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0章 廊桥兵变,朝野哗然

作者:柏拉图定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陆鸣渊服下掌天瓶中的所有青翠玉液,顿时感觉丹田突然涌入一大股力量,仿佛要把整个人撑爆了。
    好在运转《血饕天陨经》之后,这种现象就被压制下去了。
    每一滴青翠玉液,其实对于下七境的武夫来说,都是不小的一股力量,二十滴,已然是个庞然数目了。
    所以也只有他陆鸣渊敢这么做,换作任何一个武夫,只会被这股力量撑爆。
    他是来多少,就吸收多少。
    青翠玉液抵达丹田之后,化解成了气体,无数气体又被肉身的各个窍穴所吸收。
    在窍穴的温养之下,这些气体尽数变成了纯净的武道元气,全部积累在窍穴之中。
    武夫体内的窍穴可以储存许多元气,抵达宗师,大宗师,主要就是看窍穴的数量,以及储存元气的多少。
    开启三百六十五道窍穴,可称为宗师,算是很多普通人的顶峰了。
    有些大宗师,突破中五品无望,所以储存了一辈子的武道元气,多达一甲子,甚至是两甲子,这样的人,一出手,便是碎山摧城的存在,威力不逊于中五品,被称为武道大宗师。
    若是武夫,能挖掘自身潜力,冲击其他的死穴,开发为活穴,那窍穴多达一千多,三千多都不是问题,全看自己。
    这也算是武道的唯一优势。
    三教修士,一般往上走,需要达到更高的心境,参悟出更厉害的思想来,哪怕练气士也一样,后面的悟道合道,都脱不了关系。儒道学子则需要站在儒家圣人的肩膀上,去领悟思考,只会更难,佛修大体如此。
    可武夫只要炼就行了,只要世间有诸般万法之物,皆在我身。
    若想突破到观海境,一千多个窍穴是基本的,也是必须的。
    据说修炼到中五品,观海境,武夫的窍穴将可以开辟的极大,宛若江湖大川,资质顶尖者,可以装下一湖一江。
    现在的陆鸣渊,正是在利用青翠玉液的力量冲破那些堵塞的活血,把他们全部变成窍穴。
    本来他突破第五境筑炉的时候,就开辟了大半窍穴,如今也算是轻而易举。
    武道第五境在练气士那边,叫做筑基。
    俗话说打道基,打根基,说的就是这个。
    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今陆鸣渊的根基极为扎实,皮肉,经脉,骨髓,窍穴都喂养的极为圆满,多亏了《血饕天陨经》的存在,他才能转修行为吞噬,以此达到磨练肉身的目的。
    三炷香过去,陆鸣渊便炼化了身上的三百六十五座窍穴,全部汇聚了大量武道元气,修为狂涨不止!
    「功法:血饕天陨经·异食篇(第六层:7109/15000)」
    「功法:血饕天陨经·异食篇(第六层:9000/15000)」
    「功法:血饕天陨经·异食篇(第六层:12000/15000)」
    ...
    「功法:血饕天陨经·异食篇(第六层:15000/15000)」
    正式跻身第六境宗师!
    眼前面板也是发生了变化。
    「功法:血饕天陨经·异食篇(第七层:1231/50000)」
    若想突破大宗师,需要足足五万点养分!
