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4章 戴梓出,使臣败

作者:雪球S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乾清宫,一小太监小跑几步凑到梁九功耳边低声耳语,梁九功诧异的挑眉,随后他摆摆手,转身推开殿门,进了里面。

    康熙正在处理奏折,梁九功进来的动静很小,以至于他没能第一时间发现。

    待到他处理完手上的奏折放在一边,梁九功凑了上来。

    “皇上,驿站那边来了消息,说八贝勒福晋今儿个一大早去了驿馆,八福晋她带着几位附属国公主出去游玩了。”

    康熙拿奏折的手一顿,随即若无其事道:“老八福晋?就她那臭脾气能招待好附属国的公主?她没闹?”

    梁九功摇头,“据说,相谈甚欢。”

    他跟在皇上身边多年,对皇上的心思自认也能揣摩出一二来,自然知晓皇上并不喜欢八福晋,更不喜欢皇阿哥们擅作主张。

    “是吗?”康熙意味深长的眯起眼睛,随后又装作若无其事,“朕知道了,下去吧。”

    原本他是没注意到老八的,只他生性多疑,这才会在老八的府邸也安插了些人手。也幸亏他多疑,不然怎么能知道,自己那个看似与世无争的儿子,内里竟然藏着那样的心思。

    康熙对直郡王胤褆宽容,是因为胤褆的争一直摆在明面上,他是自己给太子立下的磨刀石。

    毕竟,人的一生太过顺风顺水也不好,经不起挫折。

    但这并不代表他会允许其他人参与进来。

    康熙是霸道的,作为帝王,他一直秉持着一个原则‘自己给,你可以拿,但是不能在他没给的时候去抢’。

    直郡王胤褆属于前者,那是康熙允许他去争去抢的。雍郡王胤禛与八贝勒胤禩则是后者,他们并不在康熙的考虑范围之内。

    别说什么不公平。皇家本就没有公平一说。

    不过,既然老八已经参与了进来,露出自己的野心,他也不会去阻拦。

    他想要看看这些儿子们到底有什么本事,也想看看太子面对众多兄弟围攻会如何应对。更主要的,这回来的公主太多,他一时间还拿不定主意要不要留下谁。

    老八上赶着冒头也好,到时候如果真的指婚,直接把人塞给老八。

    至于郭络罗氏愿不愿意,会不会闹腾?并不在康熙的考虑范围之内。

    虽说老八跟太子一样,都是痴情种,可太子妃能生啊。老八总不能为了郭络罗氏断绝后嗣吧?

    再说,这回可不是他逼迫老八纳妾,是他们自己找的。

    那也怨不得他了。

    在康熙心里,他认定的储君人选只有太子一个,因而即便老八的儿子身上有番邦血统也影响不了什么。

    郭络罗氏不知道这些,或许她知道,只是不愿意深究。

    又两日,葡萄牙使臣忽然道:“大清皇帝陛下,我们来大清也有些日子了,不知您的火器研究的如何?”

    “大清毕竟不是火器的发源地,即便比不上我们也不丢人,您说是吧。”

    葡萄牙使臣洋洋得意,其他人尽管嘴上没说,面上带出来的表情亦是如此。

    之前都是被大清打压,而今终于能打压他们一回,让自己占上风了。

    胤礽淡笑着开口:“急什么,这不是还没一个月么。”

    西洋这群人还真是步步紧逼,隔上两三日就问一遍,他们不烦,他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胤礽这胸有成竹的样子让西洋使臣一愣,他们心说莫非大清还有能人?

    可是不应该啊,他们早就调查清楚了,大清的皇帝并不重视火器,不然也不会把戴梓流放了。

    葡萄牙使臣还想说什么,英吉利大公爵道:“太子殿下说的有理,正好这大清的风景我们还没看够,不妨多待些时日。”

    胤礽:“大公爵尽管放心,我大清的景色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正好,再过几日便是重阳,孤跟你们保证重阳之前自然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不会让你们等太久。”

    他越是这样说,众人越拿不准主意,不知虚实。

    等这群使臣离开,康熙单独把太子留下。“戴梓有消息了?”

    这群人刚来的时候,太子就跟康熙商量过,想要去宁古塔寻找戴梓。

    大清那么多人,于火器上的天赋无人能及他。想要保住大清的威严,还需要戴梓出面不可。

    当时康熙是犹豫的。后来高丽等附属国到来,他才下定决心,一边让三阿哥绊住他们,一边让太子寻了可靠的人去往宁古塔。

    京城距离宁古塔何其遥远,即便是骑马也需要不少时日。

    好在康熙是经历过大场面的,即便外国使臣步步紧逼,他仍旧游刃有余的打着太极。

    今日胤礽忽然开口,那就只有一个可能————戴梓回来了。

    胤礽点头,“回皇阿玛,昨日他们已经把戴梓秘密接回京城。您也知道宁古塔那边的环境,这些年他在宁古塔受了不少罪,身体有些不好。儿臣就让人把他暂时安置在老三的府邸,顺便找了太医给他医治。”

    胤礽娓娓道来,康熙拧眉,“当年是朕把他流放,这么多年了,他、有没有恨朕?”

