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汤若望为何一度被判凌迟处死?

作者:汤汤哩哩啦啦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才一秒记住【努努书坊 www.kanunu.info)

    汤若望(johannada

    自秦始皇焚书之后,天主教也在中国失传。后从西方传来的天主教理论等等等。这种将中国的社会,宗教思想甚至人种完全纳入欧洲的体系,变成为欧洲的附庸和分支的理论,充分反映了欧洲中心,欧洲至上论的傲慢与偏见,导致了人们的极大反感和不信任。

    杨光先见到《天学传概》一书后,把它当作击败汤若望的一把利剑,于1664(康熙三年)三月二十五日,先写信给该书的作序者许之渐,指斥天主教是邪教,《天学传概》是妖书,敦促许之渐举揭汤若望,反对天主教。于七月二十六日,又写《请诛邪教状》一文,再赴礼部呈递,正式控告汤若望有三大罪状:一是潜谋造反,二是邪说惑众,三是历法荒谬。又将《天学传概》一本、《邪教图说》三本、《正国体呈》稿一本、《与许之渐书》稿一本,以及金牌,绣袋,会期等物,一并递呈礼部,要求依律将汤若望正法。

    清廷从三年八月初六日至四年七月,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审理此案,最后作出了禁止耶稣会士在中国传播天主教的决定。并拘审捕外省传教士30余人解京。判汤若望绞刑。由于当时北京接连五天发生地震,加之“太皇太后(顺治母后)力主开释”,汤若望才免于一死。清廷又恐传教士们仍然传教,收徒,建堂,也严加饬交继任各官防范。这就是康熙初年发生的有名的“教案”。

    1666年(康熙五年)8月15日,汤若望逝于南堂,享年75岁。1669(康熙八年)9月,汤若望得到彻底昭雪,恢复“通玄教师”之名,1669年12月8日,康熙帝赐地重葬汤若望于利玛窦墓旁,御赐祭文一篇,镌刻在汤若望墓碑的反面,从“鞠躬尽瘁,恤死报勤,国之盛典”等用词足以见中国一代明君对这位来自万里之遥、莱茵河畔的德国传教士高度的评价和认同。

    这场以“历法之争”为名、实则为两种不同文化较量的历案,以当时汤若望们的失败与牺牲而结束,但杨光先们所表现出的盲目排外,也使中国在后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汤若望怎么死的?

    汤若望是病死的。

    顺治元年(1644),清军进入北京,明亡。汤若望以其天文历法方面的学识和技能受到清廷的保护,受命继续修正历法。他用西法修订的历书被清廷定名《时宪历》,颁行天下。同年十一月,命掌钦天监事。

    次年,他以《崇祯历书》为基础纂成《西洋新法历书》一百零三卷,进呈摄政王多尔衮,封太常寺少卿。八年顺治帝亲政后,先后授太仆寺卿、太常寺卿、通政使并赐号“通玄教师”(康熙帝时为避讳,改“通微教师”)。汤若望经常出入宫廷,对朝政得失多所建言,先后上奏章三百余封。顺治帝临终议立嗣皇,曾征求汤若望意见。康熙三年(1664),杨光先在辅政大臣鳌拜等支持下,控告汤若望等传教士借修历为名,内外勾连,谋为不轨。汤若望被捕入狱,次年拟凌迟处死。不久京师地震,汤若望免死羁狱,旋获孝庄太皇太后特旨释放。

    康熙五年七月十五(1666年8月15日),病死于寓所。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