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69章 京城的爹爹们

作者:山的那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关注太子南巡的,除了沿途官府和名士们,还有京城的爹爹们。
    儿行千里父担忧,怎么可能不牵肠挂肚?
    隆庆皇帝又比其他人多一层说不出口的担忧……钧钧南巡回来,不会彻底变成晏翊钧吧?
    明明朕也想去玩,却不得不把机会让给儿子和臣子们!
    若是到头来儿子还改姓,岂不是亏大了?
    “儿大不中留啊!”隆庆皇帝幽幽感慨。
    伺候的太监眼观鼻鼻观心,假装自己是聋子哑巴,不该听的话绝对没听见。
    晏家的花园里,夕阳柔和的光线照在花丛中的乌云身上。
    这是京城有名的“祥瑞”,如锦缎般的毛发黝黑发亮、光彩照人,仿佛燃烧的黑色火焰。
    圆圆肉嘟嘟的手笨拙地拿着画笔,在画这只漂亮的大黑猫。
    从她出生起,乌云就陪在她的身边,是她最好的小伙伴。
    来做客的潞王朱翊镠也在一旁画画,两个小孩儿安安静静的,仿佛在创作什么惊世杰作。
    过了一会儿,朱翊镠探出头看圆圆的画,忍不住笑道:“你画得真丑!就算乌云在睡觉,也不能连眼睛的位置都没有!”
    “哥哥说,我的画风叫印象派。”圆圆理直气壮。
    “真的是晏老师说的?”
    “当然!”
    两个小孩儿年岁相仿,日常斗嘴。
    每次吵完都说再也不理对方,可没过多久又和好如初。
    提到哥哥,朱翊镠气呼呼:“我一觉睡醒太子哥哥就不见了!南巡凭什么不带上我?连王衡都去过好多地方。”
    “等你长大就藩,就可以自己去玩吧?”圆圆安慰。
    朱翊镠耷拉着脑袋:“我是亲王,无诏不得离开封地,想进京都要事先上奏折获得许可。我想留在京城做皇家科学院院正,恐怕都不容易。”
    “为什么?”
    “因为我是太子的亲弟弟。”
    圆圆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太子的亲弟弟反而不能留在京城。
    她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有了主意:“你封远一点,封到南洋去,不就可以走得比太子更远吗?”
    朱翊镠双目一亮,认为圆圆的主意不错,又觉得哪里不对劲。
    “南洋蛮荒之地,去那里会受苦吧?葡萄牙传教士说那里又热又多蚊子,还有各种奇奇怪怪的病。”朱翊镠害怕。
    “既然南洋这么不好,葡萄牙和西班牙人为什么不远万里霸占这些地方?不是说南洋盛产香料、宝石、木料、铁矿吗?”
    圆圆对大海有一种天然的向往,仿佛她是一条海鱼,天生就该在大海遨游。
    就仿佛那里有无穷无尽的宝藏,等着她光临。
    关于南洋好不好,两个人叽叽喳喳争吵,连画画都忘了。
    乌云被他们吵醒,伸伸懒腰迈着稳重的步伐溜走……该去检验一下小衔蝉的捕鼠技巧。
    一只捉不到耗子的猫,怎么算得上好猫?
    想当年在高邮,她可是一战成名……一次在院子里抛下十几只老鼠的尸体,成为远近几条街的猫王。
    小孩子们吵完架,发现他们画画的对象已经不见。
    他们索性不画了,到里屋找点心吃。
    “宫里的点心没有你家的花样多,难怪太子哥哥那么喜欢来。”朱翊镠羡慕地说。
    圆圆得意洋洋:“因为我有一个很会做菜的老爹!等下我让厨房炸嫩荷花,香香脆脆的很好吃。”
    花就是用来吃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晏鹤年走出来,听到女儿和潞王的说笑声,淡淡笑了笑走去另一边,没有过去打扰。
    孩童无忧无虑的时光就这么两年。
    再过两年,该让圆圆正式跟老师读书。
    阿豹、常欢、虎头和燕子都已成亲有孩子,晏鹤年请了先生在家里给孩子们上课。
    至于常欢和阿豹,得时不时去国子监坐监。
    晏家要从高邮湖大当家往书香门第、仕宦世家转变。
    王徽走到晏鹤年身边,低声说:“那么久没收到王二的信,不知道到哪里了。是在佐渡岛,还是去了京都?我一想到他们要打上倭国本土就觉得担忧。”
    “莫慌,有胡宗宪在呢!”晏鹤年安慰。
    远洋作战,消息滞后是很正常的。
    比如西洋人攻占美洲,往往是送回一船船的物资,国内才知道确切消息。在没有消息的时候,只能向上帝祈祷。
    西洋人天生就有冒险精神。
    “黎大在安世那里,会密切配合胡宗宪的行动。”晏鹤年说,“这一次不是要攻占倭国三岛全境,只是精准打击京都,问题应该不大。”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从前鞑靼精准进兵京城,兵临城下了,各地军队都来不及救援。
    听到晏鹤年的安慰,王徽松了一口气,又自嘲:“我是年纪大了,胆子变小。以前我小的时候,跟着哥哥出海,什么大风大浪都不怕。”
    “你见过海豚吧?”
    “见过啊!有一年五月在耽罗岛海域,遇见好多海豚。那时我还问哥哥,海豚好不好吃。”
    两人回忆着往事,隐约听到圆圆在屋里大声说:“海豚好不好吃?”
    “哈哈……他们也在说海上的事!”晏鹤年笑道,“我们女儿有你的风范,将来也能看很大的天地。”
    “将来的事谁知道呢?若是天下太平,孩子们是应该去更远的地方走一走。”王徽目光悠远,“我哥哥说,人的一生就是一场历练,安于现状做一个富家翁固然好,但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才是不枉此生。”
    晏鹤年和王徽微笑对视,他们总能有共同的话题和想法,这是日久生情的基础。
    但想到对倭作战,心情还是有些沉重。
    都说“明军不满饷,满饷则无敌”,百姓为了饷银,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出国远征,又着实令人唏嘘。
    浙军中有很多是义乌人,都说义乌兵英勇善战,打倭寇悍不畏死。
    除了跟倭寇的世仇,也因为此时的义乌人生活比较艰难。
    “珣珣该到徐州了,不知道这一路南巡,能给我们什么惊喜。”晏鹤年说,“借此机会吸收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才,也是重中之重。”
    “如果不是志同道合呢?”王徽笑着问。
    “那就求同存异。”
    尽可能对内统一思想,才能大步对外拓展。从外面劫掠的战利品,又能反哺内部,转移内部矛盾。
    ……
    另一边,晏珣陪着朱翊钧见到老朋友潘季驯。
    见到老潘的第一眼,晏珣惊讶地说:“你不是罢官回老家读书吗?怎么变得更黑更糙了?”
    潘季驯:“……男子汉大丈夫,相貌有什么要紧!我罢官之后沿着黄河走了三个省,能不黑吗?”
    此言一出,满座寂静。
    朱翊钧摇着扇子笑道:“读万卷不如行万里路,潘大人读的是一本大书!”
    很好!
    这样的人才,比异想天开的空谈名士强多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