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19章 到宁波上任

作者:山的那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自古以来,改革都是不容易的。

    晏珣猜测,历史上隆庆皇帝壮年驾崩,最大的原因除了好色体虚,还有为国事殚精竭虑。

    掌控一群聪明绝顶的臣子,做下棋的人,非常耗费心神。

    海瑞也担心皇帝,但他对先帝的鹤很有信心。先帝这么聪明的人,病重时刻紧急召见晏鹤年,就是向晏鹤年托孤吧!

    晏珣跟海瑞互通京城和南边的消息,简单吃过饭就带着晏小五低调地走出巡抚衙门,重新登船启程。

    城里暗暗观察海瑞的人听说晏珣送的礼没有被退回,都非常惊讶。

    晏大人该不会是世上唯一能给海刚峰送礼的人吧?

    海瑞看到晏珣留下的礼物也很惊讶。

    “玻璃镜子、老花眼镜,这就是晏珣口中自家做的,不值什么钱?”海瑞叹气。

    收都收了,总不能追出去退还。

    这强行送礼的风格,让海瑞猛地想起一个人……在江西兴国做县令时,有个叫王二的义士冒死揭发严世蕃的阴谋,临走前送他一副眼镜。

    有没有一种可能,王二跟晏家有关?

    严世蕃恐怕都已经投胎,就算当初是晏鹤年谋算严世蕃,又怎么样?

    “晏鹤年的行事,颇具江湖气。看样子,我不用太担心晏珣镇不住宁波那些人。”海瑞喃喃自语。

    皇帝派晏珣去宁波海关,果然是独具慧眼。

    巡海御史是朝廷特派,不属于地方官府管辖。晏珣不用跟浙江巡抚报到,直奔宁波而去。

    以前大宋和倭国的贸易,每年三四月间,倭国的船驶往江浙沿海;五六月间从江浙沿海驶向倭国。

    这样是为了顺应季风和洋流。

    隆庆元年,朝廷首开漳州月港,开放“东西洋贸易”,但特别把倭国排除在外。

    “东西洋”的分界线是文莱。明代张燮编写的《东西洋考》说“文莱,即婆罗国,东洋尽处,西洋所自始也”。

    福建官府给海商划定贸易领域,漳州府海商去西洋,泉州府海商往东洋,禁止互相抢生意。

    但实际上船出海之后去哪里,官府就管不着了。

    过去两年,也有海船偷偷跑倭国。

    现在不用偷偷摸摸,因为晏珣来了,发出公告招募海商、商议往倭国的贸易。

    他必须加快工作进度,否则错过五六月份的出海时机,到八九月就会赶上倭国海域的台风。

    公告一发出,宁波府来了很多有钱的大户。

    早在朝廷通知开放宁波港,他们就摩拳擦掌,只等着晏大人过来。

    每一个港口发放的船引有限,优先给本地人。

    隆庆元年,有几个杭州商人搭乘月港的商船去暹罗、吕宋卖丝绸,获利丰厚。回来之后,他们被官府捉获问罪。

    幸好月港巡海御史汪昭华通情达理,对他们罚款之后从轻发落。

    晏珣住在当地官府新修的巡海御史衙门。跟县衙一样,也是前面办公衙门后面官宅的格局。

    晏小五滔滔不绝地介绍宁波府的热闹。

    晏珣听完,慢悠悠地笑道:“这么说来,我不用担心没人出海,反而要担心没有船引的人走私。”

    晏小五说:“从前大家藏着掖着,有海船的都偷偷摸摸。这两年朝廷陆续开漳州月港、广州港,海商都光明正大站出来。”

    徐枚作为幕僚,在旁边补充:“宁波有海贸基础。外海的双屿港、定海县的烈港、舟山沥港以前都是汪直控制的。开海之后直接可以用。”

    “汪直啊……”晏珣微妙地笑了笑,看向晏小五:“你跟卫所打听一下现在这几个港的情况,可不要再有海盗啊!”

    晏小五低头忍着笑领命。

    海盗不会再有,他们都已经从良,晏珣就是他们新的少当家。

    参考漳州月港和广州港,宁波巡海御史的工作可以分为两大块:出口和进口。

    出口方面:甄选有资质和能力的海商、发放船引,出海船只的数量到贸易物品,都有严格规定。

    比如月港主要出口丝绸、布匹、瓷器、茶叶。

    凡是领取船引的海商,都必须缴纳“引税”,这就是出口的海关税。

    没有领取船引私自出海的,就是走私。

    进口方面:海商在国外看到什么稀罕的都可以买进来。外国的船来我们的港口贸易,要交进口税。

    晏珣需要做好规定,跟倭国贸易卖什么。

    其实他比较想知道,浙江水师配合胡宗宪巡视石见银矿的结果。

    如果已经控制住银矿,他们今年是不是可以空船过去运银子?

    交易?没本的买卖不是更好吗?

    他正在跟心腹们商议,本地差役充当的门子进来禀报:“大人,有客人来访!是华亭徐家、无锡华家的老爷。”

    晏珣接过拜帖一看:“他们怎么一起来了?快请到前院的花厅,我整理一下衣裳就出去。”

    他来之前,已经打听过江浙大户。

    华亭徐家,就是刚刚被海瑞没收一半田产的徐阶家族。

    今日来的是晏珣的旧相识徐璠。

    那年晏珣进京赶考,碰上先帝在寝宫放烟花导致宫殿被烧。重修万寿宫的包工头就是徐璠,晏珣作为东厂编外人员做监理。

    如今时过境迁,晏珣以东宫左春坊左庶子外派巡海御史,徐璠早已被一顿弹劾革职回乡。

    而无锡华家的华老爷,名叫华叔阳,是王世贞的女婿。

    虽未曾谋面,也算熟人。

    王世贞给戚继光画的画像,还被小钧钧添了一副墨镜。

    “都是熟人啊!我猜测,他们一定是为船引而来。”晏珣笑着往外走。

    晏小五迅速汇报消息:“华叔阳的父亲华察,当年差点当上大学士,因为得罪严嵩,在嘉靖二十四年辞官。他家非常非常有钱。”

    “嗯?比徐家还有钱?”晏珣边走边问。

    “他家是给海商供货的。从前汪直走私的最大供货商就是他家。”晏小五低声说。

    晏珣笑着摇摇头。

    果然啊!

    一开海,什么人都出来了。

    他听说过华察,门生故吏遍天下,最爱捐资助学,无锡和镇江一带的寒门读书人,几乎都受过华家恩惠。

    华家是无锡富户,当年唐伯虎、祝枝山这些才子,都去华家混吃混喝。就连王阳明,都去过华家。

    总而言之,外面等候的两位,都是大肥羊。

    必须让肥羊为振兴大明贡献力量!

    晏珣觉得自己很善良。

    徐璠和华叔阳一起欣赏会客厅墙上挂着的画。

    “这幅是徐文长的作品,这幅是晏大人的……这幅,咦?是我岳父大人的?”华叔阳惊讶。

    晏珣笑着走进来:“让两位兄台久等!这幅画确实是王大人送我的。他今年正月离京赴任时,给我和太子各送一副画。”

    “晏大人!”徐璠和华叔阳一起走过来,跟晏珣相互见礼。

    华叔阳比晏珣还小三岁,听晏珣熟稔地提起自己岳父,对晏珣不禁升起亲近之感。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