    不过让陆鸣渊安心的是,青翠玉液,依旧可以提供五百点养分,这跟那些宫廷中的食物不同。
    说明确实是仙家之物,不同凡响,可以专门用来滋补肉身。
    与此同时。
    「武痴」命格的炼化度也在增长。
    「荧绿命格-武痴,炼化度提升为80%」
    「晋升命格特质-沉心(中级)」
    「沉心(中级):可进入深度忘我状态,认真钻研功法和武学,消耗时间,一定能学会。」
    跨越了一个境界,增加了百分之十五。
    最主要的是,「沉心」的提升。
    原来是大概率能习得,变成了消耗时间,一定能学会。
    这么一听,有些天道酬勤的意思,不错不错。
    刚刚突破宗师境,陆鸣渊感觉心情很好,于是打算出去走走,透透气。
    顺便看看嫂嫂在不在殿里。
    他路过冷宫的鹅卵石小路之后,始终不见那冷宫扫地太监的身影。
    自从数月前,他主动上前谈话之后,他就再也没出现过。
    好似是被自己打扰了,就不在现身了。
    不是他不想找,而是找不到。
    走出冷宫百米左右,陆鸣渊上了一处花园楼阁,俯瞰后宫,晒太阳的时候,发现极远处,朝廷诸公上朝的匆匆身影,人群黑压压的,一个个都在往圣明宫跑。
    陆鸣渊不知道是,一个震惊朝野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大炎。
    ......
    数日之前。
    清河镇,在镇外的一处廊桥之上,小溪潺潺,鱼虾畅游。
    山坡之上,大炎军旗云集,鱼鳞黑甲密密麻麻,地上躺满了尸体,尸体之上的血管发紫,面庞发黑,眼睛满是血丝,表情宛若癫狂,口津满嘴都是,笔直的军旗上只有一个“耀”字。
    伴随最后一股反叛势力被围歼铲除,困扰了大炎王朝三个月的“罗刹邪教之乱”,才算彻底平息。
    正当大军回军之际,军中传出一阵传言。
    “回军之日,当立元帅为太子。”
    三皇子功勋卓著,劳苦功高,文武双全,诸将咸服,理应大加封赏才对,轮带他们这些小将小校,也能分些汤汤水水。
    一路上,大伙都是高高兴兴的,打了胜仗,吃着野味,唱着歌,就等回京的赏赐。
    直到一道晴天霹雳从后方传来。
    消息具有延迟性,他们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几天。
    “封赏待定,等圣上病愈定夺。”
    内阁的圣旨一出,诸将皆是不满,像是有心人的传播,不满的情绪很快传到了军中,变成了抱怨阴阳之声。
    辗转数郡,围堵叛军,朝廷的后勤不仅跟不上,而且连一声慰问画饼都没有。
    最后累死累活,打了胜仗,居然还没奖赏落实,军营之中实在是怨气冲天!
    很快,“立元帅为太子”的消息传到军中。
    让不少人都生出了心思,最主要的是,引起了各个武侯的关注。
    于是个别武侯,就在军中散步消息。
    这天晚上,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大病,不能亲政,内阁那帮文人主持大局,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就连封赏都被扣押,不若先拥立三皇子陆光耀为太子,然后再讨要赏赐。”
    这个消息一出,就被陆光耀自己亲自堵死了。
    宣告全军,万不能做出不臣之事。
    但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压根不管用,这时陆光耀的兄弟张如臣、白惊涛,和他们的父亲威远侯,忠信侯,武安侯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酣睡的陆光耀身上,并皆拜于帅营下,呼喊万岁,遂拥立他为太子。
    他们并不傻,没有做出谋反之事,没有拥立三皇子当皇帝,而是支持陆光耀成为太子,同时要求落实封赏。
    按兵不动,三十万大军常驻大炎各郡各府,什么也没做,但这变相是一种威胁内阁的方式。
    因为如今,主持大局的人,是朝廷内阁。
    “尔等误我!”
    陆光耀睡醒之后,怒火滔天,破口大骂。
    可大晚上灯火通明,看着将士们那一双双期待的眸子,他最后还是对天长叹一口气:“你们自贪富贵,立本王为太子,切莫做出不臣出格之事,讨要封赏也就罢了,此外不能伤害百姓,掠夺城池,不然我就向父皇自刎谢罪。”
    此言一出,诸将也是一口同意。
    但这场兵变,还是给世人,给朝野带来了久久的震撼。
    大炎数十万精锐大军,忤逆朝廷的命令,在永安年间,这样的事情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了。
    ......
    大家久等。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