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9章 太子与三阿哥谈话

作者:雪球S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四十六年,康熙开始第六次南巡。此次南巡他照旧带了太子,除了太子一家子外随行的皇阿哥还有直郡王胤褆,十贝子胤俄、十三阿哥胤祥、十五阿哥胤禑以及十六阿哥胤禄。
    近些年康熙皇帝南巡越发频繁,从四十二年开始每隔一年就要南巡一次。每次南巡他除了带着太子便是十三阿哥。
    也不仅仅是南巡,皇上巡视塞外、西巡、巡视永定河都会带着十三。有两次,康熙只带了太子和十三阿哥两人,甚至还有只带着十三而没带太子的时候。
    比如四十三年巡视永定河、四十四年南巡,皇上就只带了太子和十三阿哥两人。四十四十一月谒陵,皇上只带了七阿哥与十三阿哥,这回连太子都没去的。
    因为这事儿,外头又有不少流言传出来。皇上的这种行为甚至在某些人眼里是一种信号,一种皇上对太子不满,想要另立的信号。
    因为这个,十三阿哥成了香饽饽,不少人开始跟他套近乎。一时间,皇十三子风头无两,隐隐有盖过太子与‘大千岁’的势头。
    诚郡王胤祉看着太子道:“二哥,你就没什么想法?”
    胤祉并不在此次随行的人员名单中,他被皇上钦点留下来监国。
    皇上出宫,国之大事也不能耽搁,这就需要有人留下负责国事,因而皇阿哥们都是轮流的。
    轮流跟着皇上出宫,轮流留在京城负责国事。
    胤祉因为要编书的缘故,这几年大都是他留下负责国事。
    对此,胤祉是无所谓的,反正他也热衷出门旅行,比起出门他更喜欢泡着藏书阁看书编书。
    他不在意出不出门,不代表他不在意有人跟太子比肩。毕竟,他可是忠实的太子党,只有太子好了,他才能好。
    胤礽抬头看了他一眼,语气缓慢的问:“什么什么想法?”
    “你说南巡吗?既然是皇阿玛的意思,我当然是准备着啊。这回我打算带你二嫂一起去,弘昞哥仨就麻烦你帮忙照顾了。”
    康熙四十四年,太子妃又给胤礽添了三个皇阿哥,皇上取名弘昞、弘皖和弘昶。至此,皇太子胤礽大婚十四年,得子嗣有十,其中九个是皇阿哥。
    这九个皇阿哥,个个聪慧健壮,特别是嫡长子弘曦,小小年纪已经开始崭露锋芒,不容小觑。
    也因为怀孕生产,前几次的南巡石姝瑶都没去成,为此她颇觉得有些遗憾。
    这回,皇上又点了太子,胤礽决定带上她,让她出门散散心。
    几个孩子肯定不能全部都带走,他准备带着几个大的,把弘昞哥仨留在京城。
    胤礽能信任的人很少,除了石文绰一家子,皇阿哥里头,胤祉是一个,十阿哥胤俄又是一个。不过这回十阿哥也在随行名单,他只能拜托胤祉帮忙了。
    胤祉开口:“这有什么,我府上只有弘暻一个了,他们仨能来正好跟弘暻作伴,也免得弘暻孤单。”
    胤祉虽然不去南巡,他的两个儿子弘晴、弘晟都在随行的名单中。弘暻则是诚郡王福晋董鄂氏在四十二年给胤祉生的第三个嫡子,对这个嫡幼子两人都很宝贝。
    弘暻的年纪有些小,不适合跟着出巡,除了他,诚郡王福晋还有两个格格要照顾。这次南巡她也是不去的。
    诚郡王福晋跟太子妃的关系不错。他们一早就把弘晴哥俩拜托给太子妃照顾,现在帮忙照顾弘皖也是应该。
    胤祉偷偷瞄了一眼太子,心中嘀咕:他跟二哥都是皇上的儿子,自己跟福晋也没少努力造人,她福晋生了五胎,每次都是一个,他怎么就没有太子的好运气呢。
    瞧瞧太子,太子妃生了四胎,不是俩就是仨,现在太子儿子比他一倍还多。说不羡慕那是骗人的。
    胤祉还好,他不缺儿子,更不缺嫡子,对太子他也只是羡慕,并无其他想法。其他兄弟就不行了,特别急缺儿子的老八两口子。
    听他福晋说,老八福晋每次看太子妃的眼珠子都是红的,那架势恨不得吃了对方。
    这回老八也被留下了,他得多注意点。
    想到老八,他不可避免又想到住老八隔壁的老四。老八自从那回的事儿后‘老实’的跟在大哥后头办差,十三则是选择跟老四。
    不过,比起老四,十三远远要得宠的多,也不知老四心里头是什么滋味。
    “二哥,你别岔开话题,你还没回答我刚才的问题呢。”想到十三,胤祉又想起自己刚才的问话太子还没回答。
    “十三如今越来越受皇阿玛重视,朝中那些看不清形势的大臣也开始心思浮动了,你就真的一点也不在意?”
