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45章 末将请旨出兵倭国!

作者:苏州的城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唐庸公审杏妃母家侵地案在京城官场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这个消息犹如一束阳光刺透了压在百官心头的阴霾!

    国家已经千疮百孔,百姓处于水深火热,正需要一人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

    而显圣公正是最好的人选!

    不仅因他在皇帝心中的分量颇重,更因他一贯以来表现出的大仁大义,忧国忧民的胸怀!

    谢敏等人已知唐庸返京,日日派人过来打探消息。

    得知他从招州回来后,不约而同地赶了过来,连久未露面的小爵爷林澄也出现在国公府。

    “到底怎么回事?”

    唐庸远离权力中心许久,百官绝不会无缘无故跑来堵门。

    谢玉便将皇帝诸多不得人心的举措说了一遍,听得唐庸直皱眉头。

    他不解道:“皇帝天资聪慧,向来勤政爱民,不至于如此骄奢淫逸吧?”

    谢玉叹了口气道:“皇帝如今的作风我们实在看不明白,其实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可做出来的事情却实在荒唐!”

    胡大莽也道:“陛下近来举止实在诡异,他绝非是性情大变!现在想想,其实他的许多变化都早有征兆,只是当我们反应过来时,已为时已晚!”

    林澄默默地喝着茶,曾经的明媚少年,现在看起来越发的深沉。

    谢玉道:“若不是二爷,恐怕谁也不敢去动李家,更不会料到二爷公审李家后,皇帝不仅不责怪,反而颁下旨意予以支持!

    百官正是看到了二爷对皇帝的影响力,才希望二爷重返朝堂,时时规劝陛下,使我华朝免生动乱!”

    唐庸百思不得其解,在他看来皇帝是绝顶聪明的人。

    而且登基以来勤政爱民,夙兴夜寐,是难得的好皇帝,怎么会突然间不顾百姓死活?

    见林澄一言不发,唐庸微笑道:“小爵爷,你怎么看?”

    林澄深深地看了唐庸一眼道:“你们有没有想过,也许现在的皇帝才是他最真实的样子?”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心中都咯噔一跳,面露诧异。

    如果说皇帝之前那勤政爱民的样子都是装出来的,那皇帝的城府之深,简直令人毛骨悚然!

    唐庸疑惑道:“小爵爷怎会有这样的看法?”

    然而林澄又不说话了,只是自顾自地喝着茶,似乎这世间的一切与他无关。

    唐庸叹了口气道:“既然如此,我总是要去见见皇帝的!”

    几人久别重逢,都有许多话要说,一直开怀畅饮到深夜。

    又过了两日,抗倭军将领徐胜领两百亲兵回京述职。

    这是继显圣公再露锋芒之后的又一桩盛事,百官都喜出望外。

    皇帝命三品以上官员出城迎接,百官欣然前往。

    收到消息的百姓也自发地走上街头,迫切地想一暏这位抗倭名将的风采,街头一派喜气洋洋。

    半年时间基本肃清了东南倭寇,据说战损不过五十多人,还给京城送来了三百万两银子!

    不得不说,这辉煌的战绩足以与当年显圣公西南剿匪相提并论了!

    “来了!”

    候了半个时辰的官员本已昏昏欲睡。

    可见到地平线上出现的一队人马,立刻精神大振,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徐胜回京,毫无疑问将加官进爵,而且百官对此是心悦诚服的。

    只希望他回京后,也能为混沌的朝局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郭追忽然惊讶道:“徐将军……他怎么下马了?”

    大概徐胜也注意到了迎接他的仪仗,竟然下马步行。

    谢敏赞赏道:“胜而不骄,居功而不自傲,实在难能可贵!”

    百官更是笑得合不拢嘴,自发地向徐胜迎去。

    不久后,两支队伍相遇,礼部尚书上前道:“徐将军辛苦了,陛下特命我等出城相迎!”

    其余官员不论官阶,纷纷拱手表示敬意!

    徐胜表情却有些复杂,受宠若惊道:“劳动各位大人大驾,末将受之有愧!”

    礼部尚书笑道:“请徐将军上马,百姓们都等着一睹徐将军的风采呢!”

    徐胜连连道:“末将不敢,末将步行即可!”

    百官见徐将军实在谦逊得有些过分,都深感诧异。

    肃清困扰东南数十年的倭寇,那是何等的丰功伟绩,何必如此谨小慎微?!

    郭追笑道:“陛下准许徐将军策马游京,接受百姓的盛情,徐将军就不必推辞了!”

    徐胜却只是连连摇头,干脆对百官的好意充耳不闻,自顾自地牵着马匹往城门走。

    百官都大惑不解,也只得随了他,簇拥在他身边,一同进了城。

    倭寇犯边日久年深,手段残忍,屡禁不绝,神京百姓虽然不曾亲历,但耳闻已久,对沿海同胞深感同情。

    如今徐胜以雷霆之势肃清了倭寇,百姓无不推崇备至,热情似火。

    一个时辰后,徐胜连同百官一同进了宫,皇帝,虎国公等人早已在殿中等候。

    百官迅速站好队列,独留徐胜站在殿中。

    徐胜行了跪拜大礼后,道:“末将徐胜奉命抗倭,小有成效,回京向陛下复命!”

    皇帝笑道:“听说东南各省如今是少有的太平,徐将军怎说是小有成效!”

    徐胜道:“全托陛下鸿福,末将不敢居功!末将此次回京,还运来了白银一百万两,已派人送往户部,还请户部贺大人派人点收!”

    又送来了银子?!

    原来徐胜亲兵押送的箱子都是银子!

    朝堂上一片惊叹一声,可听到贺大人三字,百官脸上都有怅惘之色。

    皇帝却面不改色,对谢敏道:“谢敏,待朝会结束后,你派人把银子收入国库!”

    谢敏舒了一口气,笑眯眯道:“微臣遵旨!”

    皇帝忽然神色肃然道:“徐胜听封!”

    徐胜犹豫了一下,再次跪倒道:“末将在!”

    皇帝朗声道:“徐将军抗倭有功,晋官正三品,封荡寇侯!”

    “这……”

    徐胜额头紧紧贴着地面,惶恐道:“末将尺寸之功,岂敢当陛下如此厚赏?请陛下收回成命!”

    百官皆是面面相觑,这徐将军到底怎么回事,以他的抗倭伟绩,封个侯是理所当然的,怎么还推三阻四的?

    何况皇帝早有明言,谁能在半年内肃清倭患,便封其为荡寇侯,如今不过践行诺言而已!

    皇帝平静道:“你的顾虑朕都知道,朕既给你封赏,你好生接下就是了!”

    此时徐胜才叩头道:“谢陛下隆恩!”

    听到二人的对话,百官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在打什么哑谜呢?

    徐将军抗倭之功惊天动地,足可彪炳史册,有什么好顾虑的?

    皇帝满意地笑了笑,又问:“徐卿不率大军还朝,莫非东南还有倭寇在作困兽之斗?”

    随着战报越来越少,谁都知道倭寇要么被剿,要么逃回了海上。

    但荡寇侯却将抗倭军留在东南,只说回京述职,这也是百官颇费思量的地方。

    众人饶有兴致地等了荡寇侯的解释,荡寇侯却像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一张脸涨得通红,半天没有开口。

    皇帝皱眉道:“荡寇侯?!”

    荡寇侯深吸了一口气,才郑重道:“末将请旨出兵倭国,请陛下恩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