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9章 王世昌

作者:雪球S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徐秉义匆匆赶来,顾不得擦拭头上的汗水,他对着胤礽行礼,“臣,见过太子殿下,殿下万安。”

    胤礽挥手让他起来,对徐秉义他还是满意的。

    詹事府是为他特别设立的,里面的人说白了都是伺候他的奴才。当年发生凌家之事,胤礽便着手查了一遍詹事府。

    徐家在那次彻查中并未受牵连。算是比较干净的几位成员之一。

    若非如此,早在徐翰林嚷嚷着自己是徐家人的时候,他就让人把徐秉义等给绑了。

    相比起徐翰林,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跟耳朵。

    不过,该问的还是要问一句,

    胤礽指着徐翰林道:“那个肥猪你可认识啊?”

    徐秉义皱着眉头端详徐翰林。见他久久不语,胤礽接着开口:“他是江南巡抚家的公子,自称是你徐家的子侄。”

    徐秉义恍然,他这才道:“回殿下,臣想起来了。大概是一年前确实有个江南徐姓举子前来徐府。”

    徐家出自江南,发达了也并未忘记这个生养自己的地方。每次科举但凡江南人士前来拜见,不论姓不姓徐,都会为其大开方便之门。

    但,这有个前提,对方的人品学问是真的好。

    徐家也要养一大家子人,又不是开善堂的,不会为了外人让自己受委屈。

    能资助的,他们愿意搭一把手,人品不好的,他们可不能成为对方行凶的助力。

    一年了,徐秉义还记得他,就是因为他的品行。

    巡抚的官职比徐秉义高很多,问过底细他发现徐翰林家跟他们祖上有那么一丝关系,心中难免对对方有些期待。

    结果随口考教几句发现徐翰林言之无物,甚至他眼神乱瞟给人的感觉不像个好人。

    做学问的,大都恃才傲物,讲究个孤高。徐翰林这般恰好是徐家所厌恶的。明面上他并未说什么难堪的话,只是客气的把人请走。

    事后他告诫管家跟门房,若徐翰林再来,就随便找个理由打发了。这种人他徐家不见。

    一年了,徐秉义都快忘了对方,没想到今日会以这样的方式见面。

    胤礽又把今日发生的事情告知徐秉义。“也就是孤,换个人早就被他得逞了,且他打的还是你徐家名义。”

    “孤跟徐大人也算是老交情,知道徐家的家风,旁人未必就清楚。你说那些受害人会如何想?”

    江南巡抚远在天边,他们不能如何。徐家就在京城啊。即便他们不敢对徐家怎么样,一传十、十传百的说些徐家的瞎话还是可以的。

    三人成虎,加上还有个徐翰林在继续仗势行凶。徐家的名声还用说。

    胤礽能想到的,徐秉义当然也想到了。他脸当即就黑了。

    徐秉义跪了下来,“殿下,臣家与江南巡抚只是祖上有旧,且都过去这么多代了,关系早就淡薄。徐家并未给徐翰林撑腰,对徐翰林所做也并不知情。请殿下明察。”

    胤礽让他起来,“徐大人这话说的。孤若不相信你,早就让人把你抓入天牢,你还能在这跟孤说话?”

    他站了起来,“这事儿孤已经交给图大人审理了,找你来也不过是走个过程,知会你一声,免得日后图大人找你,你还蒙在鼓里。”

    图海这个人还是可以信任的,这件事他也会继续过问,有自己在,量他也不敢徇私。

    把事情说清楚,胤礽招呼了王世昌一声,带着人走了。

    徐翰林的事儿大理寺处置也就处置了,王世昌顶替一事涉及的可是江南考场,不是京城大理寺能够处理的。

    他带着王世昌往石家走去,路上,问:“你说有人顶替了你的名额,可有证据。孤问你,除了这个徐翰林,你可知还有谁参与。受害者之中可还有别人啊?”

    王世昌穿着破旧一看就是贫寒出身,因着出身他受尽不少白眼。徐家(徐翰林家)敢顶替他的名额,也是因为他的出身。

    江南都如此,京城天子脚下的达官贵人也是看中出身。

    早前他曾听闻太子孤高傲慢,很不好相处,撞上太子之时内心十分忐忑。若非他心中实在不甘,加上徐家的人一直在找他,他也不会莽撞的冲出来。

    冲出来的那一刻他内心是忐忑的,更甚至抱着必死的决心。

    倘若太子包庇巡抚,他就嚷嚷出来,让世人看看太子的德行。大清江山交给这样的储君可还行?