    他承认自己那时候是有些对南怀仁过于偏心,以至于听到他勾结洋人便怒气上涌,没有认真调查。

    换句话说,戴梓是冤枉的。

    假如他是戴梓,蒙受不白之冤这么多年,皇上忽然想起你还是因为江湖救急,他怕是也会心生不满的吧?

    胤礽摇头,“没有,戴梓很感激皇阿玛还了他清白。得知那些洋人在大清喧嚣,他本来想立刻着手研究的。是儿臣见他身体实在不好,让他休养几日。”

    这就是康熙满意胤礽的地方,仁义。

    作为皇帝不可以一味地严肃苛责下属,有时候也要给些好处,恩威并施才是上策。

    “行,你告诉他,当年是朕的错,等这件事情结束之后,朕会还他清白。另外,让太医院抓紧时间给他治疗,需要什么就给他用什么,别舍不得。”

    “若太医院找不着上好的药材,朕私库里还有些,也一并拿去给他。”

    康熙有一点好,他不会跟有的帝王一样做错了死不承认。如果真是他的错,他会大方的承认,甚至还曾经下过罪己诏,昭告天下他的错处。

    “皇阿玛,您放心,戴梓是个深明大义之人,不然他也不会千里迢迢跟着回来。儿臣相信,有了您这番话,他对大清会更加用心。”

    “不过,”胤礽拱手,“皇阿玛,戴梓终究年岁不小,咱们大清也不能只靠着一个戴梓撑门面。”

    “西洋这些国家个个狼子野心,今日不成,他们必定还会再来。”

    “儿臣以为,咱们应该重视火器。如今,已经不是咱们满人铁骑的天下了。”

    当年大清入关靠的是满人铁骑的锋利,那时候前朝跟他们一样,都不重视火器,大家伙真刀真枪的比划。

    现在不同,西洋人看中火器。火器与刀枪不同,它射程远、杀伤力大。以刀枪拼火器,就是用人命去填补。

    代价太大了。

    “儿臣知道皇阿玛担心什么,可既然咱们能研究出火器,儿臣相信也能研究出防弹的锁甲。”

    他觉得人应该往前走,而不是因为惧怕停滞不前。

    这世上并不是只有大清一个国家,当别人都在进步,大清却原地不动。早晚有一日别人会超越他们,到那时才是大清的悲哀。

    康熙似乎被说动了,又似乎没有,他含糊道:“你说的朕都知道了,先度过眼前再说吧。”

    皇上没有立刻答应,胤礽有些失望,不过他仍旧恭敬的告退。

    说重阳,胤礽果真在重阳宴会上给了洋人答复。

    看着堆积在地上的火器,西洋使臣的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胤礽犹作不知,“诸位,时间仓促,我们只造出这么点,还请诸位不要介意。”

    “哦,对了,这个大炮还有这把火铳都是连珠设计。火药杀伤力太大,本来我们是不想拿出来的,奈何”

    后面的话他没说,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大清本来不想炫耀,谁让你们不知好歹呢。

    连珠火铳这是戴梓早就有的发明,只是他觉得这东西杀伤力不是一般的大,怕劳民伤财,一直珍藏在家中从未拿出来过。

    今日也是逼不得已。

    戴梓深知,若大清不能震慑住这群牛鬼蛇神,不仅仅是西洋的诸国,只怕他们大清的附属国都要起旁的心思了。

    到那时候,劳的民伤的财只会更多。

    这是一个大清人不愿意看到的。

    西洋使臣面色难看,康熙就越高兴,他责怪道:“太子你这是作甚,大清跟诸国都是友好建交,不过寻常的比拼而已,怎能不给对方留面子呢?”

    他这话是故意说给这群使臣听的,实际上能打他们的脸,康熙高兴着呢。太子的做法深的他心,他又怎会生气。

    胤礽也是个促狭的,他当即拱手:“儿臣知错,是儿臣一时疏忽忘了嘱咐他们把东西收起来。”

    父子俩一唱一和,西洋使臣的面色很是难看。

    他们输了,所有人都清楚,他们这次来大清的目的彻底失败。

    英吉利大公爵道:“大清皇帝陛下,我们出来也够久,是时候回去了。”

    既然已经探听到大清的‘虚实’,他们继续留下也没了意义,如此还不如回国呢。

    在大清发生的事情总要让国主知道。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