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77章 请戚继光北上

作者:山的那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虽然徐阶很不情愿,汪昭华就任巡海御史的事还是迅速敲定。

    开海,在南边引起的震动远远大于北方。

    丝绸、瓷器、茶叶,这些南方的特产,都是海贸热销商品,价格纷纷往上蹿。

    就连徐阶的家族都能从中获利,他家垄断松江棉布的贸易,是纺织业大户。

    提前得知开海消息的王锡爵,更是早早告知家人收购生丝,搞一波开门红。

    他们都想出海贸易,收税的人是谁就很重要,关系到切身利益。

    从表面上看,倡导开海的晏鹤年反而没有从中获利。

    虽然晏家有玻璃工坊,总不能反倾销玻璃给洋人?

    晏家父子一如既往地两袖清风。

    就算有人知道晏家跟高邮汪氏的关系,也不能说他结党营私。

    整个朝廷,谁家没有拐弯抹角、连枝连蔓的关系?有没有从中获利,才是最真实的。

    晏鹤年:……对!我这样平平无奇的小官,没有船也没有人。

    南方在摩拳擦掌搞海贸,北方也有人在秣马厉兵,想趁着新帝登基的动荡打劫。

    隆庆皇帝登基以前,看锦衣卫都指挥陆绎很不顺眼,琢磨着登基之后秋后算账。

    但是,陆绎护送朱翊钧往返山东,又跑一趟辽东带回努尔哈赤兄弟,改变了隆庆的看法。

    隆庆原则之一,有用的人先不打。

    登基之后,皇帝以眼不见心不烦的心态,把陆绎打发到北方打探消息。

    陆绎知道,自己能不能在隆庆朝立足,取决于自己有没有价值。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皇帝是圣上,同样冷酷无情。衡量臣子只有一个标准——有没有用、好不好用。

    “鞑靼俺答汗谋划秋天进犯山西石州!”隆庆皇帝脸色铁青,“欺人太甚!鞑子以为朕好欺负!”

    看他刚登基,就要来打劫。

    皇帝收到的是陆绎的密折,因为朝廷内斗,许多事情不好处理,他沉住气先找同党商议。

    晏珣大吃一惊:“消息保真?”

    他只知道隆庆完成“俺答封贡”,但是具体怎么办到的,在此之前发生什么,就不是太了解。

    想一想,能够压服北方的野狼,过程肯定很艰辛。

    皇帝沉声说:“保真!陆绎从俺答可汗之子黄台吉处打听到的消息。”

    ……蒙古语中,皇台吉的意思是“太子”,说是人名更是身份。历史上还有一个更出名的“黄台吉”,汉名又翻译为“皇太极”。

    晏珣定了定神:“召戚将军北上,刻不容缓。”

    得知鞑靼要进犯的消息,怎么能够坐视不理?

    大明朝不仅仅是江南。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每一寸国土都是“大明”,每一个百姓都是同胞!

    晏珣最信任戚继光……虽未谋面,神交已久。

    隆庆皇帝点头。

    这件事先不宜大张旗鼓地召开廷议,以免走漏风声后,鞑靼换一个地方进攻,更加防不胜防。

    明确知道鞑靼进军目标和路线,可以提前设埋伏打击。

    很快,“隆庆速度”办事风格开启。

    隆庆皇帝先是打造声势,提出军队的问题。

    “东南一带的倭寇已经基本平定,北边的祸患却很严重。先帝在世时,常常愤恨南北边患,重振北军已迫在眉睫。”

    然后,皇帝诏令百官就此发表意见。

    国子监司业晏珣立刻站出来,建议让谭纶、戚继光等人北上,训练蓟门一带的士兵。

    晏珣突然跳出来,让一些人莫名其妙。

    你爹打着先帝遗愿的旗号提出开海,你又以什么资格提军队?

    国子监司业?

    哦!皇帝说了百官都要就此发表意见……分明就是专门为了让晏珣开口。

    啧啧!陛下结党!

    徐阶最近很忙。

    他口口声声不是自己不想放过高拱,而是言官们不愿意。

    背地里继续集中力量对付高拱。

    内阁其他人都是见风使舵,搞走高拱杀鸡儆猴,内阁才是他说了算!

    对于军队的事,他就不是那么关心。

    趁着这个时间,皇帝诏令谭纶升兵部左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的军务。

    ……从朝廷外派地方的官员,总督、巡抚之类,都要兼一个“御史”。

    同时,任命任戚继光为神机营副将,协助谭纶训练新兵。

    诏令一下,皇帝又写一份手书密诏,让戚继光即刻进京。

    “朕在密诏中说了鞑靼意图进犯石州的事,希望戚继光能赶得上。”隆庆皇帝语气沉重。

    戚继光抗倭功绩卓著,早年曾在蓟州戍边,也有抵抗鞑靼的经验。

    晏珣说:“我想了好几天,此事要做多重准备才稳妥。诏令戚继光进京的事情定下,陛下可以召内阁商议鞑靼犯边的事。”

    皇帝迟疑……内阁大臣当然是可信的,但一个秘密知道的人越多,传开的几率就越大。

    阁老们知道了,他们的门生故吏就知道。

    到时候满城风雨、鞑靼人想不知道都难。

    皇帝目光凝重,下定决心:“内阁吵了这么久,该干正事了!如果鞑靼犯边的大事都不能让他们一致对外,朕就让他们全部回老家!”

    晏珣哭笑不得……皇帝这是说气话吧?

    嘉靖年间,鞑靼多次犯边,甚至打到京城外。当时的内阁还不是斗得如火如荼,甚至趁机把政敌摁死?

    “你以为朕开玩笑?”隆庆冷哼,“不管是谁,误了国事都给朕回老家!”

    晏珣心中一凛,高拱不例外,那么我也不例外。

    当年一起烤肉的小伙伴当了皇帝,终究是不一样。

    皇帝召集内阁诸位大人议事。

    徐阶和高拱的斗争进入白热化,相看两相厌。

    但是对于鞑靼进犯这种事,他们还是同时打起精神。

    “如果鞑靼人要在九月进犯,靠谭纶和戚继光练兵已经来不及,必须诏令王崇古出兵拦截!”

    王崇古总督陕西、甘肃、延宁军务,即“陕甘宁总督”。王崇古还是张四维的舅舅。

    张居正说:“王崇古防卫蒙古多年,跟俺答汗是老对手,对鞑靼人非常了解。如果他能够提前知道鞑靼人的出兵时间和路线,必定能伏击对方!”

    想到这里,张居正两眼冒光。

    作为一个大明官员,谁能忘记嘉靖年间,鞑靼打到京城外面的耻辱!

    皇帝等内阁成员发表完意见,严肃地说:“朕密令陆绎配合王崇古伏击俺答汗,同时召戚继光北上,能赶上就两边夹击。先把北方的狼打怕,才能进行和谈。”

    他看着内阁众人,警告的话不必多说。

    徐阶和高拱心有灵犀的觉得,温和柔弱的裕王当上皇帝后,变得越来越强硬。

    是被谁影响了?

    晏珣和晏鹤年没有参与这次会议,但作为皇帝的幕后同党,他们很快知道一切。

    晏珣有一种扇动蝴蝶翅膀的微妙自豪感。

    ……如果没有陆绎北上,就不能查到鞑靼的动向。这一次鞑靼犯边、疯狂屠戮,对大明来说是奇耻大辱。

    晏鹤年和蔼地看着晏珣,这个老小子,是他最重要也是最骄傲的作品。

    他会竭尽所能,帮儿子实现理想,这就是他的初心。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