    太子之前对他态度和蔼,他能理解。毕竟人都会装,要做脸给百姓看。

    这会儿没人了,太子仍旧如此,王世昌惊讶不已。

    或许,或许他真能沉冤得雪也说不定?

    想到这里他激动不已,激动过后又苦笑起来。“回太子殿下,草民除了自己拿不出别的证据。”

    徐家做事情谨慎着呢,他们既然敢调换名额,早就想好了对策。

    王世昌也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得知自己被调换的事情。

    三年前秋闱放榜,发现自己不在榜上,王世昌很是不解。明明,明明夫子说以他的才能绝对会榜上有名啊。而且那些题目他都是有把握的,即便排名不会太靠前也不应该上不去榜。

    更甚至,同一所书院出来的,那些平时成绩不如他的都榜上有名,偏偏只有他落了榜。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王世昌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家里供养他读书不容易,就盼望着他能金榜题名呢。走的时候他可是信誓旦旦保证过的,如今出现这个结果,他怎么有脸回家?

    犹豫良久,他决定去找主考官问问情况。他不相信自己上不去榜。

    不知该说他运气好还是怎样,刚走到主考官的府邸便碰上徐翰林与之有说有笑的出来。

    王世昌脑中一道惊雷忽然想到自己瞄见的榜首,可不就是徐翰林么?

    两人都是江南书院的学生,他能不知道对方。以对方那稀碎的成绩怎么可能高中解元。他想到某种可能,见二人走来,下意识的躲藏起来。

    之后便跟在二人身后。

    他亲眼所见二人上了江南有名的酒楼,亲耳听到徐翰林跟主考官敬酒道谢。

    他这才知道自己为何落榜。

    原来他的名次被调换了。调换者正是徐翰林。

    考了头名解元的是他,那个没上榜的才是徐翰林。

    胤礽道:“若是如此,你无需紧张,只要查看卷宗自然能真相大白。”

    王世昌苦笑道:“殿下想的太简单了。也是草民当时太过冲动。”

    得知自己的头名被替换,王世昌哪里忍得住,他当即跳出来对着二人破口大骂。

    他以为光天化日朗朗乾坤,总会有人给他伸冤。可惜他低估了徐翰林的无耻,徐家的霸道。

    见到他,不管是徐翰林还是那主考官一点紧张都没有,甚至面对他还能谈笑风生。

    徐翰林以他落榜疯了为由让人把他赶了出去。之后他又悄无声息让徐家人把他抓了起来。

    他永远都记得徐翰林当时的模样。

    徐翰林道:“你说说你,假装不知道多好。你若假装不知还能多活几年,现在,为了我只好委屈你去死了。”

    王世昌怎么也没想到徐翰林这么大胆,他怒道:“徐翰林,你这是杀人,是犯法的。还有你莫名顶替,就你那水平,你不怕皇上查出来么?”

    谁知徐翰林哈哈大笑,“我可是巡抚的儿子,放眼整个江南谁不给我三分面子。你说我杀人,有证据吗?”

    “至于试卷,不怕告诉你,我早就照着你的试卷抄了一份,替换了。即便有人查,也不会查出什么的。”

    徐翰林是写不出那样的锦绣文章,但他会抄啊。

    能做主考官的肚子里都有墨水,有他们帮忙讲解、分析文章思路,不管谁问徐翰林都能侃侃而谈。

    如此,谁信他敢说他不是原创?

    纵然有人怀疑,也得掂量掂量,看自己是不是巡抚家的对手。

    说到这里,王世昌抹了把脸,“也是这个时候草民才明白自己有多愚蠢。”

    他那哪里是揭发,分明是羊入虎口。

    为了能活下来,为了能揭发徐家,王世昌忍辱负重,说了很多违心的话。他求了徐翰林。

    徐翰林这人虚荣心很强,瞧着之前之前比不上的人跪地求饶,心中得意。但他并不准备放过王世昌。

    只不过从原来的一刀杀死他改成活埋。

    幸好活埋他的人里头有个人良心未泯,待徐翰林等人走后又偷偷折返把他挖了回来。

    那人给了他十两银子,希望他回到老家,从此隐姓埋名不要再来江南府。

    王世昌的老家很便宜,家里穷,是达官贵人不会去的地方。只要他不来江南府,徐家的人就不会发现他没死,自然也不会连累这个救了他的人。

    可王世昌怎么甘心呢?

    明面上他答应的很好,等身体养的差不多他开始出发。

    他要去京城告御状。

    不过在入京之前他还有一件事要做,那便是联系那些跟他一样被顶替的学子。

    从徐翰林口中他得知,徐家可不仅仅买了他一个人的名额。那些成绩优异跟他一样清贫的学子都是他们顶替的对象。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