一夜,晏珣身上依旧压着一层猫毯,有喵暖床就是这么骄傲。

    晏鹤年身上压着……咳咳。

    他说出小珣不想娶媳妇的事,免得王徽白费心。

    王徽诧异:“六哥开明,你真能接受儿子不娶媳妇?”

    “姻缘、子女缘都是命中注定。小珣现在没开窍,何必强迫,将来他自己开窍,比谁都急。”晏鹤年淡定。

    到他这个年纪,什么没经历过?

    王徽红着脸:“六哥是很着急。”

    “你别诽谤我啊,明明是你着急。”

    谁主动这个问题,是要分辩清楚的。

    退一万步说,小珣真的不娶妻生子,晏鹤年也可以接受……

    曾经那些年,他只是希望儿子能平安喜乐过一生。

    现在已经喜出望外,还有什么苛求?

    阿豹和常欢在西山煤窑试验蜂窝煤,晏家父子去大正有德茶楼听举子们高谈阔论。

    时不时会有当朝官员到场出时政题,让举子对策。

    这个时候,举子既要发表个人观点又不能犯忌讳,也不能泛泛而谈。

    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来得早的举子就能更早扬名。

    没多久,连京城国子监的监生都知道扬州双晏的名声,过来茶楼听晏家父子有何高见。

    这日,国子监司业张居正也到来,喝了两杯茶后出题:“策问……务本重农,治兵修备,乃其大者……丑虏匪茹,警报岁闻,何以创之,使不敢复窥?……”

    光是题目,就洋洋洒洒数百字,举子们认真听题。

    众所周知,科举考试以八股文为重,但最后一场殿试,只考策问。

    殿试的考官是皇帝,所以策问是以皇帝的口吻提问,考生以臣子的口吻对策。

    其他人还在思索,晏珣率先站起回答:“臣闻人君之治天下也,必安攘兼举而后可以成天下之至治……”

    关于用兵,他想过很多,答得也很快。

    张居正轻轻点头,流露出赞许的神色。

    晏珣的回答告一段落,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年举子站起来接道:“苏轼有言‘君以名求之,臣以实应之’,……知戎兵之当诘,则武备殇而民生有卫……”

    这是一种新玩法,类似联诗,考生就同一个题目,各答一段。

    这样避免一个人占用太长时间,又能形成高下对比。

    “此人是谁?”有人小声说,“旁征博引的,不比方才晏珣答得差。”

    还引用苏轼的话,莫非是唐宋派?

    另一人说:“他也是南直隶的举人,叫归有光,考过好多科会试。”

    “他又来了!屡败屡战,精神可嘉啊!”

    晏珣听着众人的议论,含笑望过去……这就是归有光!

    曾经第一次听到归有光、鄢懋卿的名字,他觉得自己跟历史名人近距离接触,心情激动。

    现在已经很淡定。

    张居正和裕王都见过,大概只有近距离见严嵩或者皇帝能让他激动。

    严阁老的门不好登,他也不想主动攀附。

    张居正听了众人的回答,一一认真点评。

    归有光是懂兵事的。

    嘉靖三十三年,归有光碰上倭寇作乱、积极入城参与守御,写过一篇言之有物的《御倭议》。

    被表扬的人向张居正拱手道谢。

    没有被表扬的人不觉得失望……只是一个国子监司业而已,犯不着上赶着表现。

    如果是小阁老来,那必须争相恐后舌绽莲花,表现毕生才华。

    见张居正要离开,晏珣连忙跟上去,恭敬地说:“张先生,我在西山做蜂窝煤,想请您去看一看。这是一种能让煤炭变得像木炭一样好烧的工艺。”

    张居正知道晏家擅长种种工艺,他收到过玻璃镜、肥皂和花露。

    听晏珣这么说,他和善地同意。

    ……真的不是拿人手短,他不是那样的人。

    两人坐上马车,张居正严肃地说:“这两日我听说你家和罗普的事,因此专门来茶楼看看。大考在即,不应该被琐事耽误学业。”

    “谢张先生教诲。”晏珣态度诚恳,“现在天气越来越冷,蜂窝煤关系到民生,我们才抓紧去做。其他时候,我和父亲都在读书做文章。”

    张居正赞许微笑,从今日的问答来看,晏珣的学问很不错。

    不过,这一科轮不到他做主考官,会试这关能不能过,还得看晏家父子的运气。

    方才那个归有光的学问也很好,还不是蹉跎了一科又一科。

    常欢和阿豹这几天算是体验了卖炭翁的艰辛,挖煤这活不比烧炭容易。

    见晏珣带着大官过来,两位侄少爷连脸都顾不上洗,忙前忙后做向导。

    煤块烧起来是怎么样,张居正早就知道,不用去体验。

    他和晏珣走进烧蜂窝煤的屋子。

    看到常欢时,他怔了怔:“你就是被罗家捉婿的晏常欢?”

    常欢:“正是区区在下。”

    张居正:……完全看不出啊!

    眼前这个脸黑黑,眼白和牙齿特别白,笑起来很滑稽的窑工,居然会被人捉婿。

    罗普的眼神似乎不太好……

    常欢大约也知道自己的形象,吭吭哧哧地说:“你别看我脏,拿肥皂咯吱咯吱地洗一洗就白啦。”

    “哈哈!”晏珣笑道,“这几天辛苦你们了,咱们这就去验收成果。”

    这间屋子烧的是蜂窝煤,顾名思义就是有一个个孔,像莲藕一样的煤饼。

    “有一些气味,但没什么烟、不呛人。”张居正有些惊喜,“真的让你们做出来!这种煤饼成本高不高,普通百姓能不能用?”

    “就是为了造福百姓才研究出来的,成本当然不高。确切来说,煤饼能充分燃烧,比直接烧煤块还省。”

    晏珣毫不藏私,直接坦白蜂窝煤的做法。

    这个煤窑那么多人,就算藏着掖着,又能隐瞒多久?

    张居正听得连连点头:“你们刚进京城就琢磨这件事,可见真的处处为百姓着想。国子监需要你这种人才。”

    若科举进士,除了入翰林,还可以去国子监兼职嘛~~

    张居正是一个干实事的人,虽然这是一个多事之秋,他还是抽出时间,派人协助晏家卖蜂窝煤。

    他心里清楚,晏珣请他过来,就是防止有人搞破坏。

    晏珣为什么找张居正?

    因为太岳人见人爱,无论徐阶、高拱还是严嵩,对太岳都很认可。

    这一个寒冷的冬天,京城出现一种蜂窝煤,穷人又称其为“晏家煤”。

    虽然蜂窝煤售价不高,但晏珣还是从中赚到钱,高兴地通过阮瑛的手,献给皇帝。

    皇帝不把这点小钱看在眼里,但想到之前煤矿在严世蕃的人手里,他什么都得不到,又觉得晏珣懂事。

    他微微笑道:“东西是好的,要给合适的人,才能物尽其用。”

    蜂窝煤让京城变得温暖,宫里一场离奇的火灾,却让朝堂变得水深火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