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11章 俩方案都毙了?!

作者:川昊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正当众多研究人员们都有些坐不住了的时候。
    徐浩忽然从加密电脑前抬起头来,长舒一口气。
    见状,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向他看去。
    大家都想知道,面对这样的问题。
    身为跨介质飞行器项目的总工程师,徐浩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和选择。
    感受着众多研究人员们的殷切关注。
    徐浩站起身来,轻车熟路的将那位老教授设计的新方案投放在大屏幕上。
    没有过多的废话,而是直接开始讲解道。
    “新方案采取的是分步式低速垂直入水方式进行制导,简单来说。”
    “这种方式主要是基于竖直方向高度和水平方向为之的轨迹跟踪制导。”
    “即根据作战要求预先设计一条介质跨越轨迹,然后采用相关控制方法对轨迹进行跟踪。”
    “关于这一点,常用的控制方法包括比例-积分-微分控制,鲁棒切换控制等等。”
    “另外,我们根据……”
    一开始,研究人员们还有些懵。
    大家都以为徐浩在分析和推导过后会先给出采用哪个方案的结论和理由。
    可如今,怎么忽然就开始介绍新方案中的技术方法了?
    虽然大多数人心中都有些疑惑。
    但随着徐浩的讲解,许多人逐渐摒弃了复杂的想法与情绪。
    而是选择认真的聆听讲解。
    在他们当中,那位提出新跨介质飞行器制导方式方案的老教授坐在最前方。.?
    透过老花镜仔细的看着徐浩列出的板书与计算数式等等。
    时不时的还要将其与自己随身的笔记相对照。
    间或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显然是听得十分认真与仔细。
    身为新方案的设计者,他与其他研究人员自然不同。
    能够深入浅出的理解与分析徐浩所讲授的任何内容。
    并做到一定程度上的拓展与延申。
    徐浩的讲解仍在继续。
    在对老教授所设计的分步式低速垂直入水制导方式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过后。
    他随手将自己设计的旧方案一同列在大屏幕上。
    并针对两者的不同之处开始进行对比。
    “由此我们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出,分步式低速垂直入水制导方式对航行器的结构要求比较低。”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其过渡过程耗时较长,起降距离也比较长。”
    “整体来说只能适用于对时间要求不高以及起降水域比较开阔的场景。”
    “这便是其掣肘所在,难以适应例如紧急军事行动中,过渡水域狭小、入水位置要求比较精确的任务场景。”
    “所以说,新方案具备一定的局限性……”
    听到这,现场一片寂静。
    那位老教授握着拐杖的手掌不自觉的用力,双眼都瞪大了些。
    感到无比的震惊!
    分步式低速垂直入水的制导方式是他一手设计出来的。
    但却压根没有像徐浩这般,直接明了的发现其局限性!
    如果这样来说,他这种制导方式确实并不适用于很多任务场景。
    甚至可以说,他是在理想的环境状况下设计出了这样的方案。
    但在现实的作战环境中,往往并不存在这样理想的场景!
    不仅仅老教授,很快。
    现场先后响起几道倒吸凉气的声音。
    众多研究人员们大受震撼,惊讶不已!
    原本他们之中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采用新方案。
    就是觉得经过检测这套方案并不存在什么问题,能够完美适配跨介质飞行器的性能。
    可如今,徐浩只是用了半个小时。
    就马上发现了其几乎致命的局限性!
    若是这个问题没有发现,若是他们真的采取新方案进行接下来的研发工作。
    恐怕得等到跨介质飞行器的测试环节中才会发现问题!
    而到了那个时候。
    也只有将一切都推翻,重新进行研究!
    想到这,研究人员们艰难的咽下一口口水。
    深吸口气,都感觉有几分脊背发凉。
    徐浩对这问题的提出与分析,太关键了!
    听着下方的骚动声,曾幸华与王德发对视一眼,也不由得感到心惊。
    即使是他们,在废寝忘食的对新方案进行整整两天的研究后。
    依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或者说,是被先入为主的思想蒙蔽了双眼。
    反而忽略了比较浅显的实际需求。
    不过,由此一来,岂不是已经确定了该选择哪份方案?
    问题是……
    两人面露疑惑的看向徐浩。
    只见他脸色平静淡然,仍在认真的就新方案与旧方案的不同之处进行对比。
    很快,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了不对劲。
    一时间都感到有些纳闷。
    不过,出于对知识的尊重,他们还是选择了安静的听下去。
    徐浩继续讲解。
    “在我的设计方案中,采取的是直接式快速斜出入水方式。”
    “这种方案能够很好的适配我刚刚所述的紧急军事行动场景,因为它具备入水时间和起降距离方面的优势。”
    话语稍稍一顿,徐浩手指敲了敲桌面。
    时常听他讲课的研究人员们都反应过来,这是讲到了重点之处。
    众人更加专注,聚精会神的看向前方。
    见状,徐浩微微一笑,继续讲解道。
    “但是,这种方案对我们跨介质飞行器的结构强度以及敏感元件抗冲击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虽然能够通过弹道设计降低入水速度,或通过变体设计减小迎水面积以减小其冲击力。”
    “但总体来看,依然只能说是差强人意,具备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美发挥出跨介质飞行器的优势性能。”
    此话一出,在场所有人。
    无论是曾幸华还是王德发,亦或是那老教授。
    纷纷傻眼!
    说来说去,怎么变成了两种方案都具备局限性?!
    那这跨介质飞行器的制导方式到底采用哪种方案?
    项目工作还怎么继续开展下去?!
    研究人员们彻底懵逼,面面相觑之间,满头都是问号。
    ???
    原以为徐浩来了,采取哪种方案的问题能够迎刃而解。
    甚至已经停滞了有几天的项目工作能够继续开展了。
    结果徐浩一来。
    倒是完美解决了两种方案到底采取哪一种的问题。
    可他侃侃而谈之间,怎么把两种方案都给毙了??
    不理解,但大受震撼!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