    胤礽终于坐直身体,他直视着诚郡王,“胤祉,你从小跟着我,也只有你是一直真心为我着想。我呢,也是把你当做嫡亲的兄弟。”
    “今儿,二哥就跟你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你觉得皇阿玛如何?”
    胤祉不明所以,他再问十三弟的事儿,二哥怎么扯到皇阿玛身上了?皇阿玛如何?他觉得皇阿玛挺好啊。
    他对皇位没想法,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看得清楚。皇阿玛对太子还是十分在意的,还有弘曦。他听弘晴说皇阿玛已经在让弘曦读《资治通鉴》了。
    这本书可不是谁都有资格读的。他们兄弟里也只有太子读过。
    如此,皇阿玛的态度一目了然。
    见胤祉不明白,他索性说的在直接一点,“你觉得以皇阿玛的身体还能再撑几年?”
    “二哥这话说的,皇阿玛一直注重养生和保养,他虽然年纪大了,身体却很硬朗,再做十年……”二哥拿他当心腹,胤祉也就选择实话实说,话说到一半,他恍然大悟。
    “我懂二哥的意思了。”
    皇帝长寿对大清、对朝臣来说是好事儿,但对皇帝和太子未必。皇帝性子都多疑,当他年老时肯定会担心太子惦记他屁股底下的凳子。太子亦是如此,哪怕他没有这个心思,只要皇上怀疑他,对他都不是好事儿。
    站在君臣的立场上看,此时的二哥确实不宜有什么大动作。前头有个十三顶着对他而言未必是坏事。
    胤礽重新躺回椅子上,又恢复了懒散的模样,“所以啊,咱们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顺其自然什么都不做。”这个时候做的最多反而错的越多。
    就此事而言,最着急的也不是他。
    胤祉赞许的点头。要不说他愿意跟着二哥呢。二哥不但占据天时地利,脑子也好使,跟着他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胤礽又道:“关于监国这件事,正好老四、老八都在,你若是不喜欢处理这些朝政事务,大可推给他们去做。”
    “我现在算是看明白了,人活一辈子短短几十年,何必让自己那么辛苦。人啊,该行乐时就要及时行乐,时间可不等人。”
    胤礽说的是大实话,也是他这些年跟着石姝瑶悟出来的道理,他现在主打的就是个随心所欲。
    然,胤祉却误会了。他自以为自己悟了太子的意思。
    众所周知,老八跟老四不对付,老四或许没想过扯老八后腿,但老八一定会扯老四后腿。让他们俩负责国事,两人绝对不会串通一气。
    而有老八帮忙,老四也别想趁着太子不在拉拢朝臣。
    至于他自己,就稳坐钓鱼台,适当的时候帮着弱势的一方,让双方达到一种平衡。
    胤礽可不知道一会儿的功夫老三就脑补了那么多。他只是单纯不想三阿哥太累而已。
    他是太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处理国事,他当然知道处理国事有多麻烦、劳累。
    他只有老三这个可以说心里话的兄弟,当然不希望对方过度劳累。他还想着对方跟自己一样长命百岁呢。
    此时毓庆宫后院,诚郡王福晋也在跟石姝瑶说着女人之间的话题。
    皇上南巡的车队马上就要出发,诚郡王福晋不放心儿子,亲自把儿子送到毓庆宫交给太子妃帮忙照顾。
    石姝瑶同样把弘皖哥仨的东西打包好,放在院子里的小车上。
    诚郡王福晋看着前面一溜好几辆马车,笑着调侃:“太子妃这是不放心弟妹么?不知道的还以为哪位皇阿哥出宫另住呢。”
    正在清点马车的石姝瑶停下手里的动作,她同样笑着,“三弟妹这话说的,我若不放心会把孩子拜托给你?还不是我家这三个猴儿。”
    “这哥仨也不知随了谁,小毛病那叫一个多,我不多准备点,怕他们要的时候三弟妹跟着抓瞎。”
    她生了十个孩子,其他七个虽然也多少有些小毛病,不过在忍受的范围之内。就这哥仨问题那叫一个多,说难听点那就是严重洁癖、龟毛。
    也幸亏他们生在皇家,再大的问题都能给他们解决。不然放在普通人家里,怕是早就被饿死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